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明军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瑶族
  • 2篇历谱
  • 1篇瑶山
  • 1篇云南民族地区
  • 1篇社会功能
  • 1篇石牌制
  • 1篇提升自我
  • 1篇自我
  • 1篇自我发展能力
  • 1篇民间法
  • 1篇民族地区
  • 1篇跨境
  • 1篇蓝靛瑶
  • 1篇家法
  • 1篇个案
  • 1篇公房
  • 1篇国家法
  • 1篇法治
  • 1篇法治建设
  • 1篇边疆

机构

  • 6篇云南省社会科...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6篇罗明军
  • 3篇谷家荣
  • 2篇张体伟
  • 1篇张源洁

传媒

  • 3篇学术探索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广西民族师范...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云南民族地区公房的社会功能及其转型
2012年
公房传统上主要是指过去少数民族专供未婚青年男女社交的场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社会功能有了更多的延伸,从过去单一的青年男女社交场所或节假日集体活动场所已转变为集多个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发挥着提升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重树村落权威等功能。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公房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拓展功能,加强使用管理。
罗明军
关键词:公房社会功能
滇越边境跨境民族生计历谱识察——云南河口瑶山乡蓝靛瑶个案被引量:1
2013年
古代帝国制度的更变使中国瑶族的经济生活模式呈现出从"走"到"留"的历谱。云南瑶族祖源于桂、黔两地。初入云南的瑶族与原生地民族表达和获取经济及生活资源的进程中,因自身群体的弱势性而缺失了维系生存所需的经济背景,被迫移走滇越边境深山僻野,延续着传统的游耕生活。国家边疆制度的设计,使滇越边境瑶族过上留居的新生活。然而,瑶族传统生计模式被改造的同时,物质理性的经济意识也逐渐占据并成为瑶族的主体性意识,滇越边境瑶区新的忧虑相伴而生。
谷家荣罗明军
关键词:瑶族
石牌制与瑶族地区的法治建设被引量:6
2007年
本文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广西省大瑶山瑶族地区石牌制的基本含义及其发展演变历程,分析了石牌制在大瑶山特殊历史时期的法治和社会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瑶族地区客观的社会现实,立足于依法治国的社会大背景,从民间法和国家法两个角度,探寻瑶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新思路。
罗明军谷家荣
关键词:瑶族石牌制民间法国家法
对口援藏与藏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我国发达地区对口援藏已成为东西部协作的一大品牌。共同富裕和服务于"两个大局"思想、科学发展观、区域协调发展论为对口援藏提供了理论依据,内源式发展论为藏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在发达地区对口援藏背景下,我国藏区不断借外力、强内力、重合力。通过统计数据、问卷调研和运用SPSS17.0软件作出的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援藏政策效应十分突出,藏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显著。
张体伟罗明军
关键词:藏区自我发展能力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2013年
中国边疆治理始终交织着治理思想、机构与政策三重"一体化"要素。萌显于夏商时期的边治思想,后经帝国统治者及思想家充实完善,及至明末清初终成为完整的思想体系。统治者为将国家认同的边治思想发展为可以富边惠民的制度,自商周时起,就开始设置边治机构,制定边治制度,科学有效施政,从而创造出一个有机的中华"大一统"帝国。然而,从久远的边疆治理历谱来看,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实践直接或间接地依循了国家主导型范式,从而导致了许多的负面后果。边疆治理中,民族国家在充分赋予边疆社群较大主体性的前提下,应基于国家整体利益和边疆民族多元理性需求来设计和施行制度,从而厚重地建塑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才能真正创造出"国"与"边"、"边"与"民"同一的共同体社会。
谷家荣罗明军
要素视角下玉村土地与商业开发研究
2017年
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云南三村》中商业化入侵度最高的玉村,现已发展成以商业为主的城市社区。在土地、市场、人口等要素视角下,玉村的城市征地、商业化、人口流迁揭示出玉村传统乡土社会的消解。
张体伟罗明军张源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