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曦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病毒
  • 1篇毒害艾美耳球...
  • 1篇新孢子虫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羊口疮
  • 1篇羊口疮病毒
  • 1篇抑制性
  • 1篇疫苗
  • 1篇原代细胞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在家
  • 1篇增殖
  • 1篇陕西分离株
  • 1篇受体
  • 1篇兽疫
  • 1篇双峰驼
  • 1篇双重PCR
  • 1篇宿主

机构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作者

  • 9篇陈曦
  • 4篇陈德坤
  • 3篇宋军科
  • 2篇赵光辉
  • 1篇王丽娜
  • 1篇许信刚
  • 1篇童德文
  • 1篇李创宏
  • 1篇李莉
  • 1篇赵慧英
  • 1篇张文龙
  • 1篇文英
  • 1篇李新平
  • 1篇王志昇
  • 1篇常建军
  • 1篇张淼涛
  • 1篇李佳
  • 1篇王勇
  • 1篇邢福珊
  • 1篇宁蓬勃

传媒

  • 5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羊布鲁氏菌病及其国内外防控净化措施被引量:13
2022年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在引起布病的所有布鲁氏菌中,对人和家畜威胁最大的是羊种布鲁氏菌。近年来我国针对布病防控颁布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等相关文件,但布病尤其是羊布病的发生率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论文主要介绍国内常用的羊布病的防控方法和策略,并结合国外成功根除布病的经验,分析讨论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以期为我国羊布病防控净化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景添王天星陈曦陈凤强冯皓李佳马文涛陈德坤
PRRSV陕西分离株ORF5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被引量:2
2010年
克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根据GenBank公布的PRRSV ORF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PRRSV陕西分离株糖基化囊膜蛋白基因ORF5,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中,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再设计另外1对引物扩增ORF5缺失编码N端31个氨基酸残基的基因片段,将截短的ORF5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原核表达。结果扩增到603 bp的PRRSV全长ORF5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与北美型代表株VR-2332和欧洲型代表株LV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8%和54.5%。因此推测陕西分离株属于北美型。SDS-PAGE可检测到大小约为38 ku的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West-ern-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可被PRRSV阳性血清所识别。
王志昇许信刚童德文邢福珊陈曦唐麒麟宁蓬勃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陕西分离株ORF5原核表达
羊小反刍兽疫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3年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在羊群中传播,该病一旦在羊群暴发,病死率可高达50%~100%,因此又称为羊瘟。当前,在我国周边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小反刍兽疫常呈流行性发生,国内的新疆等地是易发生该病的地区,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养羊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主要介绍了小反刍兽疫的检测方法和疫苗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疫苗在小反刍兽疫防控中的重要性以及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以期为羊场小反刍兽疫的净化提供参考。
马梦真雷馨雨李登亮姜悦才陈曦朱芳张天亮高士孔陈德坤马文涛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疫苗
抑制性削减技术研究CD3/CD28单抗共刺激人T淋巴细胞基因差异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研究参与人T细胞活化、增殖、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以正常人初始T细胞作为对照样本,以抗人CD3抗体联合抗人CD28抗体激发的人T细胞作为试验样本,进行抑制性削减杂交。结果筛选到43个侯选克隆,对其单向测序后,经过与GenBank同源序列比较,证实了6个克隆参与了T细胞活化增殖和信号转导的下游通路,分别为CCND2、Rho A、IRF4、FKSG44、EBP、PRPPS2;13个克隆所可能编码的基因与T细胞活化、分裂增殖、分化有关,另外24个克隆在GenBank无法查到对应的同源基因,可能代表了新基因。对这些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阐释T细胞活化、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为了解体内活化T细胞参与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新平陈曦王丽娜李创宏张文龙张淼涛
关键词:T细胞活化
毒害艾美耳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3年
旨在初步建立可同时检测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双重PCR及纳米PCR检测方法。基于E.necatrix的ITS-2基因和C.perfringens的α毒素基因分别设计、筛选靶基因位点的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的优化,建立适用于两种病原的特异性双重PCR和双重纳米PCR检测方法;用所建立的方法对6种其它常见寄生性原虫和3种其他细菌进行PCR扩增以验证其特异性;构建两种病原的重组质粒pMD19-T-ITS2和pMD19-T-cpa,将其按10倍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质粒模板用于所建方法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特异性扩增出E.necatrix约150 bp和C.perfringens约400 bp的目的片段,且所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对其他6种其他原虫和3种其他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双重PCR扩增E.necatrix和C.perfringens的最低模板检出量分别是181和1050 copies,而双重纳米PCR的最低模板检出量分别是1.81和105 copies;临床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2种方法与临床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致。成功建立了用于E.necatrix和C.perfringens双重PCR和双重纳米PCR检测方法,且敏感性好、特异性高,可为临床上毒害艾美耳球虫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陈曦王一王佳丽杨新宋军科赵光辉
关键词:毒害艾美耳球虫产气荚膜梭菌PCR
纳米抗体在家畜传染病防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量显著扩大,对其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家畜疾病的科学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家畜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防控效果并不理想,仍需要不断开发和探索新的防控产品和防控策略。纳米抗体是最小的功能性抗原结合片段,和传统抗体相比,其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易于基因改造、抗原特异性好、组织穿透力强等优点。纳米抗体源于骆驼科动物,作为一种新型抗体,在动物疾病防治技术中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步增加。本文重点综述纳米抗体在家畜传染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并结合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研究重点。
景添陈凤强冯皓陈曦王天星赵慧英陈德坤马文涛
关键词:家畜传染病
羊口疮病毒在羔羊4种原代细胞中的增殖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解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羔羊不同组织细胞的偏好性,分别体外培养肾外膜上皮细胞、口唇表皮细胞、肺上皮细胞和睾丸原代细胞,接种ORFV FX株病毒液,记录接种12、24、36、72 h时细胞病变特征,并根据Reed-Muench方法计算TCID50。结果显示,4种细胞均在不同时间点出现细胞变圆、出现空泡和细胞核凝集成团等特征性病变,其对应的TCID50分别为10^-6.22、10^-7.16、10^-5.9和10^-7.31。说明肾外膜上皮细胞等4种原代细胞均为ORFV的靶细胞。
常建军陈曦王天星景添李瑞蕊郭含薇刘启龙王勇李莉陈德坤文英
关键词:羊口疮病毒体外培养
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部分地区双峰驼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明确阿拉善盟左旗双峰驼消化道线虫的感染情况,在该地区5个采样点(巴彦浩特、苏海图、吉兰泰、沙日布日都和日泰格里)共采集137份双峰驼新鲜粪便样品,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光学显微镜下对样品中的线虫虫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双峰驼消化道线虫总感染率为29.19%(40/137),其中,巴彦浩特双峰驼感染率最高为65.00%(26/40),苏海图双峰驼具有最低感染率3.00%(1/27);幼驼和成年双峰驼的总感染率分别为42.86%(12/28)和5.69%(28/109),但差异不显著(P>0.05)。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检测,共鉴定出该地区双峰驼消化道中有4种线虫虫卵(毛圆线虫卵、细颈线虫卵、马歇尔线虫卵和食道口线虫卵),其中毛圆线虫虫卵在各地区和各年龄段双峰驼中均有发现,为优势虫卵。综上所述,明确了该地区双峰驼消化道线虫感染情况,可为当地双峰驼消化道线虫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陈曦姚倩王德军孟柯其其格徐创美何新梅乌林花李国中宋军科
关键词:双峰驼消化道线虫虫卵感染率
宿主抗新孢子虫感染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新孢子虫病是一种危害世界养牛业的重要动物原虫病,其病原为顶复门寄生原虫新孢子虫,主要造成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流产。目前缺少可以用来预防或治疗新孢子虫病的疫苗和药物,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新孢子虫致病机制的认识有限。研究表明,新孢子虫感染导致流产的机制与母胎界面的炎症以及感染刺激宿主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先天免疫反应中的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新孢子虫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并进一步激活下游的多种级联信号通路;适应性免疫中的Th1型细胞免疫在抗新孢子虫入侵以及清除新孢子虫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综述模式识别受体、先天免疫途径以及细胞免疫等在宿主抵抗新孢子虫感染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新孢子虫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防控措施的开发提供参考。
陶德良赵姗姗陈曦陈金铭杨新宋军科赵光辉
关键词:新孢子虫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信号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