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昌峰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3的高效表达及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构建弓形虫微线体蛋白3(MIC3)原核表达体系,制备高纯度MIC3蛋白,评价其在血清学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去除信号肽序列的MIC3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中,转化入大肠埃希菌DH5α中并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的MIC3蛋白(rTgMIC3),用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4B纯化rTgMIC3,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rTgMIC3纯度及抗原性。以纯化的rTgMIC3为抗原,用ELISA检测人工感染刚地弓形虫ME49株的BALB/c小鼠血清IgG抗体,并观察其消长动态。结果扩增的MIC3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AF509564)的相似性为100%;表达的MIC3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61.2ku,与理论预测值一致,每升菌液能纯化出5mg的rTgMIC3。Western blot显示,rTgMIC3能被弓形虫ME49株感染鼠血清识别;ELISA显示,感染弓形虫ME49株鼠血清能与rTgMIC3起阳性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实现了MIC3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以rTgMIC3为抗原建立的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开发弓形虫感染快速免疫诊断方法及弓形虫侵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源源武晓燕孙志宇郑昌峰郭果为黄晓红
-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免疫诊断
- 鱼类“白点病”免疫防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和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是两种对鱼类最具致命性的寄生性纤毛虫,分别引起淡水和海水鱼类的"白点病"。多年来,该病给淡水和海水养殖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免疫学方法是防治"白点病"流行极具潜力并且具有诸多优点的方法。目前尚无商业化疫苗出现。从"白点病"可能的疫苗开发方向出发对目前"白点病"的免疫防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 郑昌峰
- 关键词:多子小瓜虫刺激隐核虫白点病免疫防治疫苗
- 福建霞浦海区刺激隐核虫虫株鉴定及生活史观察被引量:11
- 2011年
- 分离患"白点病"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鱼鳃上的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irritans),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rDNA-ITS-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虫的rDNA-ITS-1序列与刺激隐核虫PYH4.12株及Chiayi虫株完全一致,表明福建霞浦流行的"白点病"病原为刺激隐核虫PYH4.12株或Chiayi株.以褐菖鮋(Sebastiscus marmoratus)为宿主,建立了该虫株的传代体系,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并收集各期虫体,为构建基因文库、功能基因的鉴定和分析奠定基础.
- 孙志宇郑昌峰武晓燕郭果为汪彦愔黄晓红
- 关键词:刺激隐核虫褐菖鲉传代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