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美文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笛卡尔
  • 1篇第一人称
  • 1篇休谟
  • 1篇人称
  • 1篇卡普兰
  • 1篇弗雷格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篇赵震
  • 1篇万美文

传媒

  • 1篇世界哲学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第一人称
2013年
本文考察了卡普兰、弗雷格和刘易斯等人的观点,对第一人称代词“我”分别从语义学刻画、自我概念以及它在信念、命题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本文首先讨论了卡普兰等人关于“我”的语义学观点。对“我”的语义学说明的困难在于:“我”确定指称的方式似乎因人而异,每个人在使用“我”时都有其特殊的指称方式;即使如此,人们仍然能够相互交流和理解。作者同意卡普兰的观点:要通过描述“我”的使用方法而非寻找弗雷格式的涵义来刻画“我”的语义。人们使用“我”时都依赖于一个先在的自我概念。作者随后考察了笛卡尔、休谟等人关于“自我”的观点,批评笛卡尔的“主体”理解会导致唯我论和循环,而休谟的“漂浮”的“自我”则根本无法理解。作者赞同笛卡尔关于“我”是思想主体和身体共同构成的统一实体的观点。作者还批评了安斯康姆将“我”等同于笛卡尔式自我而“我”并非指称性表达式的观点,指出她无法解释为何可对包含“我”的句子做存在概括。随后,作者考察了刘易斯对“命题”、“可能世界”以及“自我”等的理解,指出:虽然在刘易斯和他之间有明显分歧,但他们都认为每个可能世界是唯一的,且都把其中一个可能世界视为现实世界,但在哪个可能世界是现实世界上却发生分歧。文章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把握“自我”,这种认识方式比任何纯粹的语言学描述更基本,它是我们使用第一人称的基础。
S.克里普克赵震万美文陈波(校)
关键词:卡普兰弗雷格笛卡尔休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