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国
-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吡柔比星术后早期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与常规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疗效。方法:选用膀胱肿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组36例,术后6小时内开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30mg,以后1次/周,共8次,之后1次/月,连续10次,共18次。常规组43例,于术后5~7天开始第一次膀胱灌注化疗,其余方法与用量均与早期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年,早期组与常规组复发率分别为19.44%、34.88%,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3.89%、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组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效果优于常规组,虽然总不良反应率高于常规组,但患者均可耐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 王建国张先觉陈士祥杨光华丁树平周家杰朱敏陈忠军曾金敏廖义翔李又空严有纪胡圣国沈昊
- 关键词:膀胱肿瘤吡柔比星
- 单侧输尿管梗阻对肾脏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解除前后肾脏水通道蛋白(AQP)变化与尿液浓缩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方法 56只体重180~200 g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只)和对照组(n=8只).实验组大鼠通过手术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并于相应时间点解除梗阻,对照组接受假手术.于相应时间点检测尿液渗透压改变,处死动物取出肾脏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梗阻前后AQP1、AQP2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蛋白表达部位.结果 梗阻后1、2 d及解除梗阻后1d,患侧AQP1、AQP2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解除梗阻后7d其表达有所回升,AQP2于梗阻解除后14 d内恢复正常水平,而AQP1则在梗阻解除后21 d内达到正常水平.同时AQPs的变化趋势与患侧尿液渗透压改变趋势相同.梗阻解除前AQP2分布于集合管主细胞的胞浆及管周膜,解除梗阻后其表达更多的集中于管周膜.结论 AQP表达下降是造成梗阻性肾积水中尿液浓缩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同时梗阻解除后AQP2接受ADH的调节.
- 李又空张先觉杨光华周家杰丁坤王建国朱敏陈忠军曾金敏廖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