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山东茶园茶新折缘叶蝉形态和生物学研究
- 茶新折缘叶蝉Neovulturnus testacea(Kuoh),同翅目叶蝉科新折缘叶蝉属,是近几年在山东各茶区新发现且危害较为严重的茶园害虫.该叶蝉在山东茶区一年发生3~5 代,在田间(7~9 月份)完成一个世代需要...
- 张艳李程锦唐天成陈珍珍许永玉
- 关键词:发育历期危害症状
- 光周期和温度对大草蛉滞育解除及滞育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自然界重要的天敌昆虫,以预蛹兼性滞育越冬。本研究旨在明确光周期和温度对大草蛉滞育解除及滞育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观测了不同温度(22℃和25℃)和光周期(15L∶9D及9L∶15D)条件下大草蛉预蛹的滞育解除及滞育解除后的蛹期、蛹存活率、成虫鲜重、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以及5℃低温处理对预蛹滞育解除的作用,并分析了滞育持续时间对大草蛉滞育解除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在光周期15L∶9D和9L∶15D下,25℃下大草蛉预蛹期(分别为50.09和49.47 d)显著短于22℃下(分别为80.80和82.20 d)。5℃低温处理极显著延长了大草蛉预蛹期(P<0.01),且缩小了预蛹期的个体差异。22℃下,与非滞育预蛹相比,滞育后预蛹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蛹期和产卵前期显著延长,雌成虫寿命显著缩短,成虫鲜重和单雌产卵量显著下降。22℃,光周期15L∶9D下大草蛉的滞育持续时间为50~170 d,且能影响滞育后发育:随着滞育持续时间的延长,蛹期逐渐延长,雌、雄成虫的鲜重逐渐降低,雄成虫寿命呈先延长后缩短的趋势,蛹存活率、雌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单雌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试验条件下,两种光周期对大草蛉滞育解除、滞育后发育和繁殖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温度是调节大草蛉滞育发育和繁殖的重要因子。较高温度能促进滞育的解除,低温处理能够同步种群的滞育发育。大草蛉的滞育存在生殖代价,滞育持续时间影响滞育解除后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 程丽媛张艳陈珍珍许永玉
- 关键词:大草蛉光周期温度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