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媛

作品数:24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肝癌
  • 3篇雪峰
  • 3篇药理
  • 3篇细胞
  • 3篇虫草
  • 2篇丹参
  • 2篇凋亡
  • 2篇多样性
  • 2篇药理学
  • 2篇药用
  • 2篇植物
  • 2篇生物合成
  • 2篇中药
  • 2篇子机
  • 2篇灭菌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式反...
  • 2篇黄精
  • 2篇活性
  • 2篇合酶

机构

  • 24篇湖南省中医药...
  • 10篇湖南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湖南省中医药...
  • 3篇绿之韵生物工...
  • 1篇长沙医学院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神舟中药...

作者

  • 24篇蔡媛
  • 11篇张水寒
  • 6篇彭艳梅
  • 5篇曾普华
  • 5篇邓天好
  • 5篇钟灿
  • 4篇潘敏求
  • 4篇王勇庆
  • 4篇刘珍
  • 4篇刘浩
  • 3篇谢芳一
  • 3篇蒋超
  • 2篇糜亚男
  • 2篇梁雪娟
  • 2篇黄璐琦
  • 2篇胥新元
  • 2篇谭小宁
  • 2篇马莹
  • 2篇赵梁
  • 2篇沈冰冰

传媒

  • 7篇湖南中医杂志
  • 4篇中成药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中草药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生物信息学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种辐照方法对红花生粉灭菌的影响
2023年
目的:以红花生药粉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2种辐照灭菌技术应用于中药生药粉的适宜范围及其优缺点,以期为后期红花生药粉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不同辐照剂量(0、2、4、6、8、10 kGy)的^(60)Co-γ辐照和电子束辐照对其性状、微生物限度、指标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的影响。根据不同辐照剂量,优化红花生药粉的2种辐照灭菌加工工艺。结果:对比不同辐射源、剂量下红花原生药粉的性状、含菌量、药典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在10 kGy剂量内,在^(60)Co-γ辐照灭菌和电子束辐照灭菌后,红花的性状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2 kGy)辐照条件下即能达到国家药品卫生标准细菌总数,贮藏3个月后发现,辐照剂量越大检出微生物总数越少,说明辐照剂量的增加有利于红花原生药粉的贮藏,且相同剂量条件下^(60)Co-γ辐照灭菌效果较电子束辐照灭菌效果好。红花生药粉经2、6、8、10 kGy^(60)Co-γ辐照和电子束辐照后,在10 kGy剂量下红花电子束辐照在10 kGy内变化差异不显著,红花经10 kGy^(60)Co-γ辐照后其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发生一定变化,因此建议红花^(60)Co-γ辐照剂量应控制在0~8kGy内。
周诗施廖鑫李鹏辉蔡媛孙瑜姚金成胥新元彭艳梅
关键词:红花辐照灭菌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中P450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0年
药用活性成分多来源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细胞色素P450s(cytochrome P450s,P450s)是一类分布广泛、由超基因家族编码的含血红色素的单加氧酶,在植物的代谢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熟知的几类药用植物活性成分为对象,对其生物合成途径中P450相关功能进行介绍,通过对P450在萜类、生物碱、黄酮以及苯丙烷类等常见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中的功能进行综述,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马莹蔡媛马晓晶崔光红唐金富曾雯张水寒郭娟黄璐琦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
基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多花黄精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多花黄精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菌群结构。方法通过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通用引物对细菌16S rRNA高可变区(V3-V4区)进行PCR扩增,运用Illumina M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子进行测序,并用QIIME等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菌群与多糖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多花黄精内生菌测序共获得90 628条有效序列和5 287个OTU,稀释曲线和Coverage指数反映测序结果比较全面地覆盖了多花黄精内生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其内生细菌多样性程度高。在门水平,其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属水平,核心菌群由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组成。PICRUSt基因预测表明,多花黄精内生细菌以代谢功能为主,主要包括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等。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在属水平共得到19个菌群与多糖含量相关,其中3个属呈正相关,16个属菌群呈负相关。结论多花黄精内生细菌的多样性程度高,存在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且菌群与多糖含量相关。该研究解析了多花黄精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丰度及主要菌属,对深入研究多花黄精内环境有一定指导意义。
蔡媛刘浩王勇庆谢景黄建华劳嘉贺炜张水寒
关键词:内生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
虎蝎化积膏对裸鼠HepG2细胞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虎蝎化积膏对裸鼠HepG2细胞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BALB/c裸鼠HepG2细胞移植性肿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虎蝎化积膏组(20 mL/kg)、阳性组(顺铂,4 mg/kg),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4 d后记录各组裸鼠体质量及生存状况,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Bcl-2、caspase-3、Cyt-C、p5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与虎蝎化积膏组裸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癌组织Bcl-2蛋白表达降低,Cyt-C、p53、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虎蝎化积膏组裸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虎蝎化积膏能抑制裸鼠HepG2细胞移植性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Cyt-C、p53、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进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关。
蔡媛杜青曾普华沈冰冰彭艳梅
关键词:肝癌HEPG2细胞凋亡
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等有关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日期为自建库至2022年7月1日。使用Cochrane手册评估文献是否存在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4篇。治疗组在瘤体近期疗效[OR=3.13,95%CI(2.63,3.73),P<0.00001]、血清甲胎蛋白[SMD=1.77,95%CI(1.20,2.33),P<0.0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D=18.68,95%CI(10.80,26.56),P<0.0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MD=12.91,95%CI(7.94,17.89),P<0.00001]、血清总胆红素[MD=7.97,95%CI(4.17,11.77),P<0.00001]、免疫指标CD3^(+)[SMD=1.03,95%CI(0.61,1.45),P<0.00001]、免疫指标CD4^(+)[MD=7.18,95%CI(5.39,8.97),P<0.00001]、免疫指标CD8^(+)[MD=3.42,95%CI(1.67,5.16),P=0.0001]、免疫指标CD4^(+)/CD8^(+)[MD=0.31,95%CI(0.10,0.51),P=0.003]以及不良反应[OR=0.19,95%CI(0.13,0.27),P<0.00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药或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谌泽芳刘珍邓天好岑章敏刘馨怡金禹辰谭小宁蔡媛张振贺佐梅曾普华潘敏求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药临床疗效META分析
眼镜蛇药材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2023年
目的通过研究眼镜蛇性状、鉴别、检查等项目,建立眼镜蛇特异性鉴别方法,完善眼镜蛇药材地方标准,探讨其列入行业、地方或国家标准的可能性。方法收集眼镜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等共3科6属8种23条蛇类,对眼镜蛇进行外观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通过比对GenBank数据库中收集蛇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设计眼镜蛇特异性引物,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及电泳检测,并对其特异性和适用性进行了考察与验证;测定了眼镜蛇水分、灰分、浸出物等检查项目,完善眼镜蛇质量标准。结果眼镜蛇外观性状鉴别要点为“颈背部具眼镜状白色斑纹”“腹前段有1个黑褐色横斑,横斑前有1对黑色斑点”等,显微特征有角质鳞片、表皮、横纹肌、骨陷窝、骨小管等;眼镜蛇特异性引物YJS203-F/YJS303-R能够准确鉴别出眼镜蛇及其他蛇类;16批眼镜蛇样品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平均值分别为5.71%,21.10%,0.16%,20.32%,13.16%。结论COI基因序列能够对眼镜蛇进行特异性鉴别,该方法快捷高效、结果准确;在原有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完善了眼镜蛇药材的质量标准,为眼镜蛇药材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张彬杨晨蔡媛蔡媛镇兰萍镇兰萍蒋超
关键词:眼镜蛇聚合酶链式反应
特征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筛选不同产地茯苓药材差异质量标志物
2023年
目的:利用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茯苓药材HPLC特征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质量标志物并建立定量分析策略,为茯苓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含0.2%四氢呋喃)-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2 nm,体积流量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建立茯苓药材特征图谱。运用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模式识别方法,筛选不同产地茯苓的差异质量标志物,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15批茯苓药材的相似度在0.935~0.998,共标定8个共有峰,指认出6个色谱峰;PCA结果显示样品按产地呈现聚类趋势,CA结果与PCA一致,通过OPLS-DA筛选茯苓酸作为差异质量标志物;建立的茯苓酸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且耐用性良好,符合药典要求。结论:通过特征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分析策略,可快速有效地筛选不同产地茯苓药材的差异质量标志物,为茯苓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李鹏辉龙慧玲蔡媛龚年春章泽恒廖鑫彭艳梅
关键词:茯苓化学模式识别茯苓酸
基于仿生提取法研究黄精蒸制过程抗氧化活力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黄精蒸制加工过程的抗氧化活力动态变化,探讨黄精九蒸九制的机理。方法对比仿生提取和化学提取黄精样品的抗氧化活力,采用ABTS、FRAP和AAPH法测定不同蒸制次数黄精样品抗氧化活力动态变化。结果仿生提取的抗氧化活力整体更强,最高是化学提取的2.97倍。抗氧化活力随着蒸制次数增加而增强。ABTS、FRAP和AAPH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显示,黄精蒸制后抗氧化活力较鲜黄精分别增强了1.35、2.54和2.53倍。结论仿生提取更能全面的代表黄精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活力的增强是黄精炮制增效的一个很好解释。
金剑劳嘉钟灿贺炜蔡媛周伟良邓敏张水寒
关键词:黄精蒸制抗氧化
杜仲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建立杜仲简单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为杜仲种质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Mg2+,引物及d NTP浓度为考察因素,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16(45)正交试验优选杜仲的SSR-PCR反应体系,运用SPS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因素水平变化对反应体系影响顺序依次为Mg2+>Taq DNA聚合酶>引物>d NTP>模板DNA。优化的PCR反应体系为10×PCR缓冲液2μL,Taq DNA聚合酶0.5U,Mg2+浓度1.25 mmol·L-1,d NTP浓度0.2 mmol·L-1,引物浓度0.3μmol·L-1,模板DNA用量60 ng,定容至20μL。结论:利用该体系进行扩增,所得谱带明亮清晰,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适用于杜仲不同居群间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糜亚男张水寒蔡媛梁雪娟蒋超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
基于响应面法对丹参毛状根诱导条件的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应用响应面法优化丹参毛状根诱导条件,提高其诱导率。方法:采用发根农杆菌ATCC15834侵染丹参无菌苗获得毛状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c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丹参毛状根诱导过程的培养条件(叶片大小、农杆菌活力、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抗生素浓度)进行分析,优选最佳培养条件。结果:丹参毛状根在无外源激素的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特征。毛状根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叶片大小0. 8cm2,农杆菌OD600为1. 0,共培养时间2d,农杆菌侵染时间5min,头孢噻吩浓度400ng/L。在此条件下,丹参毛状根的诱导率为69. 8%。结论:该研究优化了丹参毛状根的培养条件,为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蔡媛钟灿谢芳一沈冰冰张水寒
关键词:丹参发根农杆菌毛状根响应面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