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雪利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新种质
  • 2篇种质
  • 2篇小麦
  • 2篇基因
  • 1篇蛋白亚基
  • 1篇冬小麦
  • 1篇性状
  • 1篇亚基
  • 1篇衍生系
  • 1篇披碱草
  • 1篇细胞学
  • 1篇细胞学鉴定
  • 1篇小麦新种质
  • 1篇麦谷蛋白
  • 1篇麦谷蛋白亚基
  • 1篇抗白粉病
  • 1篇抗白粉病基因
  • 1篇谷蛋白
  • 1篇谷蛋白亚基
  • 1篇附加系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吉万全
  • 3篇王长有
  • 3篇刘雪利
  • 2篇王秋英
  • 1篇赵宁娟
  • 1篇韩静然
  • 1篇薛秀庄
  • 1篇赵毓
  • 1篇马莹莹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普通小麦-Elymus rectisetus衍生系的细胞学鉴定及其特征特性研究
2008年
利用细胞学方法对2个普通小麦-Elymus rectisetus(Nees in Lehm)A.Lve et Connor衍生系1059A1和1063A1进行了鉴定,并对它们的细胞学稳定性、白粉病抗性、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和植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2个衍生系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已经基本稳定,根尖体细胞含有44条染色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与普通小麦亲本Fukuhokomugi杂交F1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0Ⅱ+3Ⅰ。结果表明,它们均为普通小麦-E.rectisetus异代换-附加系。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种异代换-附加系高感白粉病。2种异代换-附加系及亲本的SDS-PAGE分析表明,它们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Fukuhokomugi相同。
王长有王秋英吉万全薛秀庄刘雪利
关键词:披碱草细胞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冬小麦新种质N0238D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N0238D是一个株高54.00 cm的矮秆冬小麦新种质,为了明确其矮秆性状的遗传规律,对该种质进行了遗传分析和赤霉酸敏感性鉴定。用高秆品种中国春(株高126.00 cm)、阿勃(株高114.00 cm)与N0238D杂交,并用N0238D回交,F1代株高均接近或稍高于中亲值,F2代株高分离为矮秆、半矮秆、高秆三种类型,分离比例均为1∶2∶1,同时有超亲分离存在。BC1F1代矮秆植株数和半矮杆植株数的分离比例均符合1∶1,结果表明,N0238D的矮秆性状由1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赤霉酸测定试验表明,该矮秆种质为赤霉酸不敏感型。
韩静然王长有赵宁娟吉万全赵毓刘雪利
关键词:冬小麦赤霉酸矮秆基因
小麦新种质N95175抗白粉病基因的SSR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为明确小簇麦新种质N95175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效应和基因位点,采用常规分析法结合SSR技术进行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研究。抗性基因常规分析结果表明,N95175分别与高感白粉病普通小麦品种陕160和陕优225两个杂交组合的F1均现高抗,F2抗感植株比例分别为115∶43和111∶48,经χ2检验,符合3∶1的显性单基因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即该抗白粉病基因为显性单基因遗传。利用208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N95175×陕优225的F2抗感分离群体分析结果表明,Xgwm570和Xwmc553均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3.38和12.03 cM。Xg-wm570和Xwmc553两者之间在两群体中的遗传距离为3.74 cM。利用两引物对N95175×陕160组合F2代进行标记验证分析,分析结果与接种后调查结果符合率为89.24%。根据Xgwm570和Xwmc553在小麦染色体的位置,将N95175的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在6A染色体上。
马莹莹王长有吉万全王秋英刘雪利
关键词:小麦新种质SSR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