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东北铁线莲
  • 1篇稻根
  • 1篇杀菌作用
  • 1篇生物防治
  • 1篇施肥
  • 1篇施肥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根
  • 1篇水稻根际
  • 1篇种子
  • 1篇种子活性
  • 1篇作物
  • 1篇物防
  • 1篇纤维素
  • 1篇纤维素酶
  • 1篇纤维素酶菌株
  • 1篇间作
  • 1篇根际
  • 1篇固氮
  • 1篇固氮菌

机构

  • 5篇黑龙江省牡丹...

作者

  • 5篇葛江丽
  • 5篇施汉钰
  • 5篇刘芳
  • 5篇曹昊
  • 4篇刘瑰琦

传媒

  • 2篇林业科技
  • 1篇森林工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间作东北铁线莲对病虫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研究东北铁线莲对其他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作用,研发非农药施用的绿色病虫害防治新技术。通过在辽藁本中间作和非间作东北铁线莲的对比试验,利用植株病虫害发生率、病情指数和虫口密度观测方法,分别对辽藁本幼苗期和成熟期的病虫害情况进行测定。研究发现,在间作与非间作种植方式中,白粉病差异极其显著,病害平均发病率由4.68%下降到0.82%,叶斑病的病情指数差异较显著,病害平均病情指数由6.37下降到5.07,说明间作东北铁线莲能够有效控制辽藁本白粉病和叶斑病的发生和蔓延,间作方式对辽藁本病害的生物性防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和重要意义;而在研究华北蝼蛄、东北大黑鳃金龟、菊小长管蚜和宽边黄粉蝶等四种虫害方面,两种种植方式中其虫口密度差异较显著,分别由7.92下降到7.77、由8.22下降到7.61、由7.95下降到7.51、8.31下降到7.78,然而虫害在种植初期和后期的差异非常显著,其虫口密度显著提高,说明间作方式能够有效控制以上四种虫害的短暂发育,但是对虫害长期蔓延的控制效果并不显著。
施汉钰刘瑰琦曹昊葛江丽刘芳
关键词:杀菌作用病情指数
筛选产纤维素酶菌株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筛选降解菌糠纤维素的菌株,并且优化其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筛选,筛选出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通过比较不同氮源、碳氮比例等条件下CMC酶活,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选出一株酶活较高的菌株,命名为N3。其最适有机氮源为豆饼粉,无机氮源是(NH4)2SO4。最适合N3产酶的(NH4)2SO4∶豆饼粉比例为2∶4。最适碳源氮源比例为5∶2。[结论]N3是一株具有研究价值的产纤维素酶的菌株。
葛江丽施汉钰刘瑰琦刘芳曹昊
关键词:纤维素酶发酵优化
水稻根际固氮菌分离及最适培养条件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本研究从水稻根际土壤中筛选高效固氮菌,通过乙炔还原法选出一株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G3,其固氮酶活性为1.875μmol·ml-1·h-1。通过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发现,G3为革兰氏阴性菌。对G3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3生长的最适温度是35℃;最适生长pH是7;1%的NaCl为G3的最佳生长浓度;当铵离子浓度达到1 mmol/L时,能够很好地生长。
葛江丽施汉钰刘桂棋刘芳曹昊
关键词:水稻固氮菌
不同浓度GA_3溶液处理对东北铁线莲发芽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以栽培基地采集的东北铁线莲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种子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赤霉素(GA3)溶液处理对东北铁线莲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外沙藏越冬是较为适合东北铁线莲种子的处理方法。浓度为10 mg/L的GA3溶液处理种子30 min对打破东北铁线莲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的效果最好。
曹昊刘瑰琦施汉钰葛江丽刘芳
关键词:东北铁线莲发芽率种子活性
氮、磷、钾肥施肥量对半夏产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以半夏的年产量作为评价指标,不同施肥量作为试验方法,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施肥量对半夏年产量的影响,确定半夏肥料配备的最佳配比条件。结果表明,尿素、磷酸二氢铵、硫酸钾3种化肥中,氮肥对半夏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钾肥,对半夏产量影响最小的是磷肥;按氮、磷、钾肥3∶1∶1.8的比例施用化肥合计约45 kg/亩时,半夏产量最佳,产量可达370 kg/亩。
曹昊刘瑰琦施汉钰葛江丽刘芳
关键词:半夏施肥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