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珊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显像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断层显像
  • 1篇延迟显像
  • 1篇影像
  • 1篇影像技术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方法
  • 1篇正电子
  • 1篇正电子发射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输注泵
  • 1篇中心静脉
  • 1篇中心静脉导管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赵晋华
  • 3篇刘长存
  • 3篇吴珊
  • 2篇赵凌舟
  • 1篇张英
  • 1篇陈香
  • 1篇高艳
  • 1篇宋建华

传媒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ET自动给药系统联合耐高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18)F-FDG显像中的临床应用
2023年
目的评价PET自动给药系统联合耐高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注射^(18)F-FDG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交替入组的方法分为耐高压PICC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8.4±16.7)岁]和外周静脉注射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50.4±14.7)岁]。将PET自动给药系统分别连接提前建立的耐高压PICC和外周静脉穿刺的注射通道,完成^(18)F-FDG注射,行常规PET/CT显像;记录患者血糖、体质量、处方剂量和注射剂量,测量2组肝脏和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SUV_(max),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判读耐高压PICC组患者^(18)F-FDG注射后耐高压PICC尖端位置。结果耐高压PICC组和外周组患者肝脏SUV_(max)分别为2.54±0.50和2.57±0.31,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SUV_(max)分别为1.68±0.25和1.63±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37、-0.78,P值:0.716、0.441)。2组患者的血糖、体质量、处方剂量和注射剂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值:0.00~0.13,均P>0.05);注射剂量/处方剂量比值分别为0.9983±0.0073和0.9976±0.0165,注射精度高;导管末端无明显药物残留,显像质量无差别。耐高压PICC组患者注射后导管末端位置均位于T5~T8水平,符合耐高压PICC置管规范。结论PET自动给药系统联合耐高压PICC注射^(18)F-FDG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减少注射穿刺次数。
戚勤励赵凌舟陈栋晖周兴梅刘长存吴珊张英赵晋华
关键词:输注泵中心静脉导管静脉内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影像学方法在淋巴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淋巴瘤通过放化疗可获得很高的治愈率。治疗过程中,疗效评估对于评价或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基于病灶形态学改变的传统影像学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评估淋巴瘤疗效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结合水分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从分子水平反映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是一种功能成像新技术;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将肿瘤的代谢与形态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瘤患者的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可较其他影像学技术更准确的评估疗效;PET/MRI技术在淋巴瘤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其临床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吴珊高艳刘长存赵凌舟赵晋华
关键词:淋巴瘤疗效评估影像技术
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8)F-FAPI与^(18F)-FDG PET/CT显像比较1例
2023年
患者女,58岁,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余伴消瘦"就诊。胃镜提示胃多发病变,淋巴瘤可能。病理:考虑为小B细胞性淋巴瘤,倾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图1):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CD20(+),CD19(+),CD3(-),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约30%+),B淋巴细胞瘤-6(B-cell lymphoma-6,Bcl-6;-),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SOX11(-),CD5(-),CD10(少量+),CD23(部分+),Kappa(+),Lambda(少数+)。碳13呼气试验阴性。为明确淋巴瘤分期行PET/CT(美国GE公司Discovery STE型)显像。^(18)F-FDG(本科室自行制备,放化纯>95%)PET/CT结果(图2A~2C)示胃体上段后壁及胃窦前壁多发局部增厚区,大小分别约1.9 cm×1.2 cm×2.3 cm、4.3 cm×0.8 cm×3.2 cm,黏膜面不规整,FDG摄取不同程度增高,SUV max分别为5.3和4.0,延迟显像SUV max为5.1和4.1。胃窦旁大网膜数枚结节影,最大径约1.0 cm,FDG摄取轻度增高,SUV max为2.1,延迟显像SUV max为2.0(图2D)。全身其余各部位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骨髓摄取未见异常。患者知情同意后入组^(18)F-AlF-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1,4,7-triazacyclononane-1,4,7-triacetrcacid,NOT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FAPI)-46(简称^(18)F-FAPI)(本科室自行制备,放化纯>95%,前体NOTA-FAPI-46由南昌探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PET/CT显像临床试验,结果(图3A~3C)示胃壁多发增厚区FAPI摄取轻度增高,SUV max为2.3,延迟显像SUV max为2.1。胃窦旁大网膜结节FAPI摄取未见异常(图3D)。
陈香宋建华刘长存韩磊吴珊张锐赵晋华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延迟显像结节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