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宁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药物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新进展(下)被引量:1
- 2007年
- 七、微波辅助萃取
微波技术开始主要是用于无机分析的样品预处理即微波消化,从1986年起微波能开始应用到有机分析中的样品预处理即微波辅助萃取(MAE)。MAE是指利用微波能强化溶剂萃取效率,即利用微波加热来加速溶剂对固体样品中目标萃取物(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萃取过程,具有快速、高效、省溶剂、环境友好等优点。
- 刘祥国于洪意李旭宁
- 关键词:药物残留检测微波辅助萃取加速溶剂微波消化无机分析
- 鸡毒支原体黏附蛋白PvpA的原核表达与纯化被引量:2
- 2009年
-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vpA基因的PCR扩增产物与原核表达载体pET-41a(+)连接,转化入DH5α感受态细胞,通过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3)受体菌,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PvpA蛋白多克隆抗血清,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验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获得PvpA纯化蛋白,在免疫印迹试验中,兔抗PvpA高免血清能与目的蛋白发生阳性反应,证实表达产物为特异性蛋白。
- 蒋红霞陈继荣曾振灵阎化领李旭宁
- 关键词:鸡毒支原体原核表达WESTERNBLOTTING
- 药物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新进展(上)被引量:3
- 2007年
- 残留分析不仅要求精细微量操作手法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分析仪器,同时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也十分严格,尤其是对环境和食品等样品中的痕量和超痕量药物残留进行分析检测更是一项艰巨任务,它需要大量细致的样品分离和净化等前处理过程。样品前处理一般分为提取、净化、
- 刘祥国于洪意李旭宁
- 关键词:药物残留检测分析仪器高灵敏度操作手法超痕量
- 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粘附素蛋白编码基因pvpA的分子特征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国临床分离鸡毒支原体粘附素蛋白(PvpA)编码基因pvpA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了解鸡毒支原体致病机制、建立新的鉴别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巢式PCR法对41株广东、四川和北京地区临床分离的鸡毒支原体和3株参考株的pvpA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中国临床分离株pvpA的基因变异特征。【结果】所有临床分离株pvpA基因分子特征与强毒株S6,BG44T一致,与疫苗株F36完全不同。临床分离株pvpA基因C-末端DR-1、DR-2区域(第670位~第1056位)GC的含量为53.52%,明显高于鸡毒支原体的平均GC含量;所有临床分离株及S6、BG44T在DR-1和DR-2之间丢失60个碱基。推测该区域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富含脯氨酸,高达30.27%;重复四肽Pro-Arg-Pro-X共出现10次,X为甲硫氨酸6次、甘氨酸1次、天冬酰胺1次、谷氨酰胺2次。而疫苗株F36PvpA只有DR-1区域,与R株相比间隔25肽缺失了24个肽,DR-2区域全部丢失。【结论】临床分离株pvpA基因变异特征与强毒株S6一致,与疫苗株F36的变异特征有显著差异,可以把pvpA基因作为靶标以建立临床鸡毒支原体流行病调查和诊断的新方法。
- 陈继荣曾振灵邓碧琴阎化领李旭宁蒋红霞
- 关键词:鸡毒支原体粘附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