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璐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丘陵区
  • 2篇滑坡
  • 2篇黄土丘陵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危险...
  • 1篇地质灾害危险...
  • 1篇灾害危险性
  • 1篇时滞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秦岭北坡
  • 1篇丘陵
  • 1篇稳定性分析
  • 1篇模糊层次分析...
  • 1篇径流
  • 1篇径流过程
  • 1篇滑坡稳定性
  • 1篇滑坡稳定性评...
  • 1篇黄土

机构

  • 5篇西北大学

作者

  • 5篇杨文璐
  • 4篇胡胜
  • 4篇邱海军
  • 4篇曹明明
  • 3篇杨冬冬
  • 1篇宋进喜
  • 1篇何毅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TRIGRS模型的浅层滑坡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基于网格的瞬态降雨入渗(TRIGRS)模型,以滑坡灾害频发的陕南安康市东部巴山东段白河县为研究区,探讨模型适用性及不同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空间分布规律。根据中国土壤分布图并结合已有研究,选取模拟所需的水土力学参数。将模拟所得研究区稳定性分布图与实际滑坡目录对比分析进行TRIGRS模型精度评估,分别模拟连阴雨和短时间强降雨两种降雨情景,探讨研究区边坡稳定性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TRIGRS模型在模拟预测降雨诱发型浅层滑坡时,结合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进行精度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752,说明此模型在白河县进行滑坡模拟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能反应该地区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连阴雨情景模拟下,极不稳定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低山地貌区,以冷水镇和麻虎镇为主,随降雨历时增加向东部和南部增多,西部仓上镇、西营镇和双丰镇的极不稳定区域面积较少,能承受长时间连续性降雨。短时间强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更为直接,极不稳定区域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加,以冷水镇和麻虎镇为主要防范区域。结合地形分析,极陡峭区域边坡稳定性最差,无法承受持续性降雨和高强度降雨,较陡峭区域更易受到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影响,而平缓区域则能承受长时间及高强度的降雨;3)TRIGRS模型根据不同降雨条件预测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区域,为滑坡实时预报警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方法。
何简吟邱海军胡胜胡胜裴艳茜杨文璐张焱马舒悦杨冬冬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
典型黄土丘陵区浅层黄土滑坡稳定性评价——以延安市志丹县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黄土丘陵地区地质环境脆弱,每到雨季极易诱发浅层黄土滑坡,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浅层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不仅有助于认识浅层滑坡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对防灾减灾和地区规划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SINMAP模型作为评价浅层黄土滑坡的重要工具,评价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黄土丘陵区浅层滑坡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稳定性程度较高,在降雨量为8.6 mm、15 mm、25 mm、50 mm和100 mm时不稳定区域(包括极不稳定、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12%、18.93%、23.17%、30.94%和38.67%,不稳定区域的面积不超过整个研究区面积的一半,极不稳定区域的滑坡密度最大,其次为不稳定区域和潜在不稳定区域;2)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潜在不稳定和不稳定区域的面积会逐渐扩大,极不稳定区始终位于坡度大且水流侵蚀强烈的地方,变化幅度小;3)浅层滑坡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地形条件:坡度分布为20°~51°,高程分布范围为1302~1606 m,在坡向上阴坡的发生数量多于阳坡,西向和西北向浅层滑坡最为发育;4)流域内的滑坡多属降雨诱发的山体滑坡,确定性模型SINMAP为预测这一类滑坡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不仅评估了现有的已发生的滑坡的稳定性,也预测了未来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可能发生滑坡的地区。分析结果可为预防和减轻滑坡灾害带来的损失,合理的城市规划和道路选址等提供参考。
杨文璐邱海军邱海军胡胜曹明明
关键词:黄土丘陵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一带一路”重要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关中经济区为例被引量:10
2017年
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关中经济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特点、分布规律与孕灾环境等要素,基于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组合,提出了地质灾害安全区域与非安全区域的初步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质灾害各孕灾因子进行了危险性等级评价,并分别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制图与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地质灾害安全区域与非安全区域的初步判识,对灾害风险管理和降低防灾减灾成本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大大提高了地质灾害评价区域的针对性和准确性。2)研究区地质灾害安全区域面积占比22.9%(17054.5km^2),非安全区域占比77.1%(57462.6km^2),轻度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面积分别占非安全区域面积的17.2%、32.2%、32.0%、18.6%,以中、低危险性为主(64.2%)。高危险性区域集中分布在关中经济区的西北、西南、东南部,而轻度危险性区域集中分布在关中平原以南地区,呈现出东西走向的“条带状”。3)共计3230个灾害点中,仅有3.3%(106个)的灾害点分布在安全区域中,其余96.7%(3124个)的灾害点均分布在非安全区域之中。分布在轻度危险、低危险、中危险和高危险区域中的分别有328个(10.2%)、765个(23.7%)、1007个(31.2%)、1024个(31.7%),这与危险性等级区划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提出的地质灾害安全区域识别方法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杨冬冬胡胜邱海军何毅曹明明裴艳茜杨文璐
关键词:地质灾害
黄土丘陵区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及稳定性评价——以志丹县为例
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河网密布,地质环境条件差,在雨季降雨的侵蚀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发生频繁。志丹县位于黄土丘陵区,黄土滑坡为该地区分布最多的地质灾害类型,研究黄土滑坡的分布规律和稳定性对地区的防灾减灾具有重...
杨文璐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黄土滑坡
文献传递
气候变化对秦岭北坡径流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以灞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1
2017年
综合运用距平分析、连续小波变换(CWT)、交叉小波变换(XWT)、小波相干(WTC)和时滞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秦岭北坡灞河流域径流与六大气象因子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水文气象因子在不同时频域中存在1~4个显著性周期,且都能通过95%置信水平检验;太阳黑子数8~11.4 a的显著性周期对同时间尺度年均SOI和年均MEI的连续小波能量谱具有明显的影响;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识别水文和气象要素的共振周期、相位角变化、丰枯阶段转换、时滞性、相关性、突变与显著性检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期降水是灞河流域径流形成和变化的控制性因素,年均太阳黑子数的影响作用微乎其微,月均流量滞后月均AOI 0个月或8~9个月时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达到最大,滞后月均SOI 2个月或7~8个月达到最大,滞后月均MEI 6~8个月达到最大。
胡胜邱海军宋进喜马舒悦杨冬冬裴艳茜杨文璐曹明明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