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毓凯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油田试采一厂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北缘
  • 3篇盆地
  • 3篇古生界
  • 3篇柴达木盆地
  • 2篇上古生界
  • 2篇物源分析
  • 2篇柴北缘
  • 2篇柴达木盆地北...
  • 1篇地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北缘
  • 1篇新元古代
  • 1篇新元古界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地层
  • 1篇元古代
  • 1篇元古界
  • 1篇造山带
  • 1篇砂砾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江苏油田试采...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5篇庄毓凯
  • 4篇陈世悦
  • 2篇张跃
  • 1篇尹成明
  • 1篇毕明威
  • 1篇孙娇鹏
  • 1篇刘文平

传媒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柴北缘古生界储层特征研究
论文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古生界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岩性、物性、高压压汞、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资料,对本区古生界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最后进行了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储...
庄毓凯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古生界储层特征储层评价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北缘晚石炭世构造环境及物源——以石浅1井为例被引量:13
2016年
在沉积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柴达木盆地北缘石灰沟地区石浅1井克鲁克组-扎布萨尕秀组钻井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及相关判别图解表明,石浅1井克鲁克组-扎布萨尕秀组碎屑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同时体现出与其他构造背景碎屑岩差别极大的地球化学特征,克鲁克组及扎布萨尕秀组砂砾岩具有较高程度的沉积再循环(或源区岩浆岩高程度分异)及中等偏高的风化程度,碎屑物质来自于以酸性岩浆岩为主的后太古宙大陆上地壳。在碎屑岩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柴北缘地区晚石炭世沉积盆地类型为受北侧宗务隆海槽扩张控制的被动大陆边缘克拉通盆地,碎屑物质来源于由酸性岩浆岩组成的柴北缘古生代造山带基底部分,海侵自北向南、沉积体系自南向北展布,总体呈现南山-北海的盆山格局。
孙娇鹏尹成明陈世悦庄毓凯汪峰邵鹏程马帅刘金
关键词:碎屑岩大地构造背景物源分析
柴北缘上古生界混合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21
2016年
柴北缘晚古生代发育多种成因机理各异的混积岩与混积层系。混积岩分为蚀源型砂砾岩,碳酸盐岩-粗陆源碎屑混积岩,泥灰岩(灰泥岩)与含化石泥岩三大类。混积层系在不同环境中均有出现,混积相可划分为混积砂砾质碎屑海岸相、混积低能海岸相、混积台地、混积陆棚4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混积岩、混积层系进行了沉积环境、形成机制解释,归纳出3种不同时期的混积相组合并建立沉积模式。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气候及古坡角的共同作用导致该区混合沉积普遍发育。其中,加里东构造带的存在及近物源沉积是粗碎屑与生屑颗粒混合的先决条件,海平面频繁变化与极缓的古坡角是该区混积岩、混积层系高频发育的直接原因。
陈世悦毕明威孙娇鹏张跃庄毓凯刘金汪峰马帅
关键词:柴北缘上古生界
青海大煤沟新元古代冰碛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5年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大煤沟剖面发现新元古代冰川沉积,该套冰川沉积物保存了擦痕、镜面以及混杂堆积等冰川作用痕迹。这种冰川融出碛是冰川融化之后冰川内陆源碎屑物质垂向卸载的产物。通过对前述沉积特征的描述及对各类沉积构造形成机理的解释,建立了“冰川-冰河”沉积模式。这套冰川沉积的发现证实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地区经历过新元古代早期冰川事件。该冰碛岩所指示的冰川事件发生在800~740 Ma左右,不会晚于730 Ma,年代上应该与Kaigas冰期对应。保存这套冰碛岩的地层也并非早侏罗世沉积,而是晋宁运动后新元古代早期拉伸纪地层。
陈世悦孙娇鹏刘文平张跃庄毓凯马帅刘姚
关键词:岩石地层冰碛岩新元古界柴达木盆地北缘
柴东北缘上古生界砂砾岩碎屑组分特征及其物源构造属性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柴东北缘德令哈地区上古生界126件碎屑岩样品的镜下鉴定,结合对牦牛山组、城墙沟组、怀头他拉组、克鲁克组及扎布萨尕秀组砂砾岩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的野外调查,研究柴达木东北部地区晚古生代碎屑岩物源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该地区晚古生代盆山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柴东北缘德令哈地区晚古生代主要发育扇三角洲-障壁海岸沉积体系,砂砾岩碎屑颗粒结构成熟度较低,重力流证据普遍存在;各层段砂砾岩碎屑颗粒中Q/(R+F)值在1.89~3.74之间,呈现低成分成熟度特点.碎屑颗粒组成及近物源沉积证据一致表明,研究区晚古生代以鱼卡—沙柳河加里东期造山带为主要物源区.该造山带至少存在了195 Ma,包括距今465~430 Ma的山体隆升与距今430 ~270 Ma的山体剥蚀阶段.柴达木海盆与德令哈海盆是两个独立的海盆,发育展布方向完全相反的沉积体系.同时,德令哈地区上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勘探应将鱼卡河—沙柳河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视为勘探边界.
孙娇鹏陈世悦庄毓凯刘金胡忠亚马帅
关键词:晚古生代物源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