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静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重症
  • 2篇重症医学
  • 1篇氧气
  • 1篇医科
  • 1篇医学生
  • 1篇引流
  • 1篇引流袋
  • 1篇引流管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支气管镜检
  • 1篇支气管镜检查
  • 1篇社区健康教育
  • 1篇体位
  • 1篇体液
  • 1篇通气
  • 1篇普教
  • 1篇气管
  • 1篇气管镜
  • 1篇肿瘤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6篇刘静
  • 1篇王丽英
  • 1篇朱华栋
  • 1篇顾婷
  • 1篇朱彪
  • 1篇牟晓洲
  • 1篇朱彪
  • 1篇张忠伟
  • 1篇张忠伟
  • 1篇刘玉华

传媒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上海护理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移动卡槽式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移动卡槽式雾化器。包括储药盒、集雾杯、氧气连接口、氧气出气管,所述储药盒沿其曲面开设有凹槽轨道,一氧气接入口卡设于凹槽轨道内并可沿其滑动,所述凹槽轨道上方沿内曲面设置若干个雾气形...
何炳睿张莉君刘佳怡刘静
新医科背景下危重症专业医学生科普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4年
医学科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对重症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科普责任、科普方法和科普知识要求。在新医科大背景下,必须强化危重症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医学生科普知识教育和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其科普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自觉践行科普责任,普及危重症科学知识,通过危重症科学知识普及,降低危重症死亡率、提高危重症患者生存质量。
邹海吴毕力陈臻瑶贺西淦刘静朱华栋
关键词:科普能力危重症医学医学生
肿瘤患者手术后重症监护室不适感体验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不适感体验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应用立意取样法,选取2015年1—6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10例,进行深入访谈,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法,归纳出患者不适感体验的主题。结果恐惧笼罩着患者内心,焦虑是患者入住ICU不适感的主要来源,生理上的不适严重困扰着患者。结论应用多元整体护理可在改善环境、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生理不适等多方面缓解肿瘤患者术后在ICU的不适感体验。
顾婷刘静王丽英刘玉华
关键词:肿瘤患者重症监护室
一种一次性多功能引流管附件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一次性多功能引流管附件,包括连接管,连接管上端连接引流管,下端连接至引流袋;连接管旁侧开设适于冲洗管腔接入的接口,接口外部连接有可伸展的隔离膜,隔离膜紧密贴覆于外部的冲洗管腔;管内...
刘静张莉君刘佳怡张全
社区开展重症医学知识科普创新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024年
医学知识科普在促进医患之间有效沟通与理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传统医学知识科普模式中存在的诸如单向传播、信息不够深入和知识难以理解等不足之处,通过检索文献探讨创新型医学知识科普模式的类型与优势。当前社区开展医学知识科普工作的主要模式包括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讲座、专题报告、书籍、宣传册等,其信息传达效果有限,缺乏互动和个性化,以及持续性和可追溯性。本文对社区开展重症医学知识科普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包括漫画、动画、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联网平台等众多新型科普方式,并进行了有益的社区实践,实践结果显示,创新科普模式下人们对科普内容的阅读点击量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科普创新模式能提高医学知识科普效率、增强患者参与度、弥补医学知识鸿沟、提供定制化健康管理方案,优势显著,但也具有诸如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性较高等局限性,科普模式仍需持续不断的创新和探索。
邹海陈臻瑶贺西淦牟晓洲张忠伟张忠伟朱彪朱彪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价值
2022年
目的:观察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应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随机纳入98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12月,均为此阶段本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研究对象被均分为参比组(49例,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法治疗)、分析组(49例,在参比组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方法),针对两组诊治效果做出对比分析。结果:分析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较参比组高,P<0.05,统计学差异有意义;同时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较参比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ICU通气患者实施临床诊治的同时,配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诊疗效果,改善临床指标变化,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安全性更高。
刘静孙洪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ICU机械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