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璐阳

作品数:9 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油脂
  • 4篇缩水甘油
  • 4篇缩水甘油酯
  • 4篇氯离子
  • 3篇压榨
  • 3篇油莎豆
  • 3篇油脂精炼
  • 2篇淀粉
  • 2篇淀粉提取
  • 2篇脱臭
  • 2篇酯含量
  • 1篇压榨油
  • 1篇油莎豆油
  • 1篇油脂品质
  • 1篇油脂脱臭
  • 1篇玉米油
  • 1篇榨油
  • 1篇植物油
  • 1篇制油
  • 1篇制油工艺

机构

  • 9篇河南工业大学
  • 3篇中粮营养健康...
  • 1篇PQ公司
  • 1篇山东三星玉米...
  • 1篇佳格投资(中...

作者

  • 9篇刘玉兰
  • 9篇王璐阳
  • 3篇田瑜
  • 2篇马宇翔
  • 1篇魏安池
  • 1篇张振山
  • 1篇刘海兰

传媒

  • 5篇中国油脂
  • 2篇食品科学
  • 1篇粮食与油脂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莎豆油品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8
2016年
对4个不同产地的油莎豆样品进行主要组分含量测定,对压榨法、溶剂浸出法所制取的8个油莎豆油样进行特征指标及质量指标、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组分含量测定,并对油莎豆饼粕主要组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油莎豆粗脂肪含量18.71%~26.14%,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粗蛋白质含量5.20%~6.61%,总糖、淀粉含量分别为52.52%~63.34%及21.55%~33.58%;油莎豆油酸值(KOH)1.00~2.67 mg/g,甾醇含量66.42~174.76 mg/100 g,磷脂含量0.02%~0.73%,压榨油的酸值、甾醇含量、磷脂含量均低于浸出油;过氧化值0.02~2.92mmol/kg,压榨油高于浸出油;维生素E含量42.09~60.50 mg/100 g(其中α-生育酚占维生素E总量的32.91%~63.93%),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67.71%~74.60%及8.79%~11.48%,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油莎豆饼粕粗蛋白质含量5.89%~7.88%,总糖及淀粉含量分别为60.30%~76.43%及24.63%~36.77%,相比于其他油料,油莎豆及其饼粕的粗蛋白质含量低、糖类含量高,适宜作为食品及饮品原料。
刘玉兰田瑜王璐阳魏安池张振山
关键词:油莎豆油莎豆油压榨油浸出油油脂品质
油莎豆压榨饼淀粉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研究了脱皮油莎豆压榨饼中提取淀粉的工艺条件以及所得淀粉的理化性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pH 10、浸泡时间70 min、料液比1∶6(g/m L)、浸泡温度20℃,该条件下压榨饼淀粉提取率为77.61%,淀粉含量77.54%。将油莎豆压榨饼淀粉与油莎豆原料淀粉和玉米淀粉进行理化性质对比发现:油莎豆压榨饼淀粉与油莎豆原料淀粉无较大差别,颗粒范围是2~18μm,具有相对光滑的表面结构且淀粉粒度均小于玉米淀粉。油莎豆压榨饼淀粉的凝胶质构特性(硬度、弹性、黏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明显优于传统玉米淀粉。
王璐阳刘玉兰田瑜
关键词:淀粉粒度凝胶特性
玉米油精炼过程氯离子含量变化及其对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对取自安徽、河北、山东等地玉米油加工厂的玉米油毛油、待脱臭油和成品油中的氯离子、3-氯丙醇(3-monochloro-1,2-propanediol,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 esters,GEs)含量进行检测,并在实验室明确可控的条件下对玉米毛油进行精炼,检测精炼过程氯离子、3-MCPD酯和GEs含量,与玉米油加工厂实际精炼过程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玉米油精炼过程中氯离子含量变化及其对3-MCPD酯和GEs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检测的所有玉米油样品中均含有氯离子、3-MCPD酯和GEs,其中毛油中氯离子含量最高,为0.628~2.029 mg/kg,毛油中3-MCPD酯和GEs含量分别为0.547~1.083 mg/kg和0.246~0.721 mg/kg;待脱臭玉米油中氯离子含量为0.110~0.374 mg/kg,较毛油中含量明显降低,3-MCPD酯和GEs含量分别为0.933~1.422 mg/kg和0.246~0.432 mg/kg,3-MCPD酯较毛油中含量有所升高,GEs含量变化不明显。脱臭油中3-MCPD酯和GEs含量分别为3.523~4.541 mg/kg和1.501~13.584 mg/kg,较待脱臭油中含量大幅升高,其中一个油样中含量分别增加3.5倍和32.1倍,同时该油样中氯离子含量的降幅也最大(0.287 mg/kg)。对实验室精炼过程及工厂精炼过程的玉米油样品检测分析显示,无论是实验室精炼还是工厂实际生产,氯离子含量均随精炼过程逐渐减少,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工序(降幅为76.1%~81.3%);3-MCPD酯和GEs在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及吸附脱色过程的含量变化不大,经脱臭后含量大幅升高,同时伴随脱臭过程氯离子含量的降低,并且氯离子含量降幅越大3-MCPD酯的升幅越高。研究结果明确了玉米油精炼过程氯离子和3-MCPD酯及GEs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待脱臭玉米油中氯离子含量对脱臭油脂中3-MCPD酯和GEs含量的影响,对玉米油精炼乃至其他植物油生产中3-MCPD酯和GEs的风险防范和控制都具有指导意义。
刘玉兰王璐阳黄会娜王满意安骏
关键词:玉米油氯离子缩水甘油酯油脂精炼
专用硅胶在油脂精炼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利用专用硅胶对油脂进行吸附脱胶、吸附脱皂、吸附脱色及脱除氯离子,通过对工艺条件和脱除效果的研究,评价其在油脂精炼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SORBSIL R92硅胶对浓香花生油进行吸附脱胶,在硅胶添加量0. 5%、吸附温度80℃、吸附时间15 min条件下,磷脂脱除率为96. 2%,且脱胶油色泽清亮、风味保留好;利用SORBSIL R92硅胶对碱炼脱酸后的大豆油进行脱皂处理,可使大豆油含皂量从130. 7 mg/kg降至未检出,与水洗脱皂相比,不仅能明显降低含皂量,还实现了脱皂过程的废水零排放,减少了脱皂过程的油脂损耗;利用SORBSIL R40F在优化条件下对大豆油脱色(先向待脱色油中添加0. 08%的SORBSIL R40F硅胶,吸附反应后再添加1. 57%的活性白土)后,其含磷量明显低于单纯活性白土脱色油,并且脱臭油的色泽、氧化稳定性也优于单纯活性白土脱色脱臭油;利用SORBISIL R40F硅胶和SORBSIL R92硅胶在100℃、20 min条件下对大豆油进行吸附处理,大豆油中氯离子含量分别降低28. 47%和18. 98%,这对防范和降低油脂脱臭过程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形成是有利的。综上,专用硅胶SORBSIL R92和SORBSIL R40F在油脂精炼工艺技术的改进发展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刘玉兰鄂旭王璐阳王敬彬
关键词:硅胶油脂精炼
大豆油吸附脱色过程氯离子含量变化及对脱臭油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参照土壤中氯离子检测方法,对常见油脂脱色吸附剂中氯离子的超声提取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其氯离子含量进行检测。利用常见的吸附剂对大豆油进行吸附脱色,检测吸附脱色前后油脂中氯离子含量,对不同吸附剂脱色后的油脂进行蒸馏脱臭,检测脱臭油中3-氯丙醇酯(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Es)含量,分析研究不同吸附剂对油脂吸附脱色过程氯离子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脱臭油中3-MCPD酯和GEs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中氯离子的最佳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10个吸附剂样品中氯离子含量为11.93~187.881 mg/kg,差异很大;几种吸附剂在油脂吸附脱色过程对氯离子有不同程度的脱除作用,其中脱除效果最好的YS-900活性炭能使油脂中氯离子含量降低83.21%。对比未进行吸附脱色处理的大豆油,经吸附脱色的大豆油再经脱臭后3-MCPD酯与GEs生成量均有所降低,并且随吸附过程氯离子降低幅度不同,脱臭油中3-MCPD酯与GEs生成量不同:当脱色油中氯离子含量降幅较小时,经脱臭过程GEs生成量明显低于3-MCPD酯;当脱色油中氯离子含量降幅很大时,经脱臭过程3-MCPD酯的生成量低于GEs。以同时降低脱臭过程3-MCPD酯和GEs的生成量为目标,H-2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是最好的。
刘玉兰黄会娜王璐阳王满意王凤艳
关键词:大豆油吸附脱色氯离子油脂脱臭缩水甘油酯
油脂脱臭过程氯离子含量对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对油脂脱臭用直接蒸汽水源中氯离子含量和待脱臭油脂中氯离子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不同氯离子含量的直接蒸汽对油脂进行蒸馏脱臭,检测脱臭前后油脂中3-氯丙醇酯(3-monochloro-1,2-propanediol ester,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lycidylesters,GEs)含量及氯离子含量,研究油脂脱臭过程氯离子含量对脱臭油脂中3-MCPD酯和GEs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脱臭用直接蒸汽中氯离子含量随其水源中氯离子含量增加而升高,水源中氯离子含量在对应饱和蒸汽中的保留率约为0.1%;当油脂脱臭用直接蒸汽水源中氯离子质量浓度达到50~200 mg/L时,脱臭油脂中3-MCPD酯含量大幅升高至低质量浓度氯离子水源(1~10 mg/L)脱臭油脂中含量的2.6倍,但脱臭油脂中氯离子含量并未升高;待脱臭油脂中氯离子含量升高会导致脱臭后油脂中3-MCPD酯和GEs含量的升高。在待脱臭油脂中添加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氯化钠溶液0.5~5 mL时(相当于油脂中添加量1~10 mg/kg),脱臭后油脂中3-MCPD酯和GEs生成量分别为4.49~7.84 mg/kg和14.88~19.84 mg/kg,是待脱臭油脂含量的5.5~9.5倍和5.8~7.7倍。因此,控制和减少油脂脱臭过程氯离子含量对降低脱臭油脂中3-MCPD酯和GEs含量有重要作用。
王璐阳刘玉兰马宇翔黄会娜王风艳王满意
关键词:油脂脱臭氯离子缩水甘油酯
不同油脂精炼过程中氯离子、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1
2020年
从6个油脂加工企业的精炼生产线采集各工序油脂样品,对其中氯离子、3-氯丙醇酯(3-MCPD酯)和缩水甘油酯(GEs)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不同油脂精炼过程这3种成分的变化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所有毛油样品中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氯离子、3-MCPD酯和GEs,氯离子含量为0.412~1.087 mg/kg,3-MCPD酯含量为0.084~0.863 mg/kg,GEs含量为0.028~0.721 mg/kg;经精炼过程的脱胶、脱酸和吸附脱色工序,油脂中氯离子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经水蒸气蒸馏脱臭后含量或升高或降低,没有明确的规律性,脱臭油中仍含有0.088~0.310 mg/kg氯离子;在油脂脱臭之前的各工序,3-MCPD酯和GEs含量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波动,经脱臭后油脂中3-MCPD酯和GEs含量均大幅升高,其含量分别达到1.306~10.021 mg/kg和0.978~4.774 mg/kg,分别为待脱臭油的2.48~25.89倍和2.26~24.30倍,待脱臭油中氯离子含量最高的花生油也是经脱臭过程3-MCPD酯和GEs含量升幅最大的油脂品种(分别从0.060、0.053 mg/kg增加至1.543、1.288 mg/kg)。脱臭是导致成品油中3-MCPD酯和GEs含量大幅升高的最关键工序,脱臭过程中待脱臭油中氯离子含量会影响3-MCPD酯和GEs的形成量,此外脱臭用直接蒸汽中氯离子含量、待脱臭油的甘油酯组成(甘一酯和甘二酯含量)及脱臭工艺条件等因素也对3-MCPD酯和GEs形成量产生影响,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油脂脱臭过程3-MCPD酯和GEs的形成、减少脱臭油中3-MCPD酯和GEs含量,必须对上述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持续系统研究,这是基于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提升的油脂精炼工艺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
刘玉兰王璐阳马宇翔黄会娜刘昌树王月华
关键词:油脂精炼氯离子缩水甘油酯
不同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组分及含量研究被引量:86
2017年
通过对9个不同品种的138个食用植物油样品中维生素E组分及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组分及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9个油脂品种、101个一级油样品中维生素E含量范围为5.9~1 246.6 mg/kg,平均值652.4 mg/kg,维生素E总量的平均值排序为大豆油>棉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米糠油>花生油>芝麻油>山茶油;不同油脂样品中维生素E的组分有明显差别,米糠油含有最齐全的8种维生素E组分,并且生育三烯酚含量的平均值占维生素E总量平均值的44.2%;玉米油含有3种生育酚和2种生育三烯酚,棉籽油中含有3种生育酚和1种生育三烯酚,但这两种油脂中生育三烯酚含量平均值分别仅占维生素E总量平均值的5.8%和2.8%;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均含有α-、γ-、δ-生育酚3种组分;山茶油中含有α-、γ-生育酚2种组分;芝麻油仅含有γ-生育酚1种组分。除芝麻油之外,所有油脂中均含有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其中葵花籽油中α-生育酚含量最高,大豆油中γ-生育酚含量最高。同一油脂品种、不同等级的油脂中维生素E含量也存在差异,总体趋势是维生素E含量随油脂精炼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但个别二级菜籽油样品中维生素E含量低于一级菜籽油,这与所采集油脂样品的来源不同有关。不同油脂品种、不同等级的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组分及含量因油料品种、油脂精炼工艺的不同显示出明显差异。
温运启刘玉兰王璐阳许利丽刘海兰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维生素E生育酚
油莎豆压榨饼淀粉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本文研究了脱皮油莎豆压榨饼中淀粉提取的工艺条件以及所得淀粉的理化性质.以淀粉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pH值、浸泡温度、料液比、浸泡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从脱皮油莎豆压榨饼中提取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10,时间...
王璐阳刘玉兰田瑜
关键词:淀粉理化性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