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硕知

作品数:24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红椿
  • 6篇干旱
  • 5篇胁迫
  • 5篇菌根
  • 5篇旱胁迫
  • 5篇干旱胁迫
  • 4篇食用
  • 4篇食用菌
  • 4篇快速繁殖
  • 3篇顶芽
  • 3篇亚精胺
  • 3篇栽培
  • 3篇外源亚精胺
  • 3篇精胺
  • 3篇菌根苗
  • 3篇根苗
  • 3篇红汁乳菇
  • 2篇多胺
  • 2篇幼苗
  • 2篇愈伤

机构

  • 24篇湖南省林业科...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4篇杨硕知
  • 13篇谭著明
  • 12篇申爱荣
  • 7篇刘球
  • 7篇吴际友
  • 7篇李志辉
  • 5篇程勇
  • 4篇李永欣
  • 4篇曾慧杰
  • 4篇蔡能
  • 4篇王晓明
  • 3篇宋庆安
  • 3篇陈明皋
  • 2篇吴志华
  • 2篇蒋丽娟
  • 2篇裴刚
  • 1篇李党训
  • 1篇梁文斌
  • 1篇付绍春
  • 1篇曾粮斌

传媒

  • 7篇湖南林业科技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Agricu...

年份

  • 4篇2021
  • 6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用菌原位高值化利用林间低值材效果初探
2016年
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院内林荫道杜英修剪枝材、试验林场板栗林间伐、修剪产生的低值材为原料,利用香菇、木耳、灵芝等腐生性食药用菌菌种之不同菌型就地接种上述常规作业剩余物,测定各菌种在三种基质上的生长和产菇情况,结果表明:1用于原位接种林荫道杜英修剪枝、板栗林修剪枝及林间非目的树种泡桐的菌种可选毛木耳、香菇、野生平菇、糙皮侧耳等食用菌品种。2不同菌种不同菌型应用效果有差异。香菇宜选用子弹头菌型,其萌动时间、菌丝布满段木时间和子实体平均发生时间最短,分别为17.2天、45.6天和80.4天,第一批生物学转化率最高,为37.49%。毛木耳、野生平菇可用牙签菌型,子实体平均发生时间分别为85.8天、53.1天,第一批生物学转化率分别为39.58%、32.40%。以树皮封口的方式,牙签菌型的污染率最低。3利用食用菌原位接种板栗枝可达到板栗修枝的目的,节约人工,提高效益。
申爱荣郭向荣陈景震杨硕知曾粮斌谭著明
关键词:食用菌
四种外源亚精胺浓度对红椿干旱胁迫生理损伤的修复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筛选出外源亚精胺修复红椿干旱胁迫生理损伤的最佳浓度,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旱胁迫+外源Spd多浓度修复处理"试验。通过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等4个生理指标的观测分析和最佳浓度的综合筛选。结果表明:(1) 4种外源亚精胺溶液对4个生理指标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修复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 <0. 01)。(2) 4种外源亚精胺溶液对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等4个生理指标的修复效果分别为2 mmol·L^(-1)>1 mmol·L^(-1)> 0. 5 mmol·L^(-1)> 0. 1 mmol·L^(-1)、1 mmol·L^(-1)> 2 mmol·L^(-1)> 0. 5 mmol·L^(-1)> 0. 1 mmol·L^(-1)、0. 5 mmol·L^(-1)> 0. 1 mmol·L^(-1)> 1 mmol·L^(-1)> 2 mmol·L^(-1)和1 mmol·L^(-1)> 2 mmol·L^(-1)> 0. 5 mmol·L^(-1)>0. 1 mmol·L^(-1)。(3)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4种外源Spd浓度进行筛选,发现1mmol·L^(-1)外源Spd溶液的综合评价值最大,为4种参试浓度中的最优浓度。
刘球吴际友杨硕知陈明皋程勇龚玉子李志辉杨柳
关键词:外源亚精胺红椿
Advances in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of Bletilla striata被引量:3
2017年
The reports abou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of Bletilla striata were summa- rized in this paper, and explants for tissue culture, induction differentiation of callus, rooting culture and transplanting, effect of growth regulator and influenc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were expounded. This study provides support for further research.
杨硕知谭著明
不同菌材栽培天麻地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状初析被引量:7
2018年
本文探讨了11种不同树种菌材栽培天麻后窑内土壤微生物组成、理化性状及其相关性,以期探明天麻种植中菌材种类与土壤微生物、土壤营养和结构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1种菌材栽培天麻后,窑内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数量结构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栽培窖中菌材为南酸枣的土壤所含细菌数量最高,达到11. 17×10~7 CFU·g^(-1);栽培窖中菌材为白栎的土壤所含放线菌数量最高,达到34. 29×106 CFU·g^(-1);栽培窖中菌材为白栎的土壤所含真菌数量最高,为8. 82×10~5 CFU·g^(-1)。栽培窑内土壤中B/F值最大为南酸枣147. 84;B/F值最小为白栎26. 85。土壤理化性状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含量均以野漆树作为菌材的栽培窖中土壤为最高;速效钾含量以油桐作为菌材的窖中土壤最高,速效磷含量以白栎作菌材的窖中土壤最高。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率和微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P<0. 05);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土壤中速效钾和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 05);土壤中全氮含量和细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 05)。基于栽培天麻后土壤的综合指标,可以将11种菌材聚为三类,其中油桐、南酸枣对土壤的影响明显不同于其它菌材。
谭云申爱荣吴振明谭著明沈宝明杨硕知陶继全唐树元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
中药多花黄精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本文以多花黄精顶芽为外植体开发了一种多花黄精组培快繁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外植体经75%的酒精结合10%的NaClO消毒后,污染率为4±0. 08%。文中研究了1/2 MS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0.1~4 mg·L^(-1))的细胞分裂素(6-BA、2,4-D及TDZ)及不同浓度生长素(NAA及IBA)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2 MS+6-BA(3 mg·L^(-1))+TDZ(0. 5 mg·L^(-1))+NAA(0. 2 mg·L^(-1)),不定芽最佳生根培养基组合为1/2 MS+NAA(0. 4 mg·L^(-1))。应用此繁殖方法,将一个顶芽组织培养繁殖6个月后可获得约80株组培苗。组培苗移植到温室后成活率为(96±1. 3)%。
沈宝明杨硕知谭著明谭著明谭云
关键词:植株再生顶芽
一种以顶芽为外植体的多花黄精快速繁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多花黄精种苗快速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了外植体选择、消毒等处理、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增殖、愈伤组织分化及不定芽形成、不定芽根的诱导培养、炼苗和移栽等步骤的多花黄精组织培养快速...
沈宝明谭著明杨硕知申爱荣谭云
文献传递
测土配方施肥对湿地松生长与养分含量及其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选择4年生湿地松优良家系试验林,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其对湿地松生长与叶片、枝条养分含量及其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后第2年,土壤全P含量与湿地松树高及胸径生长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其数学模型分别为:y=-5.944 4 x+1.318 9、y=-7.500 0 x+2.700 0;施肥后土壤中速效K含量与叶片中全K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其数学模型为:y=0.010 8 x-0.163 3;速效K含量与湿地松树高及胸径生长,其数学模型分别为:y=-0.032 8 x+1.513 3、y=-0.047 4 x+3.002 9;土壤中全N增长与湿地松叶片全N含量增长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数学模型为:y=7.016 1 x+0.162 1。湿地松平均树高与胸径相较于未施肥的对照组增幅分别达11%与13%以上,其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杨硕知王晓明曾慧杰李永欣蔡能
关键词:数学模型
凹叶厚朴树体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变化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研究凹叶厚朴树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积累分布规律,以10年生凹叶厚朴为试验材料,建立了凹叶厚朴树体解析木高度与厚朴酚、和厚朴酚及树皮厚度含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解析木高度与总酚含量、厚朴酚含量、和厚朴酚含量关系最优模型依次为y=─0.053 636x3+0.665 503x2─2.543 869x+3.964 848,y=─0.008939x3+0.110 233x2─0.419 464x+0.693 864,y=─0.044 697x3+0.555 271x2─2.124 405x+3.270 985;树体解析木高度与树皮厚度关系最优模型为y=─0.008 965x3+0.031 331x2─0.143 492x+4.941 212,可用于凹叶厚朴树体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的预测,为科学采收厚朴皮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晓明杨硕知裴刚蒋丽娟宋庆安蔡能李永欣曾慧杰
关键词:凹叶厚朴数学模型厚朴酚和厚朴酚树皮厚度
外源亚精胺防御红椿干旱胁迫生理损伤的最佳浓度筛选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筛选出外源亚精胺防御红椿干旱胁迫生理损伤的最佳浓度,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外源Spd多浓度预处理+干旱胁迫处理试验,并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6个生理指标的观测数据和最佳浓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4种外源亚精胺溶液对6个生理指标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防御效果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 <0.01)。2)1 mmol/L和2 mmol/L外源Spd预处理对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4个生理指标的防御效果更好,且均遵守干旱胁迫程度越轻则生理损伤防御效果越好的规律;而不同浓度外源Spd预处理对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防御影响并未发现明显规律。3)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4种外源Spd浓度进行筛选,发现2 mmol/L外源Spd溶液的综合评价值最大,为4种参试浓度中的最优浓度。
刘球吴际友杨硕知陈明皋程勇李志辉杨柳
关键词:红椿干旱胁迫外源亚精胺
叶面喷施外源多胺对干旱胁迫下红椿叶片解剖结构的修复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探讨叶面喷施外源多胺对干旱胁迫下红椿幼苗叶片的解剖结构损伤的修复效果,以2年生红椿家系盆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干旱胁迫+外源多胺修复处理"试验。通过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的观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主脉直径的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极显著(P <0.01);3种外源多胺溶液中,以外源精胺(Spm)溶液对植株的水分运输能力的修复效果最佳。2)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上表皮厚度起到调节效果差异不明显;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下表皮厚度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显著(P <0.05);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叶肉厚度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极显著(P <0.01)。结合3个指标响应的综合情况来看,3种外源多胺中以外源亚精胺(Spd)对叶片储水能力修复效果最强。3)3种外源多胺溶液对红椿叶片栅/海绵比值的修复调节效果差异极显著(P <0.01);3种外源多胺溶液中,仅外源Spd溶液对栅/海比值的缓解调节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刘球吴际友杨硕知梁文斌李志辉程勇
关键词:红椿外源多胺叶面喷施干旱胁迫幼苗叶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