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志杰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六堡茶
  • 4篇发酵
  • 3篇微生物
  • 2篇真菌
  • 2篇真菌种类
  • 2篇特色风味
  • 2篇拟青霉
  • 2篇泡盛曲霉
  • 2篇青霉
  • 2篇桔青霉
  • 2篇发酵工艺
  • 2篇发酵过程
  • 2篇风味
  • 1篇总DNA
  • 1篇渥堆过程
  • 1篇微生物种群
  • 1篇微生物作用
  • 1篇菌群
  • 1篇黑茶

机构

  • 6篇广西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何勇强
  • 6篇温志杰
  • 4篇莫祺红
  • 4篇李小娟
  • 4篇施向东
  • 4篇卢洁
  • 2篇白先放
  • 2篇吴平
  • 1篇张凌云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茶叶通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六堡茶自动渥堆发酵工艺及发酵菌种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堡茶自动渥堆发酵菌种组合物,包括基础菌液、巩固菌液和陈化菌液;这些菌液含有泡盛曲霉、黑曲霉、塔宾曲霉、桔青霉、烟曲霉、赤散囊菌、杂色曲霉、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宛氏拟青霉、雪黄散囊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据...
卢洁温志杰施向东李小娟莫祺红张均伟谢加仕何勇强
文献传递
六堡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分析六堡茶渥堆发酵中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选取梧州茶厂老发酵车间中的茶样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大规模生产茶堆上、中、下3层在整个渥堆过程中的细菌、酵母、霉菌的数量,探究其变化规律。[结果]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最大数量分别为4.2×108、2.2×108和1.5×107 cfu/g。从加水发酵开始后,各类微生物迅速增长直至在第1次翻堆前又急剧减少。尔后,第1次翻堆至渥堆结束,上层的细菌、酵母、霉菌数量始终占据优势,中层的数量均为最劣势。渥堆车间与车间外空气中存在大量霉菌,其数量在整个渥堆过程中相对稳定,车间外空气的霉菌比车间内的种类多而数量少。[结论]六堡茶的渥堆发酵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细菌、酵母、霉菌,上、中、下各层的微生物数量差异较大。
温志杰石荣强何勇强吴平盘宝进梁斯雅
关键词:六堡茶微生物种群
六堡茶加工过程中真菌菌群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堡茶加工过程中真菌菌群的检测方法,直接从加工过程中的六堡茶中提取真菌总DNA,然后采用PCR-DGGE技术检测其中的真菌菌群组成。本发明避免了传统培养不能分离鉴定六堡茶中未培养真菌微生物的缺陷,能在较短...
卢洁温志杰施向东莫祺红李小娟吴志勇吴平何志强白先放何勇强
文献传递
黑茶加工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2
2010年
六堡茶、普洱茶、茯砖茶等同属黑茶类,传统加工过程中的渥堆发酵是形成黑茶品质特征的关键,上述过程需要微生物参与才使其具有独特品质。本文就黑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其对黑茶品质形成所起的作用、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综述。
温志杰张凌云吴平何勇强
关键词:黑茶微生物
六堡茶加工过程中真菌菌群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堡茶加工过程中真菌菌群的检测方法,直接从加工过程中的六堡茶中提取真菌总DNA,然后采用PCR-DGGE技术检测其中的真菌菌群组成。本发明避免了传统培养不能分离鉴定六堡茶中未培养真菌微生物的缺陷,能在较短...
卢洁温志杰施向东莫祺红李小娟吴志勇吴平何志强白先放何勇强
文献传递
六堡茶自动渥堆发酵工艺及发酵菌种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堡茶自动渥堆发酵菌种组合物,包括基础菌液、巩固菌液和陈化菌液;这些菌液含有泡盛曲霉、黑曲霉、塔宾曲霉、桔青霉、烟曲霉、赤散囊菌、杂色曲霉、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宛氏拟青霉、雪黄散囊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据...
卢洁温志杰施向东李小娟莫祺红张均伟谢加仕何勇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