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希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型煤
  • 3篇生物质
  • 3篇生物质型煤
  • 3篇发酵
  • 2篇养护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燃点
  • 2篇燃烧
  • 2篇自然养护
  • 2篇煤泥
  • 2篇秸秆
  • 2篇矿物质
  • 2篇混合燃烧
  • 2篇固硫
  • 2篇固硫剂
  • 1篇型煤黏结剂
  • 1篇性能及应用
  • 1篇玉米秸杆
  • 1篇黏结

机构

  • 6篇山西大学
  • 1篇山西盛博凯科...

作者

  • 6篇曹希
  • 4篇杨凤玲
  • 4篇程芳琴
  • 2篇李毓婷
  • 2篇薛芳斌

传媒

  • 2篇洁净煤技术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发酵生物质型煤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生物质型煤及其生产方法,其原料组分按重量分数计包含:粉煤150-250、污泥粉末25-75、生物质20-40、固硫剂4-6、固尘剂4-6;生产步骤包括:(1)取生物质破碎,并与水和发酵剂混合,发酵7-...
杨凤玲曹希程芳琴薛芳斌李毓婷
文献传递
煤泥和玉米秸杆混合燃烧特性研究
煤泥是煤炭开采的副产品,其年产量高,对环境污染严重,而煤泥的燃烧是其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存在灰分高,难燃烧及污染性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而玉米秸秆组织疏松,含硫量低,挥发分含量高,易引燃,燃烧过程中残碳率...
曹希
关键词:煤泥玉米秸秆半焦矿物质
文献传递
生物质型煤的制备及微观结构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为解决生物质刚性造成生物质型煤膨胀开裂的难题,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生物质秸秆,将发酵改性后的生物质作为添加剂与粉煤按一定比例掺混,冷压成型制得生物质型煤。分析了生物质发酵改性前后形态、结构、发热量的变化,研究了发酵改性生物质对型煤强度、热稳定性的影响,确定生物质型煤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发酵改性后生物质质地密实,膨胀压缩性能得到改善,活化后大粒径为互相缠绕、团聚的丝状物,小粒径铺展效果较好,且具有包覆性;发酵使秸秆组织变得疏松,秸秆茎特有的2230 cm-1红外峰值消失,有利于煤粒与生物质结合,避免了生物质具有刚性造成型煤膨胀开裂;改性前后发热量变化较小,为0.07 k J/g。生物质型煤最佳配比为:煤炭80%,发酵生物质15%,膨润土5%;制得型煤的抗压强度达到1.4 MPa,落下强度高达98.65%,热稳定性达88.4%,工业分析符合DB 13/1055—2009《洁净型煤》要求。
杨凤玲韩海忠曹希张培华李毓婷程芳琴
关键词:生物质发酵型煤微观结构
一种发酵生物质型煤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生物质型煤及其生产方法,其原料组分按重量分数计包含:粉煤150‑250、污泥粉末25‑75、生物质20‑40、固硫剂4‑6、固尘剂4‑6;生产步骤包括:(1)取生物质破碎,并与水和发酵剂混合,发酵7‑...
杨凤玲曹希程芳琴薛芳斌李毓婷
文献传递
高效复合型煤黏结剂性能及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现有型煤防水性差、灰分高、强度低等问题,以有机物为原料,型煤落下强度为参考指标,研究了黏结剂配比、NaOH添加量、焖料时间、干馏温度等因素对型煤黏结剂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型煤复合黏结剂配方和型煤生产工艺条件,并分析了黏结剂对设备的腐蚀情况。结果表明,型煤黏结剂的最佳配方为:聚丙烯酰胺、玉米氧化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黄糊精、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0∶1.25∶0.75∶2.0∶5.0,NaOH最佳添加量为0.26%,最佳焖料时间为2h,型煤全水分应控制在15%左右,干馏最佳温度为70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型煤强度能满足工业生产要求。最佳工艺条件下黏结剂的成分对沥青漆涂层和金属设备影响不大,满足生产工艺需求。
杨凤玲曹希韩海忠张培华高靖宇娄慧如程芳琴
关键词:型煤黏结剂焦粉NAOH
煤泥和玉米秸秆混合燃烧特性研究
煤泥是煤炭开采的副产品,其年产量高,对环境污染严重,而煤泥的燃烧是其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存在灰分高,难燃烧及污染性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而玉米秸秆组织疏松,含硫量低,挥发分含量高,易引燃,燃烧过程中残碳率...
曹希
关键词:煤泥玉米秸秆混合燃烧矿物质活化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