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可

作品数:17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玉米
  • 10篇根系
  • 10篇耕作
  • 9篇还田
  • 8篇春玉
  • 8篇春玉米
  • 7篇秸秆
  • 7篇根系分布
  • 6篇土壤
  • 6篇秸秆还田
  • 5篇玉米产量
  • 5篇耕作方式
  • 5篇春玉米产量
  • 4篇水分
  • 4篇水分利用
  • 4篇水分利用效率
  • 4篇利用效率
  • 3篇还田方式
  • 3篇耕作措施
  • 2篇氮素

机构

  • 17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辽宁省农业机...

作者

  • 17篇张文可
  • 16篇齐华
  • 15篇田平
  • 8篇梅楠
  • 6篇王沣
  • 4篇有德宝
  • 2篇马立婷
  • 1篇李从锋
  • 1篇刘琳
  • 1篇王建林
  • 1篇邢静
  • 1篇张姣
  • 1篇周志鹏
  • 1篇杨斌
  • 1篇张宏宇

传媒

  • 4篇玉米科学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7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为探究东北春玉米区不同秸秆行间还田模式的可行性,于2015年在辽宁省铁岭县以全层还田(S0)大田试验为对照,对比研究行间还田(S1)、隔行行间还田(S2)两种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在2015年试...
张文可
关键词: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质根系
文献传递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和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7
2018年
为探究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水肥及根系分布的影响,通过连续两年设置耕作方式(旋耕、翻耕)与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两因素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根系及土壤水肥分布的特性。结果表明:旋耕和翻耕处理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前者显著增加了干旱年份(2015年)0—30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而后者显著降低了10—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紧实度,降低了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了干旱年份30—60cm和湿润年份(2016年)0—60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秸秆还田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幅度分别为9.5%和7.3%,促进了干旱年份0—6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和湿润年份30—60cm土层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干重密度的增加,还提高了0—6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因此,实施旋耕秸秆还田和翻耕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水肥分布,促进深层根系发育,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隋鹏祥张文可梅楠田平王英俨孙悦孟广鑫苏业涵齐华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根系
行间耕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根系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设置旋耕不起垄、行间旋耕、行间隔行旋耕3种耕作模式处理,探明行间耕作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根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丰水年还是枯水年,各处理玉米子粒产量无显著差异。行间旋耕、行间隔行旋耕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增加根系总量和土壤深层根系比例,有利于根系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及养分。在拔节期,除行间隔行旋耕处理光合有效辐射和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速率及光合有效辐射均无显著差异;但在拔节期之后,行间旋耕和行间隔行旋耕处理各项指标均优于旋耕不起垄处理,行间旋耕和行间隔行旋耕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相对于行间旋耕处理,行间隔行旋耕处理更加节约成本,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行间隔行旋耕是一项适宜推广的耕作模式。
张文可安俊朋隋鹏祥田平梅楠王美佳王沣齐华
关键词:玉米生长发育根系分布
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7年
在辽河平原中西部设两年定点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旋耕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显著下降,0~40 cm(2016)土壤容重减小、总孔隙度增加;条带旋耕明显增加了丰水年(2016)玉米产量。秸秆还田显著增加10~20 cm土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其总孔隙度。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干旱年(2015)条带旋耕增产效果最突出。秸秆条带旋耕还田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是适宜推广的秸秆还田和耕作组合方式。
梅楠刘琳隋鹏祥张文可田平王沣苏思慧王美佳孟广鑫齐华
关键词:玉米土壤耕作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质
耕作方式与玉米根系功能及其保护酶活性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根箱模拟方法,研究3种耕作方式(苗带耕作、行间耕作和全层耕作)和两种耕作深度(10 cm、30 cm)对玉米根系空间分布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显著影响玉米根系空间分布状况,深耕可延长行间耕作和全层耕作的根系功能期。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耕作方式间表现为全层耕作>行间耕作>苗带耕作,深耕可增加玉米生育后期(乳熟期)深层土壤中根系SOD活性。行间耕作和全层深耕均延长玉米深层根系功能期和保护酶活性,实现增产(无显著差异)。因此,从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考虑,行间深耕是一种更适宜推广的玉米耕作栽培方式。
马立婷王沣田平杨斌隋鹏祥有德宝梅楠安俊朋张文可齐华
关键词:玉米耕作方式根系功能
秸秆条带还田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土壤水氮及根系分布的影响被引量:22
2018年
为探讨秸秆条带还田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水氮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关系,2015年和2016年在辽宁铁岭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垄间旋耕+秸秆还田(RR+S)、垄间旋耕(RR)、隔行垄间旋耕+秸秆还田(IR+S)和隔行垄间旋耕(IR)4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与不还田处理相比,RR+S和IR+S分别增产6.7%和8.2%,其穗粒数、收获指数均显著增加,但千粒重差异不显著;RR+S和IR+S处理较RR和IR处理,3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提高7.8%和6.1%,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增加6.9%和4.5%。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玉米根长密度增加29.4%和22.7%,其中30~60 cm土层达到显著水平,根冠比降低21.0%和32.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8%和7.0%。垄间与隔行垄间处理间水氮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垄间处理(RR+S和RR)的土壤水、氮在空间上呈"植株中心两侧含量对称分布"状态,而隔行垄间处理(IR+S和IR)则呈"植株中心两侧含量不对称分布"状态。说明秸秆条带还田(RR+S和IR+S)通过优化耕层土壤结构及土壤水氮分布,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但水氮空间分布对产量未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干旱年份(2015年)秸秆条带还田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为东北春玉米高产高效和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安俊朋李从锋齐华隋鹏祥张文可田平有德宝梅楠邢静
关键词:根系分布氮素分布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的研究
<正>【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作物秸秆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年产量超过8亿吨。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目前我国秸秆还田率普遍较低,尤其在东北地区,冬季低温限制作物秸...
田平隋鹏祥张文可梅楠齐华
关键词:秸秆还田旋耕翻耕
文献传递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根系分布和土壤结构的影响
<正>【研究背景】东北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但多年浅旋耕导致土壤紧实、耕层变浅和有机质下降等耕层障碍问题,耕层障碍是限制春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
隋鹏祥张文可梅楠田平齐华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春玉米根系分布土壤结构
文献传递
耕作措施对东北春玉米根系分布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正>【研究背景】由于长期春季浅旋耕作业,造成东北春玉米区土壤结构退化,蓄水保墒能力下降,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采用适宜的耕作方式,确保东北春玉米高产稳产显得尤为必要。前人研究表明,条带耕作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
张文可隋鹏祥田平梅楠齐华
关键词:旋耕翻耕春玉米根系分布水分利用效率
文献传递
弱光胁迫对不同耐密型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耐密型玉米品种中单909和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丹玉405穗期不同遮荫条件下(S0,自然光照;S1,遮荫44%;S2,遮荫66%)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穗期遮荫后,两种类型玉米品种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基部茎节单位长度、干重、穿刺强度、压碎强度、折断力度、产量和穗粒数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下降幅度大于耐密型玉米品种。随弱光胁迫程度的增加,非耐密型玉米品种倒伏率明显高于耐密型玉米品种,非耐密型玉米品种较耐密型玉米品种对弱光反应敏感,千粒重和结实率下降是导致非耐密型玉米品种产量大幅降低的重要原因。
张宏宇齐华谢友荣周志鹏田平张文可
关键词:玉米弱光胁迫茎秆倒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