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梅毒
  • 2篇发病率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性传播
  • 1篇性传播疾病
  • 1篇疫情
  • 1篇疫情特征
  • 1篇死亡率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登记
  • 1篇淋病
  • 1篇流感
  • 1篇流感样病例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梅毒疫情
  • 1篇监测分析
  • 1篇宫颈
  • 1篇宫颈癌

机构

  • 5篇漯河市疾病预...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5篇胡昕
  • 3篇齐亚辉
  • 2篇刘卫光
  • 2篇任冬冬
  • 1篇黄道靖
  • 1篇代莹
  • 1篇孙路平

传媒

  • 2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004-2012年漯河市梅毒疫情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漯河市梅毒流行特征,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结果 2004-2012年漯河市报告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由2004年的4.46/10万,上升到2012年的35.30/10万;发病率排序由2004年的11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5位;发病人群向大年龄组转移,70岁以上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19.31%;隐性梅毒所占比重增加,占51.59%。结论漯河市梅毒发病率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梅毒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人群健康教育,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及时发现和治疗现症病人,规范疫情报告,遏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
赵桂让任冬冬胡昕齐亚辉
关键词:梅毒疫情特征性传播疾病
漯河市淋病与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漯河市淋病与梅毒的流行特征,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漯河市历年来的淋病与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漯河市自1991年有淋病疫情报告以来,截至2012年底累计报告淋病2 391例,淋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998年达到最高峰为13.01/10万,之后发病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012年降至最低,为0.55/10万,2005年之前梅毒发病率一直低于淋病,2005年疫情有所上升,自2008年以来呈快速上升势头,由1991年的0.08/10万上升到2012年发病率达35.30/10万,1991—2012年累计报告梅毒3 566例,2004—2012年隐性梅毒(1 699例)占总病例数(3 293例)的51.59%。结论漯河市近年来梅毒发病率上升速度较快,隐性梅毒占比重较大,必须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临床医生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培训,规范性病的报告,提高疫情报告准确率。
赵桂让黄道靖任冬冬胡昕
关键词:淋病梅毒
2016年河南省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根据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肿瘤登记数据估算河南省2016年宫颈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特征,为河南省的宫颈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中国肿瘤登记手册》以及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肿瘤登记数据质量标准评估2016年河南省肿瘤登记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按照ICD-10编码(C53)提取宫颈癌数据,并分别计算城镇及农村、不同年龄组登记人群的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6年全省人口数据估算全省宫颈癌的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计算全省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构成比、0~74岁累积率和标准化率。结果:2016年河南省宫颈癌新发病例数为10948例,发病率为21.09/10万,中标发病率为16.99/10万,世标发病率为15.88/10万;死亡病例数为3666例,死亡率为7.06/10万,中标死亡率为5.18/10万,世标死亡率为4.97/10万。农村地区的宫颈癌中标发病率、世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宫颈癌年龄别发病率在35岁之前低于10.00/10万,50~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宫颈癌的年龄别死亡率在45岁之前低于10.00/10万,80~岁年龄组达到峰值。结论:河南省宫颈癌疾病负担严重,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强宫颈癌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减轻宫颈癌的健康危害。
何建磊徐慧芳代莹郑黎阳孙路平郭兰伟胡昕孙喜斌孟蕾陈琼张韶凯
关键词: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肿瘤登记
2014年漯河市流感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漯河市2014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了解漯河市2014年流感发病状况。方法收集2014年漯河市流感样病例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漯河市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漯河市流感样病例报告发病数共计2 709例,就诊率为4.51%;发病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和少年居多,1-3月份为我市本年度高发月份;漯河市2014年流感流行毒株为季节性流感H3N2毒株。结论冬春季为高发季节,近两年来流感样病例发病数明显增多,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流行季节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减少流感发病人数。
胡昕赵桂让刘卫光齐亚辉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发病数
漯河市2004-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分析2004-2013年漯河市病毒性丙型肝炎(丙肝)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因素,为科学制定丙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漯河市2004-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漯河市丙肝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发病率水平,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快,由2004年的13.14/10万上升至2011年的53.77/10万.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M=0.027);40-44岁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15.31%,各年龄段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0-6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74.75/10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4,P<0.005),各职业发病人群中,发病数最多的是农民、工人和离退休人员,占总病例数的85.52%. 结论 规范丙肝报告,确实有效地降低了丙肝报告发病率;但2013年丙肝发病率仍居漯河市法定传染病第3位,所以仍应继续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查找危险因素,采取更多有效的防控措施。
赵桂让刘卫光齐亚辉胡昕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