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宏 作品数:18 被引量:61 H指数:4 供职机构: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青海省科技厅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水利工程 更多>>
黄河源区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青海黄河源玛多地区2011年7月5~7日土壤温度的观测资料,根据热传导一对流方法计算出该地区的土壤热扩散率和水通量密度的值,代入青藏高原陆面模式TP-LSM(Tibetan Plateau Land Surface Model),模拟了青海黄河源玛多地区夏季总辐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情况,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玛多地区夏季的土壤热扩散率的值为8.35×10^-7m^2/s,水通量密度的值为-1.92×10^-7m/s;TP-LSM模式能够有效地模拟出高原上夏季总辐射、净辐射、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情况,对青藏高原玛多地区夏季总辐射、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模拟的标准差分别为119、127、109W/m^2。 张海宏 李凤霞 周秉荣 肖宏斌关键词:陆面过程 数值模拟 积雪升华过程对高寒湿地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利用青海玉树隆宝地区2014年12月积雪升华过程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积雪升华过程中高寒湿地陆气相互作用特征及积雪深度对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雪和积雪升华过程中,高寒湿地浅层土壤温度在短时期内有所升高,而深层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对降雪过程的响应不敏感。积雪升华过程中净辐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平均值增加,向上短波辐射的日平均值减少。积雪逐渐升华导致地表吸收的能量增加,同时地表向大气传递的能量也随之增加。随着积雪的逐步升华,感热占比和潜热占比逐渐升高,而土壤热通量占比和热储存占比逐渐降低。积雪深度增加会导致地表反照率和地表比辐射率增大,感热输送系数减小。 张海宏 苏永玲 姜海梅 晁红艳 苏文将关键词:陆面过程 地表反照率 地表比辐射率 WRF模式不同陆面过程对祁连山区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祁连山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边缘,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的地带,地质条件复杂,植被覆盖丰富,同时也是流经甘肃河西地区和青海河湟地区的很多河流的重要水源地,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 张海宏青藏高原高寒湿地CO_2通量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利用玉树隆宝湿地2015年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寒湿地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玉树隆宝湿地生长季CO_2通量日变化呈倒单峰型,夏季日变化幅度大,冬季日变化幅度小。4-9月CO_2净交换量为负值,其余各月CO_2净交换量为正值。全年CO_2净吸收量为465 g·m^(-2)。白天CO_2通量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而减小。CO_2排放量与土壤温度和气温日较差均呈正相关。高寒湿地土壤体积含水量对CO_2通量的影响很微弱。降雨事件发生后,CO_2排放量在短期内有所升高。各影响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对高寒湿地CO_2通量影响的相关度最高,其次为气温日较差,土壤温度,而土壤体积含水量对CO_2通量影响的相关度最低。 张海宏 李林 周秉荣 肖宏斌关键词:高寒湿地 CO2通量 陆面过程 青藏高原湿地土壤冻结、融化期间的陆面过程特征 被引量:15 2017年 利用青藏高原中部玉树隆宝湿地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土壤冻结、融化前后土壤温、湿度和地表能量收支特征,结果表明:冻土持续时期为12月至次年4月,深层土壤的冻结较浅层土壤滞后,融化过程快于冻结过程,5—40 cm土壤全部冻结历时51 d,全部融化历时19 d。土壤体积含水量年变化幅度达0.6 m^3/m^3。冻结过程5—4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下降,融化过程5—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升高。土壤冻结之后,感热通量白天的值升高,潜热通量白天的值降低,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均降低,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幅度增大。土壤融化之后,潜热通量、净辐射和土壤热通量白天的值升高。地表反照率、鲍恩比、土壤热导率和土壤热扩散率冻结后增大融化后减小,土壤热容量冻结后减小融化后增大。 张海宏 肖宏斌 祁栋林 李甫关键词:湿地 冻土 陆面过程 基于ERA-Interim资料的青海省空中云水资源评估 被引量:3 2021年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2009—2018年青海省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玉树南部、果洛东南部和祁连山区为云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夏秋季节云水资源最为丰富,可达60~70 g·m^(-2)。从云水资源的垂直分布来看,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随海拔高度增高呈先增多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云液水含量在海拔4~6 km高度较多,云冰水含量在海拔7~8 km高度较多,云冰水含量峰值所在高度高于云液水含量峰值所在高度。夏秋季节,青南高原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垂直变化幅度大,柴达木盆地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垂直变化幅度小。从年际变化趋势来看,2009—2018年青海省大部地区云液水含量、云冰水含量呈增多趋势,且秋季增多趋势最为显著。从月际变化看,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9月最高,1月最低。柴达木盆地云液水含量和云冰水含量的月际差异最小,东部农业区云液水含量月际差异最大,青南高原云冰水含量月际差异最大。 张海宏 石明明 吴昊 祁栋林 祁栋林关键词:青藏高原 WRF模式对青海东部地区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 2014年 运用WRFV3.3模式通过设定模拟区域、两重嵌套网格以及针对各种物理过程选用参数化方案等,对青海东部地区2007年8月26~27日发生过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WRFV3.3模式在青海地区的模拟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降水量的模拟结果来看,模式对于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参数化方案敏感,对陆面过程、长波辐射、短波辐射、近地面层和边界层方案不敏感;对2007年8月26日青海东部地区暴雨过程的模拟结果进行评估,西宁、化隆、尖扎、清水河、黄南各站的12 h降水量平均误差分别为-86.5、-75.5、-71.0、-14.0、-100.5 mm;降水落区面积偏大;积分时间为0~12、12~24、24~36、36~48 h的模拟值和观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57、0.60、0.51,平均相关系数0.58。 张海宏 李林 周秉荣 肖宏斌关键词:WRF 暴雨 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草甸和湿地下垫面陆面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青藏高原玛多草甸和玉树隆宝湿地的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2种不同下垫面的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湿度和地表反照率的逐月日变化特征,并计算了2个地区各月地表反照率。结果表明,玛多草甸和玉树隆宝湿地净辐射通量夏秋季高、冬春季低。夏季,草甸下垫面感热通量日变化高于湿地下垫面;冬季,草甸和湿地2种下垫面的感热通量日变化相差不大;2种下垫面潜热通量均为夏季高、冬季低。各月湿地下垫面潜热通量高于草甸下垫面,各月份湿地下垫面土壤湿度高于草甸下垫面;在一年当中,湿地下垫面10 cm深处土壤湿度变化幅度很大,草甸下垫面10 cm深处土壤湿度在一年当中变化幅度很小。2种下垫面地表反照率冬季高、夏季低,草甸和湿地2种下垫面年平均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27和0.25。 张海宏 李凤霞 周秉荣 肖宏斌关键词:青藏高原 草甸 湿地 下垫面 陆面 玉树隆宝地区光合有效辐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研究长江源区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特征,笔者利用玉树隆宝地区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湿度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光合有效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玉树隆宝地区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13281 mol/m2,平均日总量38.2 mol/m2,年振幅26.7 mol/m2。光合有效辐射4月份最高,12月份最低,全年变化趋势和总辐射全年变化趋势一致。光合有效辐射系数的值为1.82~2.01 mol/MJ,在夏季略高,冬季略低,光合有效辐射系数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利用观测资料得到光合有效辐射的估算方程,相对误差为4.35%。 张海宏 祁栋林 苏文将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 积雪升华过程对高寒湿地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利用玉树隆宝地区2014年12月积雪升华过程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积雪升华过程高寒湿地陆气相互作用特征及积雪深度对陆气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雪和积雪升华过程中,高寒湿地浅层土壤温度在短时期内有所升高,而深层土壤温度和... 张海宏 祁栋林 姜海梅关键词:陆面过程 地表反照率 地表比辐射率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