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迪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海温
  • 3篇暖池
  • 3篇热带
  • 3篇西太平洋
  • 3篇西太平洋副热...
  • 3篇副热带
  • 3篇副热带高压
  • 2篇热通量
  • 2篇温场
  • 2篇海温场
  • 2篇海温异常
  • 2篇SSTA
  • 2篇赤道
  • 1篇东太平洋
  • 1篇冬季气温
  • 1篇冬季气温异常
  • 1篇汛期
  • 1篇汛期降水
  • 1篇汛期降水预测
  • 1篇涛动

机构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陈迪
  • 5篇陈锦年
  • 3篇左涛
  • 2篇高山红
  • 1篇高山

传媒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及其对热带太平洋和印南暖池海温异常响应的研究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乃至东亚气候变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天气系统,它对我国和东亚各国的夏季汛期降水的异常分布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我国华南地区春季和长江流域以及华北地区夏季干旱和洪涝灾害具有严重影响,近十几年来我国极...
陈迪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
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暖池海温场的协同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本文应用Hadley Center提供的全球最新海表温度资料,分析探讨了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简称印-南)暖池区域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SSTA和印-南暖池区域SSTA对副高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它们二者对副高变化存在协同作用的影响。前者对副高的影响始于超前一年的春季,持续到当年的春季。后者则始于前冬,持续到当年的夏季。赤道东太平洋SSTA对副高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经向环流影响所致,印-南暖池区域SSTA对副高影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经向环流和水汽输送,前者主要体现在对对流层中低层经向Hadley环流的影响,而后者主要体现在对对流层低层经向季风环流及其伴随的水汽输送的影响,它们二者对副高的影响机理存在不同。作者提出了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南暖池区域SSTA对副高存在协同影响作用,并通过最优子集回归分析,建立了副高异常变化的预测模型,对2015年5-8月副高强度进行了预测,其结果是5-8月的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扣除超强台风的影响,预测结果正确,由此可以认为,本文建立的预测模型是可靠的。这一工作的特点是强调了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南暖池的协同作用对副高持续性的影响,为副高异常变化及其降水的预测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陈迪高山红陈锦年高山
关键词:赤道东太平洋SSTA最优子集回归
印太暖池区域海温异常与北极海冰变化的联系被引量:3
2016年
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海洋表层海温和印太暖池区域海表温度的长期变化特征,探讨了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印太暖池)海表温度异常(SSTA)与北极海冰快速消融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百年来全球SSTA呈现缓慢升高,但期间也存在年际变化的波动,近10年来全球SSTA升高有减缓的趋势,印太暖池区域的SSTA长期变化与全球基本一致。而北极海冰覆盖率自20世纪80年代初由正距平转换为负距平,且以-1.5%/10 a的速度快速减少,每年7—10月的海冰覆盖率减少速度最快,分别为-2.6%/10 a、-2.8%/10 a、-3.0%/10 a和-2.5%/10 a。由相关分析可知,北极海冰覆盖率的快速减少与印太暖池区域SSTA变化存在密切联系,它们之间存在准两年的显著相关。这种联系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北极涛动(AO)作为桥梁来完成的。采用回归分析,首次建立了夏秋季北极海冰变化与印太暖池区域SSTA之间的预报方程,并对未来两年北极海冰的变化进行了预测试验,2015年和2016年6—10月北极海冰覆盖率异常变化均为-6.16%,仍为快速减少的两年。这一工作对北极海冰变化的深入研究和预测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迪高山红陈锦年
关键词:SSTA北极涛动
概率统计分析在青岛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对青岛地区多年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相关分析发现青岛地区汛期降水与前期黑潮区域海气热通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前期(超前20个月)黑潮区域海气热通量出现较常年偏多(少)时,后期青岛地区汛期降水将会出现偏多(少)的趋势,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对青岛地区2012年汛期降水进行的预测结果表明,青岛汛期降水为正常略偏少。
陈迪陈锦年左涛
关键词:概率统计汛期降水海气热通量
南海区域潜热通量变化与华北、东北冬季气温异常的关系
2013年
为探讨中国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冷冬,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出的海洋和大气参数,采用海气热通量算法(COARE3.0)计算得到亚印太海区潜热通量。分析研究了南海区域潜热通量变化和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南海区域潜热通量和冬季气温异常变化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尤其是中国冬季气温在上世纪1970s代末-1980s代初出现一次突变过程,由较常年偏低转为偏高,中国北方的增温幅度高达2℃,南方的增温幅度较小,甚至出现降温现象。由进一步分析可知,中国南海区域潜热通量与华北、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当超前16个月潜热通量出现异常偏大(小)时,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冬季气温将会出现异常偏低(高)的趋势。这种关系的揭示将对中国北方冬季气温异常变化的预测具有实用价值。为此,根据它们二者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和东北地区冬季气温的预测方程,对2014年冬季气温进行了预测,将会出现较常年偏暖。
陈迪陈锦年左涛
关键词:潜热通量冬季气温异常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场的联系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的多年统计分析,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副高面积和强度均存在3~4a和11~14a显著周期,副高西伸脊点存在3~5a和准13a显著周期。副高面积和强度变化基本一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西伸脊点与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则存在负的相关关系。赤道太平洋不同经度的SST与副高变化存在明显的差异,赤道中太平洋SST异常与副高变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东太平洋相对偏弱,而西太平洋呈现相反的相关关系。由此可以认为,赤道中太平洋异常SST变化是影响副高变化的关键区域。根据它们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它们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对2013年春夏季副高的强度和西伸脊点位置变化进行了预测,为2013年我国汛期降水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迪陈锦年左涛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