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聪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牡丹江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研究凝血常规及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探讨控制分析前变异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21人,采血进行凝血常规和血常规项目的检测,观察止血带使用时间对凝血常规、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等结果的影响,监测凝血常规及血常规的个体生物学变异。结果:1与止血带使用即刻相比较,压脉带使用1 min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均无变化;2 min时,PT降低(P<0.05),余无变化;3 min时,PT、APTT、和TT均降低(P<0.05)。2与标本放置即刻的血常规结果比较,标本放置4 h时,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白细胞数(WBC)和血小板数(PLT)均无变化;放置8 h和12 h时,PLT降低(P<0.05);放置24 h,RBC、WBC和PLT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3连续4周测定,各周间凝血常规及血常规个体生物学变异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析前标本采集方式和标本放置时间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重视分析前影响因素和控制分析前变异,能极大地提高临床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 沈聪董理
- 关键词:凝血常规血常规分析前变异影响因素
- 40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分析40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病历资料、治疗方法。结果:4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要积极的采取手术治疗。
- 董理沈聪张恒春范东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恶性肿瘤
- 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
- 2017年
-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临床筛选隐性颈淋巴结转移者,更加合理地应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回顾分析6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同期16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随访其中33例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颈淋巴结情况,随访时间2~4年。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首诊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9.23%(32/65);临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随访后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3.33%(11/33)。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6.15%(43/65)。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92%和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肿瘤浸润范围局限在包膜内组和侵及包膜和包膜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和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浸润转移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地对c N0病例应用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
- 董理沈聪
- 大肠癌致肠梗阻27例治疗分析
- 2016年
- 目的:分析总结大肠癌所致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1~2014年经手术治疗的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27例患者,16例右半结肠癌梗阻均行Ⅰ期切除吻合术,8例左半结肠癌梗阻中5例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吻合口瘘1例;3例行Hartmann手术,3例直肠癌均行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结论:大肠癌所致肠梗阻为肿瘤晚期表现,切除肿瘤解决肠梗阻,可提高大肠癌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案,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董理沈聪张恒春
- 关键词:大肠癌肠梗阻
- 影响血常规结果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并掌握影响血常规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0例门诊体检者的不同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真空采血法采取肘静脉血和左手环指末梢血,分别于采血后0.5 h、2 h、4 h内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等指标。结果:不同时间段采血检测结果比较,0.5 h内测试的WBC、RBC、Hb等血液指标结果均与2 h内测试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4h后只有PLT结果差异显著低于0.5 h内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检测结果比较:食指末梢血检测中WBC、RBC、Hb均高于静脉血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血常规检查结果存在差异性,采取肘静脉血和短时间处理血液样本可以减少结果误差,提高检验准确性。
- 沈聪董理
- 关键词:血常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