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杨
- 作品数:27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煤层气藏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被引量:7
- 2019年
- 为准确表征煤层复杂的地质力学效应,根据多重孔隙介质力学特征和多过程运移特点,来构建煤层气藏三孔双渗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基于所研发的全隐式有限体积数值模拟器,进一步研究地质力学效应对孔渗参数和煤层气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应力效应与基质收缩作用均可影响裂缝渗透率,且作用方向相反:有效应力效应的作用强度在开发初期大于基质收缩作用,但在后期发生逆转,导致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值甚至可达初始值的数倍;随着煤岩杨氏模量增大,有效应力效应减弱,煤层气日产量增大,产气高峰出现时机提前,随着Langmuir体应变量增大,基质收缩作用增强,同样煤层气日产量增大,产气高峰出现时机提前。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煤层复杂流固耦合作用,这对煤层气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未志杰康晓东刘玉洋曾杨
- 关键词:煤层气流固耦合
- 压裂充填防砂完井增产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针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油井出砂影响产能的问题,提出了压裂充填防砂完井技术,实现在控制地层出砂的同时提高油井产量。应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增产倍数作为目标函数,对不同储层、流体及井距等条件下的压裂充填防砂增产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压裂充填防砂后油井增产的倍数在1.3~2.6倍之间,其中增产效果对渗透率级差、低/高渗储层厚度比、原油黏度的变化不敏感,与储层渗透率、厚度及井距近似呈线性负相关。因此对于渗透率相对较低、厚度较薄及井距较小的油井,应用压裂充填防砂技术后,增产效果会更加明显。在渤海S油田的现场应用实例表明,压裂充填防砂技术有效提高了单井产能,较非压裂充填防砂井产能平均提高2.6倍左右,该技术对疏松砂岩油藏的有效开发及长期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 梁丹康晓东曾杨王旭东
- 关键词:压裂充填增产产能数值模拟
- 渤海油田适度出砂水平分支井产能计算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渤海油田储层多为疏松砂岩,原油黏度高,油井产能低,在油井生产中若放大生产压差将会面临出砂的风险。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井产能,提出了适度出砂与水平分支井相结合的单井增产技术,产能预测是实现该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环节。水平分支井具有一个或多个分支,且地层出砂后含砂流体的流固耦合使得渗流机理更加复杂。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考虑近井地带流固耦合渗流与水平分支井变质量管流耦合因素,设计了适度出砂水平分支井产能预测模型及产能预测软件。应用该模型对渤海S6油田10口井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指标吻合度较高。
- 梁丹曹砚锋曹砚锋曾杨
- 关键词:渤海油田适度出砂水平分支井产能
- 多层复合油藏聚驱后水驱井底压力动态研究
- 针对目前对于聚合物试井的模型研究中,没有同时考虑多层油藏及牛顿-非牛顿复合两个条件影响的情况,导致许多海上聚驱后转水驱油藏实际数据拟合效果不理想。通过考虑海上多层油藏聚驱后转水驱的实际情况,运用数学物理方法、渗流力学理论...
- 曾杨康晓东王旭东唐恩高程时清
- 关键词:多层油藏试井
- 文献传递
- 水驱后聚驱双层复合油藏试井解释被引量:4
- 2018年
- 聚合物试井模型研究由于没有同时考虑多层油藏和非牛顿-牛顿复合2个条件的影响,使得海上聚驱油藏实际数据拟合效果不理想。运用数学物理方法、渗流力学理论,基于严格的数学推导,建立了水驱后聚驱双层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绘制了井底压力响应特征曲线,并用实例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初始浓度主要影响内外区共同作用阶段的压力导数上翘幅度,地层流动系数比主要影响双层内区径向流阶段的压力导数曲线上翘幅度,内区半径主要影响压力导数曲线上翘时间。研究成果为同类油藏的试井解释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 曾杨康晓东康晓东未志杰
- 关键词:试井
- 存在部分连通断层的线性水侵油藏试井解释新模型被引量:1
- 2017年
- 被断层隔开油藏中常常含有有限或无限的线性水体,由于断层连通性认识不清使得人们常常对水体的类型判断错误。现有油藏开发人员对存在部分连通断层的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研究仅针对均质油藏、复合油藏、双重介质油藏,而并没有对线性水侵油藏进行研究。通过引入界面表皮的概念,将部分连通断层视为一个无限薄的表皮边界,运用渗流力学、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数学基础理论,建立了存在部分连通断层的线性水侵油藏试井解释新模型,求得模型的Laplace空间解,利用计算机编程绘制了相应的典型曲线并对曲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例应用效果很好。
- 曾杨张烈辉张烈辉康晓东
- 关键词:试井模型
- 考虑邻井干扰的注聚井试井解释新模型
- 2020年
- 聚合物驱的油藏多属于开发中后期,存在多井系统,目前针对聚驱油藏的试井方法研究大多基于单井系统,导致许多聚驱油藏实际数据拟合效果不理想。通过考虑相邻生产井(或注聚井)以及聚合物溶液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运用数学物理方法、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邻井干扰的聚驱油藏注聚井试井解释方法,绘制了井底压力理论曲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曲线分为5个阶段,受生产井干扰时压力导数曲线上翘明显;受注聚井干扰时,压力导数曲线先下降再持续上升;考虑邻井干扰的注聚井典型曲线呈现出明显的非牛顿流体特征,不能用现有考虑邻井干扰的试井方法分析。实例应用证明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聚驱油藏动态跟踪及方案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 曾杨康晓东康晓东梁丹唐恩高
- 关键词:聚合物驱干扰试井多井系统数值试井
-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压敏效应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将岩心渗透率分为四个级别进行了流体压力对渗透率、孔隙度、孔喉半径和配位数影响的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对压力变化不敏感,渗透率、孔喉半径和配位数随压力升高只有小幅度上升,而随压力降低有较大幅度下降,由此验证了通过增加孔隙流体压力来恢复储层物性的目的不能实现.因此在造成储层物性损害之前,可通过超前注水来保持较高的地层压力,提高低渗透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 石爻秦海丽郑焱谢晓庆谢晓庆
- 关键词:超前注水渗透率孔隙结构
-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17
- 2018年
- 为进一步有效抑制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单一段塞连续注入产生的剖面返转,提高驱油效果,通过建立基于多相渗流Buckley-Leverett方程的多层油藏聚合物驱交替注入吸液剖面快速表征数学模型,开展了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交替周期是影响吸液剖面与驱油效果的关键参数,合理的交替周期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剖面返转,使稠油吸液剖面由倒"V"型转变为倒"U"型,可提高低渗层吸液量10%以上;最佳交替周期随渗透率级差升高而增大,随低渗层相对厚度增大而降低,进一步提出了最佳交替周期计算模型,并应用于渤海油田交替注入矿场试验方案设计。该研究成果对海上稠油油田聚合物驱持续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未志杰康晓东何春百何春百
- 关键词:稠油聚合物驱参数优化渤海油田
- 聚驱后残留聚合物分布及对二元驱的增效作用被引量:7
- 2015年
- 针对如何将聚驱后残留在油藏中的有限聚合物发挥出最大限度效益的问题,开展了聚驱后残留聚合物分布及对二元复合驱增效作用的研究。研究中调研并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聚合物驱后的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了符合海上油田A区块油藏地质特征的大型三维平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通过对水驱、聚驱、聚驱+表面活性剂的二元复合驱及后续水驱等不同阶段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场、浓度场和压力场等值线图的取样监测,认识了残留聚合物的分布规律及对聚驱后二元复合驱的影响。结果表明:注聚结束时,主流线浓度最高,两翼部分最小;后续水驱结束,主流线浓度最小,聚合物大部分被驱出。岩芯中残留的聚合物越多,对二元复合驱的辅助作用越强,注聚结束后越早实施接替技术越好。研究成果对聚驱后如何利用接替技术继续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谢晓庆冯国智刘立伟石爻曾杨
- 关键词: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二元复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