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杨

作品数:7 被引量:22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干旱
  • 5篇干旱区
  • 5篇变暖
  • 4篇气候
  • 3篇气候变暖
  • 3篇西北干旱
  • 3篇西北干旱区
  • 2篇中国干旱区
  • 2篇农业气候
  • 2篇农业气候资源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资源
  • 2篇气温
  • 2篇全球变暖
  • 1篇汛情
  • 1篇雨季
  • 1篇预警
  • 1篇预警系统
  • 1篇灾害
  • 1篇蒸散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7篇孙杨
  • 5篇张雪芹
  • 2篇郑度
  • 2篇刘芸芸
  • 1篇刘苏峡
  • 1篇张守红
  • 1篇邸苏闯
  • 1篇任雨
  • 1篇毛炜峄
  • 1篇张永勇
  • 1篇潘兴瑶
  • 1篇舒畅
  • 1篇莫兴国
  • 1篇张春
  • 1篇于磊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1
  • 4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雨季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2
2011年
利用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序列,将西北干旱区分为5个主要气候区,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雨季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并预测降水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降水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西部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在新疆北部与伊犁河谷地区。降水具有5~6年或2~3年的年际周期与8~11年的年代际周期,但河西走廊地区例外。干旱区降水转型时期的空间差异显著,最早在1980年代初期从南疆开始,1980年代中期新疆北部降水出现异常偏多,伊犁河谷和河西走廊地区降水突变期则出现在1990年代初,但变化趋势相反;阿拉善高原地区降水没有明显的突变时间。由周期外推方法得到,在未来一个年代际周期中,西北干旱区的西部降水将以偏少的气候特征为主,直到2015年前后才会再次回到偏多的周期中来;阿拉善高原地区在未来8~11年中有可能向着降水增加的趋势发展。
刘芸芸张雪芹孙杨
关键词:全球变暖西北干旱区降水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通过观测实验、模型模拟以及运用评价指标等手段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及其敏感性是正确应对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农业影响的前提与基础。本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采用五日滑动平...
孙杨张雪芹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气候变化西北干旱区
阿克苏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潜在蒸散量影响分析被引量:46
2010年
蒸散发是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研究气候因子对潜在蒸散发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基于阿克苏河流域1960-2007年逐日气象资料和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并分析参考作物蒸散量(RET)时空变化特征,并用多元回归方法定量区分气候因子变化对RET变化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流域RET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平原区平均年RET为1100mm左右,是西部山区的近2倍;东南部绿洲区的RET显著减少,而西部变化复杂。RET变化趋势的季节差异也很显著,以夏季变幅最大,是年变化的主要贡献者。高海拔地区相对湿度对RET变化影响最大,其它区域的风速变化对RET变化的贡献率最高。库车和乌恰站的风速变化对RET变化的贡献率大于50%,是RET变化的主导因素。
张守红刘苏峡莫兴国舒畅孙杨张春
关键词:气候变化PENMAN-MONTEITH公式阿克苏河流域
北京城市洪涝灾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潘兴瑶张书函刘洪伟邸苏闯张永勇李永坤王材源陈建刚来海亮孙杨王远航赵飞孔刚龚应安于磊
受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近年来北京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着城市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自然产汇流过程相比,城市流域洪涝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不可预知性,风险防控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在北京市科委、北京...
关键词: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被引量:47
2010年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利弊各兼。一方面,干旱区热量资源得以改善,作物生育期延长,天然植被气候生产力显著增加[增长率为15.6g/(m2.10 a)];另一方面,干旱区热害与冷害等极端气温事件增加,光照资源显著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和分布不均,这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孙杨张雪芹郑度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极端气温西北干旱区
中国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被引量:72
2010年
选取中国干旱区77个气象站点1961-2007年的均一化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分析表明:①我国干旱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响应显著且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1961-2007年,我国干旱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约上升了1.8℃,平均气温升温速率为0.39℃/10a,增暖幅度与波动幅度高于同期全球以及中国区域平均。②我国干旱区气温变化季节与区域差异显著。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冬两季增温明显,冬季气温线性变化率最大,为夏季增温的两倍有余。年均温与各季升温幅度区域差异较大,其中北疆、阿拉善高原升温幅度最大,南疆与河西走廊升温相对较慢。③年均温与各季气温的年距平序列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研究区各站点普遍存在着16~17年的年代际变化和6~7年的年际变化。综合我国干旱区年均温距平序列及其突变时间和振荡周期,可推断出干旱区气温将会持续以较高的变暖速率上升,至少最近10年这种趋势不会改变。④我国干旱区水热相互反馈作用错综复杂,气候变暖如何影响干旱区水热相互反馈作用机制,这将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张雪芹孙杨毛炜峄刘芸芸任雨
关键词:全球变暖气温变化干旱区
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34
2011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热量资源的改变与温度带界线的动态变化将会影响到干旱区天然植被的生长与分布,而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将对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种植制度的调整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采用1961-2007年均一化气温数据与MPI_ECHAM5模式输出的21世纪上半叶A1B情景下的区域降尺度格点数据,选取保证率为80%的日均温≥10℃持续日数等值线和日均温≥10℃等积温线为干旱区温度带北界指标,探讨了过去近50年及21世纪上半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1961-2007年,干旱区夏、冬半年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冬半年较夏半年增温幅度要大;各年代日均温≥10℃积温与≥10℃持续日数的等值线动态变化一致,均表现为显著向北或向高海拔推移;(2)通过对温度带北界指标变化的判断,1961-2007年干旱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普遍北移,北移幅度最大者为阿拉善地区,超过1个纬度;21世纪上半叶,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将继续北移,且暖温带移动趋势更为显著;无论是过去近50年,还是21世纪上半叶,干旱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均有向高海拔区域移动趋势;(3)与温度带北界的变动相对应,干旱区生长期起始日期和终霜日等气候指标显著提早,天然植被与作物种植北界向北向西推移,并呈现向高海拔区域扩展的态势。因此,综合考虑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确定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种植之间的反馈关系,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张雪芹孙杨郑度毛炜峄
关键词:气候变暖温度带中国干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