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图像特征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10月笔者医院经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确诊的19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与无腋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相比,腋下淋巴结转移者在有无边缘毛刺特征、血管指数和腋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等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腋下淋巴结转移与边缘毛刺特征(r=0.351,95%CI:0.246~0.483,P=0.034)、血管分布分级(r=0.402,95%CI:0.193~0.605,P=0.003)、腋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r=0.636,95%CI:0.439~0.824,P=0.00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腋下转移淋巴结在边缘、血管分布分级、皮质厚度等方面有典型的超声声像表现,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 王蓓周娜牟洋翟虹
- 关键词:超声声像图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腋下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各型乳腺增生症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进行分析和分型。结果:小叶增生型97例(48%),实性肿块型48例(24%),典型嚢性增生型32例(16%),乳管扩张型3例(1.5%),混合病变型21例(10%)。有血供者23例(11.4%),其中小叶增生型4例,实性肿块型12例,混合病变型7例;嚢性增生型和乳管扩张型无一例检测到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赵献萍翟虹周娜
-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
- 常规超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列线图对mPTC喉前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mPTC)喉前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PTC并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304例(368个病灶),根据是否发生喉前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收集患者主要临床病理资料和超声影像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喉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制作列线图可视化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对喉前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喉前淋巴结转移组纳入91例(132个病灶),无转移组纳入213例(236个病灶)。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OR=0.937,95%CI:0.921~0.985,P=0.016)为喉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癌结节纵横比≥1(OR=5.451,95%CI:1.852~9.488,P=0.003)、被膜侵犯(OR=3.412,95%CI:1.354~6.895,P=0.015)、非喉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OR=5.532,95%CI:1.968~10.128,P=0.002)为喉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喉前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灵敏度为97.84%,特异度为55.74%。结论基于超声联合临床病理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预测mPTC喉前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无创性量化工具。
- 周娜王蓓徐秀梅乔瑜婷王彪翟虹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超声临床病理特征列线图
- 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对判断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2014-07~2016-10本院经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确诊的19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与无腋下淋巴结转移者相比,腋下淋巴结转移者在有无边缘毛刺特征、血管指数和腋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腋下淋巴结转移与边缘毛刺特征(r=0.351,95%CI:0.246~0.483,P<0.05)、血管分布分级(r=0.402,95%CI:0.193~0.605,P<0.05)、腋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r=0.636,95%CI:0.439~0.824,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在边缘、血管分布分级、皮质厚度等方面有典型的超声声像表现,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 王蓓周娜
-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腋下淋巴结转移
- 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T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弹性成像对桥本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TI-RADS)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T背景下常规超声诊断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患者92例,共100个甲状腺结节;分析术前CEUS及超声弹性成像的造影模式、弹性评分等指标;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CEUS、弹性成像及CEUS联合弹性成像对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CEUS、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的准确率分别为92.00%、91.00%、94.00%;敏感度分别为98.28%、89.65%、89.66%;特异度分别为83.33%、92.85%、100.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06%、94.54%、10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2%、86.67%、87.50%;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89、0.12、+∞;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02、0.11、0.10;约登指数分别为0.81、0.83、0.89;与病理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分别为0.83、0.82、0.87。CEUS与联合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成像与联合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CEUS评分4分为诊断临界点,AUC为0.903,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30%、83.30%、92.00%;以弹性评分3分为诊断临界点,AUC为0.958,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9.70%、92.90%、91.00%;以CEUS与弹性成像联合评分7分为诊断临界点,AUC为0.977,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30%、97.60%、93.00%;联合评分法的敏感度与单独使用CEUS评分法相同,且高于单独使用弹性成像评分法,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均高于单独评分法,联合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效能。结论:CEUS联合弹性成像有助于提高HT背景下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
- 韩旭周娜翟虹
- 关键词:桥本病弹性成像技术甲状腺结节
- 轮转规培生及实习生超声专业带教体会被引量:4
- 2018年
- 超声医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在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需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步入正轨。本院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性三甲医院,住院医师规培生及实习生大部分为中医院校临床专业,少部分为影像专业。中医专业学生影像学知识尤其超声知识欠缺,对超声原理.
- 周娜王蓓徐秀梅翟虹
- 关键词:超声医学实习生带教轮转中医专业学生中医院校
- 高强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血脑屏障对大鼠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高强度超声联合微泡开放血脑屏障对大鼠脑组织的影响及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将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微泡组、微泡+超声照射组),每组5只。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不用超声照射;微泡组大鼠注射造影剂0.2mL,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不用超声照射;微泡+超声照射组大鼠注射造影剂0.2mL,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用超声频率12 MHz的探头(机械指数设置为1.9)照射大鼠脑部颞窗,并用伊文思蓝作为追踪剂,肉眼观察各组大鼠伊文思蓝染色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伊文思蓝荧光红斑情况,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肉眼观察对照组和微泡组大鼠脑组织未见伊文思蓝染色,光镜观察未见脑组织水肿及形态学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脑组织少见红色荧光光斑。肉眼观察微泡+超声照射组大鼠脑组织可见伊文思蓝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脑组织可见多个卵圆形红色光斑,光镜观察可见脑组织水肿,红细胞渗出,个别细胞坏死。结论高强度超声联合造影剂能够成功开放大鼠血脑屏障,同时对大鼠脑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 王蓓周娜徐秀梅翟虹
- 关键词:超声微泡血脑屏障脑损伤
- 超声联合CT对PTC患者早期颈部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早期颈部淋巴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术前经超声联合CT检查的138例PTC影像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比较术前超声、CT与超声联合CT检查的符合率。结果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方法与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超声联合CT诊断总符合率明显优于超声、CT诊断(P<0.05)。病灶直径>1.00cm,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直径≤1.00cm PTC(P<0.05);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诊断PCT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超声联合CT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超声、CT诊断符合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CT诊断符合率优于超声(P<0.05)。结论超声联合CT诊断PTC患者早期颈部淋巴转移具有诊断意义,为患者临床早期发现病情及治疗提供参考。
- 周娜徐秀梅王蓓王彪翟虹
- 关键词:超声CT淋巴转移
- 局部放大功能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2019年
- 目的:探讨超声局部放大功能对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病理结果的89名患者103个结节的常规超声及使用局部放大功能的声像图资料,对常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使用局部放大功能后声像图特征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指标包括结节的边界、边缘形态、内部钙化大大小形态、周边及内部血流。结果:103个微小结节中,恶性结节74例(71.8%),良性结节29例(28.1%),74例恶性结节使用局部放大功能后,病灶边缘的毛刺症、内部微钙化以及血流显示率都明显提高,29例良性结节内部回声及血流模式较常规超声显示的更为清晰。结论:局部放大功能对甲状腺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弥补了常规超声的的不足。
- 徐秀梅翟虹苏娜周娜郭媛洁
- 关键词:超声良恶性
- 超声及MRI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分析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及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术前超声及MRI表现,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的准确率及临床特征。结果:病理结果提示,37例嗜铬细胞瘤中35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术前超声诊断经病理学确诊后的结果显示,嗜铬细胞瘤32例,肾上腺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腺瘤3例,准确率为86.49%;术前MRI诊断经病理学确诊后的结果显示,嗜铬细胞瘤34例,肾上腺皮质腺癌2例,肾上腺腺瘤1例,准确率为91.89%。因此,对术前影像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结果,应考虑与肾上腺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癌、转移瘤及脂肪瘤做鉴别诊断。结论:超声及MRI均能较准确的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进行定位、定性鉴别诊断,而结合二者检查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征象,能够提高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及准确率。
- 王蓓周娜翟虹
- 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超声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