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饮用
  • 3篇饮用水
  • 3篇生活饮用
  • 3篇生活饮用水
  • 3篇水质
  • 2篇饮用水水质
  • 2篇时间序列
  • 2篇时间序列分析
  • 2篇污染
  • 2篇PM
  • 1篇学生保健
  • 1篇学生保健服务
  • 1篇循环系统疾病
  • 1篇饮水
  • 1篇应急监测
  • 1篇蝇类
  • 1篇生活饮用水水...
  • 1篇市县级
  • 1篇鼠类
  • 1篇水质分析

机构

  • 7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合肥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李飞
  • 6篇徐艳龙
  • 6篇郑莉
  • 6篇王志强
  • 5篇冯晓亮
  • 4篇黄发源
  • 2篇马李
  • 1篇肖长春
  • 1篇王华东
  • 1篇徐庆华
  • 1篇吴同俊
  • 1篇侯银续
  • 1篇撒楠
  • 1篇刘永孝
  • 1篇张家林

传媒

  • 2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安徽省2017年农村中小学校水质卫生状况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了解2017年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水质卫生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安徽省所有的县每个县选择3~5所中小学,于2017年的丰枯水期各采集水样1~2份进行检测。共检测学校231所,采集水样547份。结果231所学校中,自建设施供水的学校54所,当地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供水的学校177所。学校自建设施供水中采用消毒工艺(完全处理和仅消毒)11处,占20.4%;集中式供水采用消毒工艺的146处,占82.4%。547份水样中,扣除指标不全水样61份,实际分析水样486份,合格水样312份,合格率为64.2%。其中自建设施供水水质合格率为59.8%,集中式供水水质合格率为65.1%。合格率最低的5个指标分别为游离余氯(73.8%)、总大肠菌群(83.2%)、二氧化氯(89.2%)、菌落总数(92.0%)、氟化物(94.1%)。结论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可通过改善供水设施、卫生状况,提高消毒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等措施,保障学校饮水安全。
徐艳龙王志强李飞冯晓亮郑莉黄发源
关键词:饮水卫生保健质量学生保健服务
2014—2015年合肥市大气PM_(2.5)污染对儿童门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33
2017年
目的探讨合肥市大气PM_(2.5)日均浓度对合肥市儿童门诊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从合肥市气象局、合肥市环保局获得2014—2015年合肥市全年气象、环保资料,从合肥市滨湖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获取同期儿童门诊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GAM)控制时间趋势、温度和相对湿度、星期几效应、法定节假日等因素进行PM_(2.5)对儿童门诊量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分析PM_(2.5)浓度对当日、滞后1~7 d效应(lag0~lag7),以及移动平均浓度对滞后1~7 d的累积滞后效应(lag1~7)。结果 2014—2015年合肥市PM_(2.5)平均浓度为(73.1±43.5)μg/m3,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年均值(35μg/m3)的2.1倍,2年共有267 d(占36.6%)的PM_(2.5)日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4 h均值(75μg/m3)。GAM模型发现PM_(2.5)对合肥市滨湖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儿科门诊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总门诊量当日的影响最大,合肥滨湖医院、合肥市二院的ER分别为0.65%(95%CI:0.49%~0.81%)、0.92%(95%CI:0.70%~1.13%);对合肥滨湖医院儿童呼吸系统当日的门诊量影响最大[ER=0.78%(95%CI:0.58%~0.99%)],对合肥市二院儿童呼吸系统滞后2 d门诊量影响最大[ER=0.90%(95%CI:0.63%~1.18%)]。采用PM_(2.5)移动平均浓度分析累积滞后效应时发现,PM_(2.5)污染物对儿童的总门诊量和呼吸系统门诊量均有累积滞后效应,两医院的总门诊和呼吸系统门诊量均在累积滞后7 d(lag0~7)时ER最高,总门诊ER分别为1.60%(95%CI:1.32%~1.87%)、2.62%(95%CI:2.25%~3.00%),呼吸系统门诊ER分别为1.83%(95%CI:1.48%~2.19%)、3.19%(95%CI:2.7%~3.66%)。未发现PM_(2.5)浓度对儿童循环系统门诊量有显著影响。结论 2014—2015年空气污染对合肥地区儿童门诊量有显著影响,PM_(2.5)浓度增加会导致儿童总门诊、儿童呼吸系统门诊的门诊量增加。
徐艳龙黄发源王志强马李冯晓亮郑莉李飞
关键词:空气污染PM2.5儿童门诊
合肥市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PM_(2.5)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评估合肥市2014~2016年PM_(2.5)日均浓度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的影响。方法从合肥市气象局、环保局获得2014~2016年气象、环保资料,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系统获取人群死亡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控制时间趋势、温度、相对湿度、星期几效应、法定节假日等因素,分析污染物PM_(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效应,包含当日(lag0)、滞后(lag1~lag5)和累积滞后(lag01~lag05)效应;分析了老年人组(≥60岁)和非老年人组(<60岁)间PM_(2.5)浓度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同时分析引入SO_2、NO_2、O_3污染物后,对PM_(2.5)浓度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效应的影响。结果 PM_(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当日(lag0)和累积滞后5 d(lag05)影响最大,lag0超额死亡危险风险(ER)为0. 53%(95%CI:0. 09%~0. 98%),lag05的ER为1. 01%(95%CI:0. 33%~1. 70%)。在老年人组(≥60岁)中,PM_(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的效应更加显著,也是对lag0和lag05影响最大,lag0的ER为0. 57%(95%CI:0.11%~1. 03%); lag05的ER为1. 04%(95%CI:0. 33%~1. 76%)。而在非老年人(年龄<60岁)人群中,PM_(2.5)浓度对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在多污染物模型分析中,加入污染物SO_2、NO_2后,发现均可减弱PM_(2.5)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群的影响,效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4~2016年PM_(2.5)污染物能增加合肥地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且在老年人中效应更显著。
王志强徐艳龙肖长春冯晓亮郑莉李飞黄发源
关键词:循环系统疾病时间序列
安徽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水质检测能力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推进水质检测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市、县、区级疾控中心的水质检测能力、检验人员信息以及相关仪器的配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5年,全省市、县、区级疾控中心计量认证通过率分别为100%、72.58%、21.62%。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和全项指标的平均检测能力市级疾控中心分别为40.2、29.1、69.3项;县级疾控中心分别为34.1、1.0、35.2项;区级疾控中心分别为12.7、0.3、13.7项。市、县、区级疾控中心水质检测实验室人员平均每单位分别为9.2、4.6、2.9人;主要水质检测仪器市、县、区级疾控中心平均具备18.0、12.8、6.0种。结论全省基层疾控中心计量认证通过率不高,水质检测能力薄弱,人员和仪器缺乏问题突出,需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
郑莉王志强徐艳龙李飞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
安徽省2022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分析2022年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为提升全省农村饮用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2022年全省1 236个乡镇3 180个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的水样进行采集、保存和检测,以GB/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参考依据进行综合评价。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水质达标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2年共采集农村饮用水水样6 918份,水质达标率为97.19%,枯水期水质达标率为97.27%,丰水期水质达标率为97.11%。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质达标率整体高于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χ2=39.515,P<0.001),水库水质达标率(99.27%)最高(χ2=56.464,P<0.001);供水规模在10 000 t/d以上的供水单位水质达标率(99.13%)最高(χ2=35.990,P<0.001)。微生物指标、消毒剂指标和氟化物指标达标率较低。结论 2022年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整体良好,微生物指标、消毒剂指标和氟化物指标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马蕾郑莉冯晓亮吴同俊高学欢随鑫淼杨梅李飞徐艳龙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
2016年安徽南部洪灾后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了解安徽南部洪灾后重要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分布及消长规律。方法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和笼诱法开展鼠、蚊和蝇类监测。结果共布放2 152只次鼠夹,有效夹2 042只,捕获鼠类34只,捕获率为1.67%;鼠类捕获率与日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96,P<0.01)。洪灾区钩体病月病例数与鼠密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95,P<0.01),出血热月病例数与媒介黑线姬鼠密度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72,P<0.05)。布放诱蚊灯60盏次,捕获雌性成蚊3 084只,属于蚊科3属7种,蚊密度为51.4只/(灯·夜),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灾区蚊密度与日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96,P<0.01)。共布放诱蝇笼57只,捕获成蝇224只,属于6科12属14种,蝇密度为18.67只/笼,优势种为家蝇等。结论洪灾后卫生防疫的重点为鼠、蚊、蝇类防治。
侯银续刘永孝张家林王志强马李李飞撒楠王华东黄发源
关键词:鼠类蚊类蝇类应急监测
2014-2022年安徽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4-2022年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水质提高和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安徽省城市生活饮用水优质状况,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采集、保存和监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数据进行评价。结果2014-2022年分析城市监测水样20941份,合格水样17645份,水样合格率为84.26%,城市饮用水合格率从2014年的76.9%提高至2022年的93.3%,水质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x^(2)=544.43,P<0.01)。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x^(2)=35.98,P<0.001),地表水的水质合格率高于地下水水质合格率(2=4440.8,P<0.001),末梢水合格率高于出厂水合格率(2=145.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种消毒方式中,氯化消毒的水质合格率(90.18%)最高(x^(2)=1483.8,P<0.001)。水质合格率随着水厂规模的增加而增加。所检指标中不合格指标主要是二氧化氯(7.72%)、氟化物(7.41%)、游离性余氯(3.90%)、菌落总数(2.13%)等。结论安徽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有所改善,但仍需关注水中消毒剂指标、氟化物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问题,各地水质合格率差异较大。
徐艳龙马蕾冯晓亮王志强随鑫淼李飞郑莉徐庆华
关键词: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