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健
- 作品数:15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尺度重构视角下经济技术开发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的空间应对——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
- 2024年
- 鼓励和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发展,是经开区空间生产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响应国家对经开区发展定位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尺度重构理论视角,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总结分析经开区向综合功能新区尺度重构的基本逻辑。研究认为,经开区向综合功能新区转型发展的过程,是一次“尺度上移”的过程,通过赋予更高层级的管理权限,重构区域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以及治理关系,形成产业协作有序的功能板块、更高标准的产城格局以及更加扁平化的治理结构。研究发现,烟台黄渤海新区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多空间主体及多政策制度并存的治理难题,其空间呈松散发展状态,以及低水平的产城融合特征。据此,文章提出整合港产功能板块、调整产城关系以及实施渐进性治理机制的治理策略,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李福映肖健
- 关键词:产城融合
- 全流域视角下的“两栖城市”规划设计策略——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河为例被引量:5
- 2023年
-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粗糙简单的河流工程手段被滥用,导致越来越多的河流逐渐由自然不受束缚的状态变成受控的硬质化状态。城市建设不应忽略河流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不应改变河流最初原始和谐的状态。而城市与河流二者如何调和共生,成为时下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河一河两岸规划设计》为例,聚焦全流域视角,在对赤石河流域设计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以最低扰动河流的自然属性为宗旨,从水安全、水生态、水体验等3个方面探索“两栖城市”规划设计策略,期望打造“两栖城市”,并为其他类似流域的滨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实现“山河城乡”的自在交流与和谐共生。
- 肖健张若冰曾胜白晶雷晓寒
- 关键词:全流域
- 双循环发展背景下广州南站地区发展方向与战略价值
- 2022年
- 广州南站并非单一的高铁枢纽地区,而是具备多种属性的地区,包括华南地区枢纽、珠三角城际中心、广佛联系纽带重要节点等。南站地区未来应积极发挥核心要素优势,提升其在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中的价值。全面认知广州南站地区发展方向以及战略价值有助于合理谋划地区发展。
- 肖健李福映刘丽绮王莹亮
- 城市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出行的影响分析——基于重庆市江北区12个住区的实证被引量:10
- 2022年
- 适宜步行出行的城市建成环境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探讨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步行出行的影响要素、作用路径及规划干预,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影响老年人步行出行的建成环境要素。以重庆市江北区12个住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GIS空间分析和现场勘测获取社会属性、步行行为和建成环境空间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路网连通性维度中路网密度、街区边长、交叉口密度3个因子,土地利用布局维度中土地利用混合度、公共交通场站密度2个因子,绿地及开敞空间维度中公园绿地用地面积比、绿色开敞空间密度2个因子是影响老年人步行出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路网连通性、土地利用布局、绿地及开敞空间3个维度的规划干预策略。
- 王莹亮肖健李琪倪军谭少华彭慧蕴
- 关键词:建成环境老年人城市规划
- 城市风貌保护视角下规划管控与管理体系研究——以青岛中心城区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城市风貌集中展现城市建筑、街道等要素的外在特征与经济、文化、历史等元素的内在底蕴,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盲目追求快速化,使原本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逐渐消退,“千城一面”的尴尬现象愈发明显。文章以青岛中心城区为例,结合《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的编制,探讨运用“整体格局-风貌分区-导则控制”的规划方法以及相关管理体系实践,延续并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以期为其他城市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 孙昊肖健周详周浪浪
- 关键词:城市风貌
- 基于主动式干预的可步行城市策略研究被引量:24
- 2016年
- 机动性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城市问题,适宜步行的城市建设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系统回顾了可步行城市的发展历程,指出可步行城市建设的价值,同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在城市和区域、社区、街道三个层面提出可步行城市的主动式干预策略。最后建议加强学科间的协作、政策法规的制定及教育宣传来共同建设可步行的城市。
- 谭少华王莹亮肖健
- 关键词:城市规划
- 转型背景下存量产业空间的整合重构与规划应对被引量:13
- 2019年
- 存量产业空间再造是快速工业化后城市转型面对的重大命题。产业空间分散碎片化、空间低端、配套缺失及其背后折射出的多元利益主体博弈带来的产权关系复杂、产业空间固化,亟需整合重构。转型背景下存量地区产业空间的整合重构是一个围绕空间再造进行功能引导、用地整合、产权关系调整、更新方式引导和利益主体协调等多方面综合设计的过程。文章分析了城市转型对产业空间整合重构的影响,并结合深圳市龙华区的实践案例,针对碎片化的产业空间提出甄别重点产业空间、构建集合单元,围绕集合单元配置相关政策、更新策略、配建设施及利益统筹等方面的思路,探索存量产业空间整合重构与规划应对的方法。
- 李福映肖健郑清菁
- 基于山体风貌保护视角的青岛中心城区城市高度控制研究
- 2024年
- 近年来青岛快速扩张的城市建设对中心城区原有的山水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城市与山体之间和谐的空间关系面临严峻挑战。结合《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项目,多维度分析青岛中心城区山体周边风貌保护的现状特征及问题,从山体保护对象确定、山体保护分级以及山体周边建筑相关高度控制等方面入手构建青岛山体周边高度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认知要素与内生需求要素,提出青岛中心城区城市高度形态控制方案,整体保护青岛城市风貌,回归青岛“城”与“景”的融洽关系,并为其他城市的高度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 肖健孙昊刘丽绮周浪浪
- 关键词:分级保护
- 高铁枢纽地区发展研究——以广州南站地区为例
- 在新发展背景下,全国各地兴起'高铁新城建设热'。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国内外案例研究寻求高铁枢纽经济发展背后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城市原来中心区功能外溢及其背后的区域经济需求是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开发能否获得成功的根本因素,同...
- 肖健李福映
- 关键词:发展逻辑
- 文献传递
- 滨水区域景观通廊相关空间指标研究
- 滨水地带由于具有良好的景观及视野,成为展示城市形象、表达城市文化的核心地带。建筑与建筑之间的景观通廊也成为人们观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本文基于滨水景观通廊作为分析切入点来对滨水景观形象进行评价分析,同时选取人流量较大的滨...
- 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