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振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血管
  • 3篇中医
  • 3篇网膜
  • 1篇眼科
  • 1篇医药治疗
  • 1篇以通为用
  • 1篇圆翳内障
  • 1篇源流
  • 1篇源流考
  • 1篇证型
  • 1篇治法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内障
  • 1篇中医眼科
  • 1篇中医药
  • 1篇中医药治
  • 1篇中医药治疗

机构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杨振
  • 3篇路雪婧
  • 3篇吴军
  • 3篇罗阳
  • 3篇贺洋
  • 2篇段俊国
  • 2篇蹇文渊
  • 2篇刘芳艳

传媒

  • 3篇中医眼耳鼻喉...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广西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的视网膜血管弯曲度的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受试者视网膜血管弯曲度的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运用视网膜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相关数据,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视网膜血管弯曲度的关系。方法:对纳入确诊的44例糖尿病患者和48例健康受试...
杨振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证型
文献传递
扁平疣外治法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扁平疣是由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为皮肤科常见多发病,好发于青年,多见于颜面及手背部,具有"自体接种反应",免疫力低下者易发本病。为了寻找更高效的扁平疣外治方式,查阅检索数据库2011-2016年近5年来国内中西医各家对于扁平疣外治的相关报道,对临床治疗扁平疣的外治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中西医外治扁平疣各有其优缺点,中西医结合施治扁平疣渐成一大发展趋势。
贺洋刘芳艳杨振罗阳吴军
关键词:扁平疣
吴军教授治疗日晒疮经验被引量:1
2017年
介绍吴军教授治疗日晒疮的经验:本病多由禀赋不足,卫外不固,肌肤不耐强光,外感暑热火毒,湿热蕴肤,日久不化以致脾虚血燥而成。吴教授主张脾虚为本,血燥为标,标本兼治。
罗阳贺洋杨振吴军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临证经验
视网膜血管弯曲度特征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视网膜血管作为活体唯一能直接观察到的终末微血管,视网膜微血管与生物体内部其他微血管具有相似的解剖生理特性,眼睛提供了非侵入性研究体内微循环的可能性,而眼睛本身是受血压和血管调节异常影响的靶器官之一,可以反映系统性血管损伤,因此结构性视网膜血管改变,如管径、弯曲度、分形维数等,可以用作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替代指标。其中视网膜血管弯曲度测量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作全身血管疾病的替代指标,并评估和确定眼部血管循环中血管疾病的程度。不管所应用的参数计算如何,视网膜弯曲度测量与全身和眼部异常之间的关联已经在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
杨振段俊国蹇文渊蹇文渊
圆翳内障名词源流考
2018年
圆翳内障一词首见于明代葆光道人《秘传眼科龙木论.圆翳内障》,历代医家对此病称呼和认识虽不尽相同,但基本围绕视物模糊、逐渐加重为主要症状展开讨论。葆光道人挖掘先贤认识并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其症状、病因病机及治则,提出“圆翳内障”病名,使之与内障眼病中的“云雾移睛”相区别,得到后世众多医家推崇,并在此基础上使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至新中国成立后,“圆翳内障”作为中医诊法的规范名成为共识。文章通过对“圆翳内障”这一名词术语的理论文献进行了归纳整理考证,理清脉络,溯其源流,为中医眼科诊疗体系的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张来林潘金花易思豆杨振李云娇路雪婧
关键词:圆翳内障中医眼科
视网膜血管弯曲度特征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8年
眼底视网膜微血管是人体唯一可以非创伤直接观察的较深层微血管,与生物体内部其他微血管具有相似的解剖生理特性,是心血管疾病对血管微循环检査的重要部位。近年来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使我们发现了视网膜血管形成的新特征,其中一个特征是视网膜血管弯曲,视网膜图像中血管弯曲度的定量测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视网膜血管弯曲度特征测定方法我国却少有研究,本文整理归纳出弯曲度的测量方法,为科研和临床研究视网膜弯曲度的测定提供参考。
蹇文渊杨振杨振段俊国
浅析吴军教授“以通为用”治肿瘤的经验被引量:4
2017年
"以通为用"是根据《素问·五脏别论篇》所载"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而引申出的关于六腑生理功能的描述,经后世历代医家演绎而成为一种治疗大法。叶天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提出"腑以通为补,脏以守为补"的观点。
贺洋罗阳杨振刘芳艳陈龙根吴军
关键词: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