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平
-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达州市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MaxEnt模型的川西高原松茸气候生态适宜性与潜在分布被引量:15
- 2021年
-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文献中松茸分布数据,采用生态位因子分析和最大熵模型对川西高原松茸的分布规律及适生区范围进行模拟和验证,分析气候因子与动态分布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松茸适生区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90,模型预测结果极准确。影响松茸潜在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有最冷月最低温度、最冷季雨量、气温年温差等气候因子和土壤类型,累计贡献率达90.3%。松茸适宜分布区的生态位参数为:最冷月最低温度-18.5~-5.4℃、最冷季雨量15.7 mm以下、气温年温差39.5~45℃、土壤类型为半淋溶土(包括燥红土、褐土、灰褐土、黑土和灰色森林土)。川西高原松茸的适生区分布在高原西南部、南部、中部、东部的海拔1900~3600 m地区。雅江、乡城、康定、九龙、稻城、理塘、巴塘、丹巴、马尔康、小金、金川、理县、茂县等县(市)的部分乡镇松茸适生指数较高,得荣、道孚、新龙、炉霍、白玉、泸定、壤塘、汶川、黑水、九寨沟等县(市)的部分乡镇有松茸中、低适生区存在。适生区破碎分散,依河流和山脉走向呈片状或枝状不连续分布,中适生区与高适生区相连,低适生区是高、中适生区的延伸。未来气候变化对川西高原松茸生长有利,气候适生区总体呈增加趋势,低海拔岷江流域受影响程度高于高海拔地区。
- 王庆莉王茹琳张利平韩玉江王明田陈慧陈娟郭斌
- 关键词:松茸
- 基于GIS的石渠虫草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被引量:9
- 2019年
- 根据虫草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虫草资源调查资料,以海拔、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植被、土壤为主导指标,地形坡度为辅助指标,作为虫草资源适宜性区划的主要依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法、集优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石渠虫草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及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渠县大部分乡镇出产虫草,但是分布区破碎分散,呈零星片状和块状,主要分布在石渠县东部、西部的部分乡镇,以及中部扎曲流域两岸部分乡镇;石渠虫草分布的适宜区海拔4000~4700 m,年平均气温-2.5~3℃,年降水量550~850 mm,生长环境一般为疏水性好、坡度15°~50°的高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适宜区生长环境和气象条件有利于取食植物和蝙蝠蛾的生长发育;不适宜区在河流宽谷区、牧区、湿地或雪线以上的高山区.
- 王庆莉韩玉江张利平冯超王明田
- 关键词:冬虫夏草生态适宜性
- 基于GIS的高县桑树生态气候适宜性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利用1991~2020年气象资料和DEM资料,系统分析高县热量、水分、光照以及地形、土壤等生态气候因子对桑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选取高影响因子作为指标,运用GIS技术和集优法对高县桑树生态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高县桑树气候条件总体适宜,且具有一定优势,影响桑树栽培的主要因子是热量条件和地形坡度,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的坝丘河谷区,适宜蚕桑规模化发展;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500~700m的山地丘区,应适度发展蚕桑业;次适宜区主要分布海拔700~1000m的低山区,可作为桑叶补充生产区;海拔1000m以上或地形坡度30°以上的山区不适宜栽培桑树。
- 肖玲张伟彭雲张利平
- 关键词:桑树生态气候适宜性GIS
-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农作物气候品质预测方法研究:以晚熟杂交柑橘春见为例
- 2024年
- 【目的】基于多源气象数据构建果实品质(糖含量等级)预测模型,为科学评价果实气候品质及深入挖掘农产品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晚熟柑橘春见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人工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包括气象数据质量控制、特征选取、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4个步骤,构建基于多源气象数据的果实品质(糖含量等级)预测模型。【结果】春见果实品质预测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87.50%,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50,均方根误差(RMSE)为0.447;RBF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85.00%,MAE为0.175,RMSE为0.474;Elman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总体准确率为87.50%,MAE为0.150,RMSE为0.447;D-S证据理论决策融合总体预测准确率达95.20%,分别较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提升7.7百分点、10.2百分点和7.7百分点,MAE和RMSE分别为0.040和0.214,均明显降低。【结论】D-S证据理论决策融合后的果实品质预测准确率相比单一神经网络预测更高、误差更小。
- 付世军李梦杨晓兵何震袁佳阳刘书慧徐越卢德全张利平
- 关键词:春见多源数据融合ELMAN神经网络D-S证据理论
- 四川乡城松茸气候生态适宜性及潜在分布被引量:5
- 2020年
- 松茸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野生菌,营养丰富。乡城县是松茸的主产区之一,但由于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复杂,前人的研究方法多数是典型区域的实地调查,因此其空间分布不是很清楚。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归纳凝练出乡城县松茸生长发育的海拔、气温、降水量、植被和地形坡度适宜性区划指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乡城松茸的气候生态条件和潜在产区分布。结果表明:(1)乡城县12个乡镇均出产松茸,但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分布区随山脉走向呈带状、枝状特征,白依、热打、定波、正斗、沙贡为乡城县松茸的主产区。(2)适宜区海拔3000-3900m,4-10月平均气温10.0~14.5℃,期间降水量500~800mm,植被为中高盖度的高山栎、松林或松栎混交,坡度25°−35°;次适宜区海拔2800-3000m或3900-4200m,4-10月平均气温7.5~10.0℃或14.5~16.0℃,降水量400~500mm或800mm以上,植被为低覆盖度的高山栎、松林或松栎混交,坡度15°−25°或35−45°;不适宜区为草甸或无植被地段;适宜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9%,次适宜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6%,不适宜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5%。(3)出菇最适宜的气象条件为7月下旬-9月中旬多昼晴夜雨天气,期间平均气温16℃左右,总降水量260mm左右,相对湿度>70%,总日照时数228~255h。(4)92%的乡镇区划结果与实况一致或基本一致,说明区划指标总体合理,研究结论对松茸采摘、贸易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王庆莉韩玉江张利平罗仁斌杨伟明王明田高刚王严琪
- 关键词:松茸GIS生态适宜性
- 达州小麦气候风险评估与区划
- 2020年
- 在小麦气候适宜度基础上,构建风险度模型,对达州小麦的气候风险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达州气温和降水以及小麦气候风险度变化不大,趋势较为平稳;日照风险度偏高,变幅较大且有增加趋势;小麦全生育期的日照风险度最高,但对产量影响不显著,降水风险度次之,但对产量影响明显,气温风险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且有下降趋势。因此,在生产中可通过合理安排种植制度和种植区域,选择耐湿且对日照不敏感的品种、采取合适的农技措施,调控水分、改善田间通光条件,从而规避小麦种植气候风险。
- 何希望张利平郑文全覃绍彬伍文玲
- 关键词:区划小麦
- 攀西与达州地区灵芝栽培气候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根据灵芝生物学特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栽培大棚对小气候的影响,基于气候背景对比分析了达州和攀西大棚栽培灵芝的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结果表明,两地区代表站年平均气温相近,4—9月气候均可经济栽培灵芝,两地都雨热同季但气候季节性差异显著;攀西为中亚热带干湿季节分明气候,夏秋气温略低较适宜大棚栽种、冬春光热优势明显但干旱较重;达州夏秋气温较高、高温热害明显,冬春气候因光热条件差难以利用。大棚栽种灵芝的气候条件总体上攀西优于达州,后者宜选址在夏季气候相对偏低的中海拔区(1000~1500 m)。生产上两地区主要生长季都需降低大棚内昼夜温差,攀西地区菌丝期(4—6月)要适当增温保湿,达州夏秋季需预防高温热害;灵芝发菌期生产安排达州宜5月、攀西宜5月中旬—6月中旬。
- 罗绍艳张利平袁玉霞李辉
- 关键词:灵芝栽培气候背景
- 四川盆地北部山区中华蜜蜂活动气象指数构建及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基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区(简称四川盆北山区)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和1个中华蜜蜂核心保护区的产量资料以及中华蜜蜂的生态特征和活动规律,分析了区内中华蜜蜂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并以气温、水分、光照、风力和天气状况为影响指标,参考生活气象指数,构建四川盆北山区中华蜜蜂活动气象指数和年景评价分级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中华蜜蜂活动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力和白天降水累计时长,其中,气温和白天降水累计时长是影响中华蜜蜂活动的主要限制性气象因子。通过这5个指标因子的不同取值组合,构建中华蜜蜂活动气象指数并进行分级评价:当指数>12时,天气条件好,适宜中华蜜蜂活动;当指数为7~12时,天气条件一般,较适宜中华蜜蜂活动;当指数为1~7时,天气条件较差,中华蜜蜂活动明显减少;当指数≤1时,天气条件差,不适宜中华蜜蜂活动或处于越冬期。运用该指数对中山蜂场进行气候评价,多年(4-10月)平均综合气象指数为129.3(评分60.4),总体气象条件良好,"土蜂蜜"单产与年度综合气象指数显著相关,气象年景评价准确率90%。
- 张利平周泽英彭雲王明田
- 关键词:中华蜜蜂气候适宜性气象指数
- 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生态气候区划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川西高原是我国冬虫夏草的重要产区,但其生态气候适宜区一直不是十分明确.综合分析国内特别是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的调查研究成果,结合产区实际,初步确定以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坡度等为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冬虫夏草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广泛分布于川西高原的北部高原和南部横断山区的山体山原中上部的草甸和草甸灌丛中,但分布区破碎分散,呈带状、片状或块状.北部高原区相对成片,南部横断山区多以河流和宽谷为界,孤立分散.以雅砻江--鲜水河北延至壤塘县东为界,西部多适宜区,东部以次适宜区为主.以州为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甘孜州、阿坝州以次适宜区为主.经对比验证,区划结果比较真实、准确,直观地反映了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可以为虫草资源调查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合理综合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
- 张利平彭云田宏
- 关键词:冬虫夏草物种分布川西高原
- 四川渠江中上游羊肚菌低温冷害风险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利用达州、巴中及周边21个站点1991-2020年气象资料,选取最低气温和积寒作为区划指标,分析渠江中上游海拔600m以下地区2-3月羊肚菌子实体期间冷害指标的时空分布,建立冷害指标的地理空间分布模型,基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原理,运用ArcGIS10.1进行冷害风险等级区划。结果表明:(1)羊肚菌冷害风险指标为日最低气温≤2℃,冷害风险预警基础指标为日平均气温<6.0℃。(2)羊肚菌冷害频率为10年7遇以上,主要发生在2月上旬-3月上旬,发生频次和强度逐旬减小,其中2月上中旬约占70%;冷害过程持续日数以1~3d为主,占总过程数的82%~89%,最长过程日数6~8d,最大积寒3.64℃·d。(3)羊肚菌冷害风险等级自南向北、自低海拔向高海拔增大,以中低风险区为主。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渠江中上游中南部海拔520m以下的浅丘河谷平坝区,面积约占2/3;次高和高风险区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中北部海拔520-600m的低山河谷区,面积约占1/3。(4)将羊肚菌原基分化期调控至2月下旬以后,冷害频次降至约3年2遇,冷害强度明显降低,其危害明显减小。(5)利用黑色遮阳网搭建的栽培设施会降低环境最低温度约0.3℃,加重冷害过程对羊肚菌的损害。渠江中上游低海拔地区羊肚菌顺季栽培时应控制在海拔520m以下地区,并根据天气状况,将原基分化期调控至2月下旬以后,注意防范冷害过程中局地小气候和黑色镂空大棚的不利影响,以避免或减轻冷害风险及危害。
- 张利平张利平彭雲王庆莉赖自力王明田
- 关键词:羊肚菌低温冷害气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