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峰
-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部分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明确二者在肿瘤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4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肿瘤医院、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应用伊立替康治疗的住院肿瘤患者241例,均进行了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其中177例同时进行了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片段,检测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结果 241例检测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患者中,UGT1A1^*28位点基因启动子区TA序列呈6次重复的野生型(TA6/6)即野生型纯合子180例(74.7%),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突变型(TA6/7)即突变型杂合子56例(23.2%),TA序列7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即突变型纯合子5例(2.1%);177例检测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患者中,UGT1A1^*6位点基因型为野生型(G/G)即野生型纯合子106例(59.9%),杂合突变型(G/A)即突变型杂合子62例(35.0%),纯合突变型(A/A)即突变型纯合子9例(5.1%)。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地区来源肿瘤患者UGT1A1^*28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来源肿瘤患者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部位患者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40岁、肠道、山东地区、甘肃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与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40~60岁、〉60岁、肺部、胃部、其他部位、陕西地区、其他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与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 来向阳衡雪源车峰远王守峰石建华蔡利娟张金岭黄伟李峥嵘
- 关键词:肿瘤基因突变
- 上牙龈多发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道被引量:1
- 2012年
- 口腔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仅占恶性黑色素瘤的0.5%左右,好发于口腔上腭黏膜,极少数发生于牙龈。我院2012年3月收治1例上牙龈多发恶性黑色素瘤,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 张云殷忠美王守峰张峰张晓艳张金岭
- 关键词:牙龈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
- 原发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复发并广泛腹腔转移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恶性黑色素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四肢皮肤,其次肛管、鼻窦、眼眶、内耳等脏器。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约占女性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3%,极少发生在宫颈;但宫颈恶性黑色素瘤同其他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学特点相似,往往早期经过淋巴道、血管转移,预后极差。
- 张金岭王守峰战仕娟郑玲
- 关键词:黑色素细胞瘤复发腹腔
- 鼻咽泡状核细胞癌放疗后局部复发并眼底转移1例
- 2013年
- 鼻咽癌中泡状核细胞癌少见。我院收治1例鼻咽泡状核细胞癌放疗后复发并眼底转移患者,现报道如下。
- 张云殷忠美王守峰张峰李钦杜梅张金岭
- 关键词:放疗
- 不同Child分级的高HBVDNA滴度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对比不同Child分级的高HBVDNA滴度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HBVDNA滴度的原发性肝癌患者,Child A级50例,Child B级30例,均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在介入治疗后6个月内肝功能损伤的差异。结果两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时间均在介入治疗后2周~1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肝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B级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在介入治疗后明显升高,损害程度主要为Ⅱ、Ⅲ度,差异与Child A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2个月Child A级和B级患者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83%和50%(P<0.01);4个月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88%和67%(P>0.05);6个月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92%和80%(P>0.05)。结论高HBVDNA滴度Child B级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损伤比例较高,提示介入治疗前联合HBVDNA滴度和Child分级评价介入治疗指征的重要性。
- 王守峰张金岭殷忠美李明张峰张云
- 关键词:HBVDNA原发性肝癌肝功能损害
- 仅以单纯短暂性失忆症状为表现的脑转移瘤治疗后疾病进展1例
- 2015年
-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且脑转移发生率较高。脑转移也是小细胞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及时评价脑转移病情及疗效,并以此调整治疗方案对提高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意义。仅以单纯失忆症状为脑转移瘤治疗后疾病进展的临床表现较少见,现报道如下。
- 张云张金岭王守峰张峰殷忠美
- 关键词:脑转移瘤疾病进展
- 不伴染色体异常核型和融合基因的原发性肾滑膜肉瘤一例报告
- 2013年
- 患者,男,37岁。2008年因间断性肉眼血尿就诊,查体发现右肾囊肿,行肾囊肿切除术。2012年2月16日因再次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血尿伴腰痛、乏力入院。腹部超声检查示右肾一囊实性包块,大小16.8cm×9.9cm,以实性成分为主。双肾增强CT扫描检查示右肾巨大软组织肿块。肾核素动态显像检查示:左肾基本正常,右肾呈功能受损型。术前诊断为肾癌。
- 张金岭殷忠美韦志永李琳王守峰张云张峰李宝生
- 关键词:右肾囊肿染色体异常核型滑膜肉瘤融合基因原发性肾囊肿切除术
- 中段食管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中段食管癌原发灶和各组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探讨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的相关性,为食管癌放疗分子靶区勾画和个体化精确放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TRAP银染色法检测端粒酶活性,采用χ~2检验端粒酶活性表达强度与食管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采用CMHχ~2检验分析转移淋巴结、正常黏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原发灶和各组转移淋巴结端粒酶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食管癌中,端粒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0.0%,各组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处于1.3%~64.4%之间,按照108、107、7、2、3、109(淋巴结组)的顺序依次降低。结论端粒酶活性可以作为了解肿瘤的转移能力和食管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一个标志,可以为食管癌分子靶区的勾画提供新依据。
- 张云张金岭殷忠美王守峰
- 关键词:食管癌端粒酶转移淋巴结
- 高HBVDNA滴度ChildA和B级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害对比分析
- 目的:高HBVDNA滴度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HBVDNA滴度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ChildA级组50例,ChildB级组30例,均给予介入...
- 张金岭王守峰殷忠美李明张云张峰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
- 文献传递
- 伊立替康副反应——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误诊为单纯肠痉挛1例
- 2012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因小肠癌术后肝转移两周期化疗后3周,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3天,于2010年6月1日收入院。来院后给予全腹部CT等检查,检查结果示肝转移灶较前增大,调整化疗方案为FORFRI方案(盐酸伊立替康+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
- 王守峰张金岭张云张峰
- 关键词:伊立替康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