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滨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的厚层堆积层滑坡强降雨触发机制被引量:6
- 2023年
- 降雨触发滑坡机制是开展滑坡灾害气象预警、风险评价和工程治理的关键科学问题.选择三峡库区巴东燕子滑坡作为典型实例,设计制作滑坡物理模型,通过设置3种强降雨工况,实时监测滑坡不同位置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和含水率数据,结合数值模拟与堆积层滑坡动力学理论分析,探讨了厚层堆积层滑坡在强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与破坏机制.试验表明:强降雨条件下滑坡变形始发于坡体上部地形转折处的后缘裂隙;强降雨导致滑坡内部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和含水率不同程度上升,且滑带处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滑坡浅表处;100 mm/h极端降雨结束后,滑坡开始缓慢蠕滑,随后经历加速、短暂减速、再次加速下滑直至滑移停止的破坏演化过程.滑坡触发机制为:降雨初期,坡表以孔隙流入渗为主,后缘裂隙的形成构成了雨水入渗的优势渗流通道,雨水入渗造成滑坡地下水位上升,坡脚冲刷垮塌导致滑坡前缘出现渗流排泄点,产生动水压力,同时滑带在长时间浸泡软化作用下强度持续降低.滑坡最终在滑带剪切破坏下发生了整体推移式滑动.
- 钟源李远耀殷坤龙赵斌滨李思德许艺林
- 关键词:堆积层滑坡强降雨物理模型试验工程地质学
- 基于遥感解译的盐湖地区输电线路杆塔地面沉降易发性评价被引量:2
- 2024年
- 跨越察尔汗盐湖地区的750 kV柴鱼输电线路是国家西部能源运输通道上重要的一环,受盐湖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使得部分杆塔塔基发生不均匀沉降,严重威胁到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针对盐湖地区目前存在的杆塔地基变形破坏问题,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杆塔基础变形失稳前2018年的Sentinel-1A数据开展遥感解译,获取了盐湖地区地面沉降分布情况.基于频率比法,筛选出与地面沉降相关性较强的8种评价因子构建盐湖地区地面沉降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MLPNN)、逻辑回归(LR)、贝叶斯网络(BN),对比分析了盐湖地区地面沉降的易发性评价效果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MLPNN、LR、BN的评价精度均较高,分别为0.85、0.84、0.82.这表明,通过遥感解译获得地面沉降样本数据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是盐湖地区输电线路杆塔地面沉降易发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同时,评价结果可为输电线路杆塔监测、运行管理及新塔选址提供参考.
- 金必晶殷坤龙桂蕾赵斌滨郭宝瑞曾韬睿
- 关键词:盐湖地区遥感
- 气象水文监测用于堵沟型滑坡堰塞坝预警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强降雨产生的沟内汇流是破坏山区堵沟型滑坡堰塞坝的主要原因。如何实现堵沟型滑坡堰塞坝的监测和快速预警仍然是滑坡灾害防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气象水文监测技术的小流域内堵沟型滑坡堰塞坝的应急监测预警方法。该法利用雨量计、水位计和流速仪等气象水文监测设备以及无线传输网络数据传输技术可同时对沟内汇流过程,以及降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此外,基于监测断面的累积径流总量与堰塞坝最大库容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了5级堰塞坝危险预警级别及对应的判别指标。以都江堰银洞子沟滑坡堰塞坝为对象,进行实地监测试验。结果显示:2017年8月28日银洞子沟流域出现特大暴雨,最大小时雨强达50 mm/h,危险等级为Ⅳ级(最危险等级);在低处溃口处,当溃口处库容超过3000 m~3时,将淹没溃口顶部,出现溃决;在流量峰顶前的3 h,库容达到了最大库容的1/3,监测系统发出了第一次预警;当雨强超过50 mm/h后,监测系统发出红色预警信号,下游村庄立即组织疏散,并封闭流动路径上公路,因此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前3 h预警堰塞坝破坏,同时由于该方法系统架构简便,监测预警设备的安装调试需求时间比较少,能够达到快速预警的目的。
- 赵斌滨欧文浩吴亚骏胡梦泉杨知刘毅孔小昂
- 关键词:滑坡堰塞坝汇流监测预警
- 岩溶区域桥基评价系统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在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岩溶地区施工中,采用拱型结构跨越大型溶洞的方式处理桥基稳定性受到的影响,并研发了相应的软件评价系统。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VC++,在VS2005开发平台上运行。利用该系统中的拱型设计模块,针对不同的拱型组合(铰支座个数+拱轴线+荷载组合),可以对3种梁型结构和35种拱型结构的内力进行计算。本文介绍了该软件系统的结构流程、基本功能,并以杨溪河大桥为例,按照"3铰拱+抛物线+5个力"的拱型介绍了该系统的应用。
- 滑帅赵斌滨申月芳吴建川朱娇燕柴海峰王月伟
- 关键词:系统设计内力计算
- 岩溶区桥基拱形结构跨越方案设计
- 2011年
- 岩溶地区桥梁基础的处理是国内外高速公路建设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当桥基下方存在溶洞时,传统方案一般采取充填溶洞、改变桥墩跨度、桩基穿越溶洞、绕避等措施,但当桥址位置不能变更且不可避免要经过大型溶洞时,传统方案从经济、施工难度上考虑都不甚合理,而拱形结构跨越溶洞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本文以坳背湾大桥为例,重点探讨了在该岩溶区桥基采用拱形结构跨越溶洞方案时合理拱型、拱轴线、拱高的选取方法,通过自行开发的拱结构内力计算程序,分析了主拱圈内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并对坳背湾大桥拱形结构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且具有推广性,对岩溶地区和采空区的桥梁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使用价值。
- 滑帅李云安赵斌滨张龙菊
- 关键词:岩溶区桥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