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玉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遗产
  • 3篇文化
  • 2篇银饰
  • 2篇文学
  • 2篇小说
  • 2篇苗族银饰
  • 1篇地方文化
  • 1篇地化
  • 1篇地理
  • 1篇帝国
  • 1篇锻制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符号
  • 1篇原生态旅游
  • 1篇政治
  • 1篇中国民族
  • 1篇中国民族文化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旅游
  • 1篇手工艺

机构

  • 7篇贵州大学
  • 6篇厦门大学
  • 1篇四川美术学院

作者

  • 11篇闫玉
  • 4篇彭兆荣

传媒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江苗族银饰工艺的文化生态被引量:7
2014年
对民族文化任何层面的研究,都应该兼顾文化所处的生态系统;黔东南西江苗族的银饰制作工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化生态。历史上,受迁徙记忆和地理环境影响,西江苗族形成了佩戴银饰的文化传统。特定的历史条件与自然条件,决定了控拜村大部分村民以银饰制作为主要生计方式,控拜成为西江银饰制作的重镇。受全球化经济、移动性社会以及机器生产方式的影响,西江银匠的生存空间发生变化,导致银饰的制作工艺出现新的发展方向。
周真刚闫玉
关键词:文化生态
论遗产的“符号化”被引量:3
2012年
人类的"文化遗产"观念产生于"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历史语境。在文化遗产的实践过程中,作为语言的符号、作为权力的符号与作为消费品的符号成为遗产的三种符号化形态,存在于遗产的被命名、申报与评审、开发与利用过程中。
闫玉
关键词:遗产语言符号
“物”与族群形象的建构——从“苗银”说起被引量:6
2012年
当前流行的"苗银"一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在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的佩戴有其传统与文化,明清起则以白银硬通货为原料制作银饰。白铜作为替代品有其产生渊源,但不能替代苗族银饰的文化精髓。用"苗银"来称呼白铜饰品,和用盛装女子指代苗族一样,是伴随权力与资本的话语制造。
闫玉
关键词:苗族银饰话语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贵州大方白族团圆节被引量:1
2013年
贵州白族团圆节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大多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因此白族的节日都有祭祀活动。在这些节日中,以毕节地区大方县的白族团圆节最具代表性。团圆节具有增强民族认同、促进民族感情、调节社会生活的功能。同时,团圆节又为调节白族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提供了平台,对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闫玉周真刚
关键词:凝聚力民族关系
“乡土文学”与“他者眼光”——以“五四”时期乡土小说为例
2011年
"五四"时期,乡土小说的产生、繁荣,是在西方文明这个"他者"的介入下,作家借用了"他者的眼光"来观照自身的乡土文化并诉诸文字的结果。乡土小说中普遍的"反叛与眷恋"的二重主题,反映出文化变迁中主体的矛盾冲突与调适过程。"他者眼光"实际上是一种借鉴异质文化以批判、完善本民族文化的启蒙视角。
闫玉
关键词:乡土文学他者文化变迁
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现代表述——以黔东南苗族银饰锻制手工艺为例被引量:18
2011年
在人类学视野下,手工艺的文化范畴表现于物质文明、社会关系、精神世界等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里,传统手工艺的个性化、人性化创造与现代技术、信息社会的兼容,富于民族特征的文化展演对大众旅游的需求,以及作为符合遗产保护和传承需要的社会化再生产等,使传统的手工艺文化具有许多现代特征。
闫玉彭兆荣
关键词:手工艺文化遗产
文学中的地方文化精神——论蹇先艾小说的主题选择
2009年
蹇先艾小说的主题选择贯穿着"为社会"的"求善"原则,主要有"紧跟启蒙"和"抗日救国"两个阶段。这种"择善固执"的现实主义主题倾向,有着来自地方的文化精神根源。小说选题过于追求社会价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品的局限性,也与地方文化影响有关。
闫玉
关键词:地方文化蹇先艾小说
论生态旅游、原生态旅游与原旅游被引量:10
2012年
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活动中的一种"想象",从其出现之日起,它在实践与精神层面的背离就已经存在;但是,人们却依然努力地进行着现代生态旅游的"制造"工作和工程。本文从生态旅游知识谱系,我国当下热议的"原生态"等方面进行摸索和分析,进而提出"原旅游"的概念,就教于学术界。
彭兆荣闫玉
关键词:生态旅游原生态旅游
一个支点,撬起一隅地方——评《岭南走廊——帝国边缘的地理和政治》
2010年
由彭兆荣、李春霞合著的《岭南走廊——帝国边缘的地理和政治》(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以下简称《岭》,下面引用只注页码)一书,是徐新建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文化走廊丛书”中的一部。
闫玉
关键词:政治地理帝国岭南中国民族文化
当代民族志的地方表述被引量:5
2010年
地方作为当代人文学科新的表述范式正被学界所强调,这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结合传统文化加以观照,地方还可以是一个政治性概念和历史性概念;人类学研究中"地方化"、"地方感"、"再地化(relocalization)"、"非地方(noplace)"等用法的出现则表明了"地方"的学术性以及应用性。
彭兆荣闫玉
关键词:民族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