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喆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武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动力学
  • 1篇氧化物
  • 1篇双氢氧化物
  • 1篇氢氧化
  • 1篇氢氧化物
  • 1篇热力学
  • 1篇吸附动力学
  • 1篇吸附热
  • 1篇吸附热力学
  • 1篇离子
  • 1篇氟离子
  • 1篇除氟

机构

  • 2篇南昌大学
  • 2篇武夷学院

作者

  • 2篇吴代赦
  • 2篇胡家朋
  • 2篇陈喆
  • 2篇饶瑞晔

传媒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Mn-Al双氢氧化物对氟离子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氢氧化物吸附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BET)等对吸附材料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其对氟离子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并计算不同温度下该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Mn-Al吸附剂除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pH值为6时吸附容量最佳达到了44.15 mg·g-1;实验数据遵循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Mn-Al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ΔG0)小于零,焓变(ΔH0)>0,熵变(ΔS0)>0,说明Mn-Al双氢氧化物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
胡家朋吴代赦饶瑞晔陈喆赖文亮
关键词:氟离子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
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优化了合成条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及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TGA)、比表面积分析仪(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BET)等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探讨。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共存离子等因素对Mn-Al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剂除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在pH为6时,达到最大吸附容量,为44.15mg·g-1,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能够提高吸附剂除氟效率,磷酸根离子与氟离子有一定的竞争吸附。
胡家朋吴代赦饶瑞晔陈喆赖文亮
关键词:除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