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奇琦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新区
  • 1篇知识
  • 1篇山村
  • 1篇商业文化
  • 1篇文化
  • 1篇默会知识
  • 1篇徽州村落
  • 1篇高新区
  • 1篇合作创新
  • 1篇高校
  • 1篇村落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刘奇琦
  • 1篇孔翔
  • 1篇常莹莹

传媒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农耕时期徽州村落商业文化研究——以呈坎村和灵山村为例
农耕时期徽州商业文化繁盛,但大量有关徽商的研究却较少涉及徽州村落的商业文化,这就使得徽商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特质,在徽州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中难以得到充分体现。而徽州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也主要是在古民居、古牌坊和“三雕”...
刘奇琦
关键词:商业文化徽州村落
文献传递
邻近性视角下的高校与高新区合作创新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借鉴硅谷等的成功经验,我国在高新区发展中也注重引入高校资源,但却未能有效增进高校与高新区的合作创新。本文主要结合对硅谷、剑桥科技园以及上海张江高科和紫竹高新区的案例研究,初步探讨了以地理邻近为基础的多维邻近性建设对高校与高新区合作创新的价值。研究显示,只有以地理邻近为基础增进多维邻近性,才能真正促成默会知识的高效流动和合作创新;硅谷和剑桥科技园由于拥有较多大学衍生企业,并形成了人才流动的制度保障体系,因而较成功地增进了多维邻近性;但上海的高新区主要毗邻于高校新校区,较少高校衍生企业,且仍受垂直管理体制的影响,很难自发地增进多维邻近性。为此,建议着力推进高校衍生企业在高新区的发展,以制度和文化空间建设增进普遍的、基层的、微观层面的合作,以推动高校系科与高新区企业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和信任。
孔翔刘奇琦常莹莹
关键词:高新区高校默会知识合作创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