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耐药
  • 2篇基因
  • 1篇单胞菌
  • 1篇伤患者
  • 1篇烧伤
  • 1篇烧伤患者
  • 1篇铜绿
  • 1篇铜绿假单胞
  • 1篇铜绿假单胞菌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耐药基因
  • 1篇耐药性
  • 1篇耐药性检测
  • 1篇耐药株
  • 1篇克雷伯菌
  • 1篇呼吸道感染
  • 1篇基因分
  • 1篇基因分布
  • 1篇基因突变

机构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张家口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韩博
  • 1篇额尔敦高娃
  • 1篇董燕
  • 1篇白永强
  • 1篇任常军
  • 1篇王娜
  • 1篇孟令敏
  • 1篇郝玲
  • 1篇魏伟
  • 1篇李铁志
  • 1篇邢亮

传媒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2011-2013年河北地区医院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oprD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以指导烧伤患者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体外药敏试验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然后进行oprD基因的PCR扩增,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对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药敏试验中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均为6mm,即该菌对上述抗生素均具有耐药性。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头孢吡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范围分别为6~22mm、6~20mm、6~20mm,6~28mm,6~22mm和6~32mm,即该菌对这6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美罗培南最大抑菌直径为28mm,环丙沙星为32mm,可优先用于治疗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通过PCR扩增oprD基因,其大小为1 340bp;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株oprD基因测序,在279位发生C→G的碱基替换,302位发生T→C的碱基替换,334位发生A→G的碱基替换,350位发生T→C的碱基替换,380位发生A→G的突变。结论 oprD基因缺失或其基因片段上的碱基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密切相关,可供烧伤患者感染的临床治疗及抗生素使用提供指导。
白永强韩博邢亮孟令敏魏伟
关键词: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
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布及耐药性检测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检测儿科患者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治疗中的抗生素合理选用。方法从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132株,鉴定后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然后对菌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药敏试验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小诺霉素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依次为62.12%、75.76%、81.06%,84.85%和79.55%。PCR扩增显示,aac(3)-I、aac(6′)-Ib、ant(3′′)-II和ant(2′′)-I基因大小分别为169、519、284和320bp。132株儿科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4株检出携带有不同方式的此类基因。其中单独携带aac(3)-II、aac(6′)-Ib、ant(3′′)-I和ant(2′′)-I基因的分别有12、8、3和2株;携带两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菌株有两种:aac(3)-II基因+aac(6′)-Ib基因16株,aac(3)-II基因+ant(2′′)-I基因7株;携带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菌株有两种:aac(3)-II基因+aac(6′)-Ib基因+ant(3′′)-I基因2株,aac(3)-II基因+aac(6′)-Ib基因+ant(2′′)-I基因2株;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都存在的有2株。结论儿科患者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耐药,与普遍携带氨基糖甙类修饰酶基因有关。治疗该菌感染时不建议将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小诺霉素5种糖苷类抗生素作为首选药物单独使用,应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王娜韩博郝玲任常军额尔敦高娃董燕李铁志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儿科呼吸道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