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红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加氢
  • 2篇悬浮床
  • 2篇悬浮床加氢
  • 2篇重组分
  • 2篇沥青质
  • 2篇煤焦
  • 2篇煤焦油
  • 2篇焦油
  • 1篇低温煤焦油
  • 1篇性质分析
  • 1篇悬浮床加氢裂...
  • 1篇渣油
  • 1篇生焦
  • 1篇石油
  • 1篇石油炼制
  • 1篇炼制
  • 1篇裂化
  • 1篇加氢裂化
  • 1篇甲苯不溶物

机构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3篇张英红
  • 2篇邓文安
  • 2篇李传
  • 2篇吴乐乐
  • 1篇王晓杰
  • 1篇李金璐

传媒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煤焦油重组分甲苯不溶物结构组成及对悬浮床加氢裂化生焦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以煤焦油常压渣油(CTAR)为原料在3 000 m L环流反应器悬浮床加氢装置上进行了中试实验,并分别从CTAR和加氢产物中提取了甲苯不溶物(TI)及焦炭,通过元素分析、SEM、XRD、FT-IR、XPS等手段对TI及焦炭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TI的结构组成并将其与加氢裂化生焦情况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TAR悬浮床加氢工艺具有轻油收率高、生焦总量小、没有壁相焦的特点。TI由煤焦油生产过程中带入的碳质、矿物质颗粒及稠环芳烃有机物构成,O是其中含量最高的杂原子,Ca、Si、Al、Na来源于煤焦油中矿物质,C和O主要存在于C-C、C-H、C-O-C、C-OH结构中,N主要以吡咯和胺的形式存在,S主要以脂肪类S存在。TI具有明显的片层堆积结构,在作用力下容易破碎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及吸附能力的微米级微晶及碳质颗粒,和硫化后的催化剂颗粒一起为加氢反应提供载焦中心,优先吸附大分子自由基从而明显减少壁相焦的生成。
吴乐乐李金璐邓文安张英红李传
关键词:悬浮床加氢甲苯不溶物生焦
煤焦油重组分沥青质性质分析及对加氢裂化生焦影响的推测被引量:18
2014年
从中/低温煤焦油中切取重组分,提取了重组分C7-沥青质,并以此重组分为原料进行了高压釜加氢实验,通过1H-NMR、XRD、FT-IR、SEM、元素分析和相对分子量测定等手段对重组分沥青质结构参数、官能团、表观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加氢过程中生焦情况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C7-沥青质基本结构单元以稠环芳烃为中心,周围分布少而短的侧链,侧链以小于3个碳的短直链正构烷基为主,相对分子量小,芳香片层没有堆积结构。O是该沥青质中氢键主要来源,大多分布在环氧烷烃和醚类结构中,外围的O数量低,分子间氢键更难形成,结构单元之间缔合性弱,沉积聚合慢而均匀。沥青质中短侧链不易断裂,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稠环芳烃自由基少,缩合能力小,使该馏分油生焦能力低,具有较高的加氢潜质。
吴乐乐邓文安李传张英红王晓杰
渣油悬浮床加氢反应过程中沥青质与生焦特性关系的研究
本文以马瑞常渣、辽河常渣为原料,采用正庚烷抽提,得到可溶质和C7-沥青质,分别将不同比例的两种沥青质掺兑到马瑞可溶质中,得到不同沥青质含量及含不同类型沥青质的调和渣油,采用高压釜考察了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过程中沥青质含...
张英红
关键词:石油炼制悬浮床加氢裂化沥青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