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秀丽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影像
  • 3篇血管
  • 3篇眼底
  • 3篇影像学
  • 3篇影像学特征
  • 3篇综合征
  • 2篇断层扫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眼底血管
  • 2篇眼底血管造影
  • 2篇眼科
  • 2篇荧光
  • 2篇荧光素
  • 2篇荧光素眼底血...
  • 2篇造影
  • 2篇视盘
  • 2篇视盘玻璃疣
  • 2篇相干断层扫描
  • 2篇埋藏
  • 2篇脉络膜

机构

  • 10篇山东省眼科研...
  • 2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济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1篇陈秀丽
  • 9篇徐海峰
  • 4篇应良
  • 3篇原公强
  • 2篇李滢
  • 2篇郇彦卫
  • 1篇董晓光
  • 1篇王怀华
  • 1篇吴洁
  • 1篇孙晓蕾
  • 1篇曾繁星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的眼科影像学特征分析
陈秀丽应良原公强徐海峰吴浩郇彦卫李滢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确诊为PCV的174例(206眼)患者的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相干光断层成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果,并进一步分析。结果眼底表现:橘红色病灶146眼(70.9%),斑片状视网膜出血79眼(38.3%),硬性渗出71眼(34.5%),玻璃膜疣8眼(3.9%)。FFA表现:144眼(70.0%)早期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晚期呈强度不均的斑驳状强荧光斑片;49眼(23.8%)表现为大片遮蔽荧光;色素上皮脱离为99眼(48.1%)。ICGA表现:息肉样强荧光位于黄斑区149眼(72.3%),视盘区20眼(9.7%),血管弓区19眼(9.2%);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149眼(72.3%);晚期地图样强荧光110眼(53.4%)。OCT表现: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呈扁平波纹状隆起,RPE层与Bruch膜之间可见中至高的反射信号68眼(41.5%);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表现为RPE层较高隆起,其下可见中高反射和(或)出血(浆液)信号64眼(39.0%)。结论 PCV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病灶为其眼底特征;FFA造影早期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晚期呈强度不均的斑驳状强荧光斑片,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多见;ICGA造影表现为息肉样强荧光,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和晚期地图样强荧光,息肉样病灶多位于黄斑部;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OCT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Bruch膜之间的中高反射信号。
王怀华曾繁星孙晓蕾陈秀丽徐海峰
关键词: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成像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的眼科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患者的眼科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青岛眼科医院确诊为VKH综合征的50例(100眼)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部B型超声等眼科影像学检查结果,观察VKH综合征患者眼部的医学影像学特征。结果 FFA检查提示94眼造影早期视盘呈边界不清强荧光,晚期增强,早期后极部多处点状强荧光,晚期多灶性荧光渗漏,呈墨渍样扩大并彼此融合,其中85眼后期形成多灶性、大小不一的泡状荧光积存,7眼伴斑驳状荧光,9眼见条状低荧光。OCT检查发现85眼表现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多灶性渗出性脱离,9眼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局限性渗出性浅脱离,8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多灶性脱离、渗出不明显但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波浪样隆起。眼部B超检查发现100眼均表现为后极部脉络膜弥漫性增厚,65眼见玻璃体内大量细小弱回声点,96眼见视盘隆起,85眼见后极部多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并累及黄斑区,10眼伴周边部睫状体脉络膜扁平脱离,3眼仅见黄斑区视网膜局限性浅脱离。结论 VKH综合征患者的FFA、OCT、眼部B超等影像学检查均有特征性表现,根据患者眼部及全身情况,合理选用上述检查,可提高VKH综合征的确诊率。
陈秀丽应良原公强董晓光
关键词:葡萄膜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A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态变化,并探讨OCTA在诊断该类疾病以及在判断预后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在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的CNV患者17例(17眼)。所有患者常规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以及OCTA等检查,对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或康博西普)0.05ml,治疗后每个月随访1次,采用OCTA观察CNV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BCVA和SD-OCT显示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BCVA(LogMAR)为0.69±0.35,治疗后改善到0.49±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1,P=0.003)。CMT由治疗前的(363±66)μm下降到了治疗后的(302±6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7,P=0.001)。OCTA显示,抗VEGF治疗后所有患者CNV密度呈不同程度降低;部分患者CNV基本消失,神经上皮层脱离与水肿减轻甚至消失;部分患者虽仍存在粗大的异常血管,但神经上皮层脱离与水肿已完全消失。1例患者虽神经上皮层水肿消失,但仍存在边缘血管吻合,随访3个月复发。结论:OCTA能够清晰显示抗VEGF治疗后CNV的形态变化,可作为临床上CNV的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估的可靠工具。
周丽吴培培徐晶陈秀丽徐海峰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半量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长期疗效观察
徐海峰陈秀丽徐晶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中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的OCT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的黄斑部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uter retinal tubulation,ORT)的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90例(478眼)湿性AMD患者的黄斑部OCT图像,对ORT的发生率、形态、大小、数量、位置及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78眼中有38眼黄斑部存在ORT,ORT发生率为7.95%;ORT主要存在于外层视网膜,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高反射环,其内呈低反射或点状高反射;ORT的长度为73~3230μm,高度为73~183μm,每张OCT图像可见1~4个ORT。38眼中15眼曾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治疗后2~4个月黄斑部视网膜水肿减轻或消失,大多数患者ORT大小、位置无明显变化,仅1眼ORT内高反射物质较治疗前减少。结论部分湿性AMD患者黄斑部可见ORT,这些结构不同于视网膜囊样水肿,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后结构变化不明显或无变化。
陈秀丽石德鹏徐海峰应良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抗VEGF药物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青岛眼科医院227例应用抗VEGF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眼科医院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的227例应用抗VEGF药物的患者,根据所患疾病的种类、数量以及应用抗VEGF药物的次数进行统计...
石德鹏吴培培冯程程陈秀丽徐海峰
埋藏型视盘玻璃疣患眼的临床特点及眼底影像特征
陈秀丽徐海峰
单眼视乳头水肿1例
患者男性,50岁,主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余于2017年2月22日就诊我院.2016年7月22日患者因右眼视物模糊半年到当地医院就诊,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1.0,眼底检查:右眼视乳头水肿.
陈秀丽徐海峰
关键词:视乳头水肿视神经鞘脑膜瘤
埋藏型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征
陈秀丽徐海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