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妍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糖醛
  • 2篇糖醛酸
  • 2篇葡萄糖
  • 2篇葡萄糖醛酸
  • 2篇醛酸
  • 2篇微粒
  • 2篇微粒体
  • 2篇肝微粒体
  • 1篇代谢产物
  • 1篇药物
  • 1篇山柰
  • 1篇山柰酚
  • 1篇生物利用度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药物
  • 1篇通路
  • 1篇通路研究
  • 1篇皮素
  • 1篇葡萄糖醛酸化
  • 1篇葡萄糖醛酸转...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李妍
  • 2篇葛广波
  • 2篇刘树民
  • 2篇孟繁兴
  • 1篇卢芳
  • 1篇贵林
  • 1篇宁静
  • 1篇杨凌
  • 1篇李世阳
  • 1篇何桂元

传媒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草药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淫羊藿次苷Ⅱ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鉴定淫羊藿次苷Ⅱ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并进行制备与结构表征。方法:应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对淫羊藿次苷Ⅱ葡糖醛酸结合代谢途径进行鉴定,并应用重组UGT1A1高效制备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最后经NMR对该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淫羊藿次苷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次苷Ⅱ-7-O-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结论:采用体外孵育方法可以高效特异地制备淫羊藿次苷Ⅱ的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
孟繁兴李妍卢芳刘树民
关键词:人肝微粒体核磁共振
基于淫羊藿次苷Ⅱ代谢行为的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应用体外实验方法筛选淫羊藿次苷II在肝微粒体中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抑制剂,为改善淫羊藿次苷II生物利用度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选择槲皮素、山柰酚、桔皮素、柚皮素、水飞蓟素、草质素、胡椒碱、甘草查尔酮A以及异银杏双黄酮作为抑制剂筛选对象,对以上9种化合物在人肝微粒体、人肠微粒体、大鼠肝微粒体、猴肝微粒体及小型猪肝微粒体中对淫羊藿次苷II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抑制剂分别选择低、中、高3个浓度(1、10、100μmol/L),采用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UFLC)法测定代谢产物生成速率,以UGT代谢酶残余活性评价抑制能力。从中筛选出抑制能力较强的化合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10μmol/L),对其在人肝微粒体中的抑制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并计算IC50及抑制常数(Ki)值。IC50值的测定采用单一底物浓度法,在不同浓度代谢酶抑制剂的孵育体系中,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不同,应用非线性回归分析计算而得。Ki的测定需在孵育体系中设计3~4个底物浓度以及4~5个包括0点在内的抑制剂浓度,抑制动力学类型通过Dixon作图法和Lineweaver-Burk作图法确定,采用二次作图法计算Ki。结果山柰酚、槲皮素及甘草查尔酮A对淫羊藿次苷II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及人肠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在人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抑制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1.01±0.26)、(4.65±0.51)、(5.34±1.00)μmol/L;Dixon作图法及Lineweaver-Burk作图法表明,甘草查尔酮A能够竞争性抑制淫羊藿次苷II在人肝微粒体中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Ki值为0.18μmol/L;槲皮素遵循混合型抑制动力学模型,Ki值为0.23μmol/L;山柰酚符合非竞争型抑制动力学模型,Ki值为0.36μmol/L。结论山柰酚、槲皮素及甘草查尔酮A能够降低淫羊藿次苷II在不同种�
孟繁兴李妍葛广波刘树民
关键词:肝微粒体生物利用度山柰酚槲皮素
阿卡宁的氧葡萄糖醛酸化代谢通路研究
2017年
目的对紫草素的立体异构单体阿卡宁的氧葡萄糖醛酸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和表征。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方法检测阿卡宁和其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将阿卡宁在人肝微粒体(HLM)、人肾微粒体(HKM)以及重组人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中孵育,观察代谢轮廓、筛选参与催化的重组单酶、考察酶动力学;通过相关性分析以及化学抑制实验阐明UGT单酶对阿卡宁的选择性。结果阿卡宁在含尿苷5’-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的HLM孵育中,可以检测到1个UGT代谢产物。UGT单酶筛选发现UGT1A9高选择性催化阿卡宁。酶动力学研究显示在HLM、HKM和UGT1A9中阿卡宁的UGT代谢都呈底物抑制模式,并且表观亲和常数(Km)在3.75~4.50μmol/L。阿卡宁和已知UGT1A9探针底物异丙酚在12例个体人肝中的UGT代谢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为0.88。化学抑制实验显示在HLM中,厚朴酚和尼氟灭酸对阿卡宁的UGT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睾酮、雷公藤红素和尼罗替尼对阿卡宁的UGT代谢均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UGT代谢是阿卡宁(紫草素)在人体的重要代谢途径之一,阿卡宁是人类UGT1A9的一个高选择性探针底物。
何桂元李妍葛广波李世阳宁静贵林杨凌
关键词: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9紫草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