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态MRI
  • 1篇诊断价值研究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含量
  • 1篇内脏脂肪
  • 1篇内脂
  • 1篇盆底
  • 1篇盆底痉挛综合...
  • 1篇皮下
  • 1篇皮下脂肪
  • 1篇综合征
  • 1篇痉挛
  • 1篇绝经后女性
  • 1篇骨髓
  • 1篇腹内脂肪
  • 1篇病变

机构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2篇陆燕
  • 1篇文峰
  • 1篇王煜莹
  • 1篇谢禹昌
  • 1篇王永兵
  • 1篇赵振国
  • 1篇顾强
  • 1篇李刚
  • 1篇唐小彬

传媒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绝经后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腹内脂肪组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髓脂肪含量与内脏脂肪(VAT)、皮下脂肪组织(SAT)及其比值的相关性。方法绝经后健康女性受试者37例(年龄50~68岁)行L3椎体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扫描获得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腹部(以L4为水平)横断位T1WI成像以定量VAT及SAT,并计算VAT/SAT。评价MRI两次重复扫描可重复性及不同观察者测量值的一致性,多元回归分析FF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L3椎体FF值测量可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为2.86%,而SAT及VAT CV分别为1.45%、2.29%。不同观察者间测量SAT及VAT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935(P均〈0.001)。FF值与VAT(r=0.598)、SAT(r=-309)、VAT/SAT比值(r=492)、年龄(r=0.327)、绝经年数(r=0.401)、BMI(r=-0.332)存在一定相关性(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VAT(Sβ=0.417,P〈0.001)及VAT/SAT(Sβ=0.398,P=0.009)是FF值的独立负性相关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骨髓脂肪含量与内脏脂肪组织有关。
唐小彬赵振国文峰顾强陆燕
关键词:内脏脂肪皮下脂肪
X线排粪造影与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对盆底痉挛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X线排粪造影与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对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X线排粪造影诊断为盆底痉挛综合征的26例患者进行多参数盆底动态MRI检查,并对比分析X线和MRI的测量数据及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方法测量耻骨直肠肌痉挛压迹(PRMI)力排长度、肛直角静息值、肛直角力排值、肛直角改变值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X线测量PRMI深度为(32.86±8.78) mm,较MRI测量的深度(28.86±7.61) mm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种方法诊断26例SPFS患者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发现:在诊断SPFS伴会阴下降(PD)存在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66;在诊断耻骨直肠肌肥厚症(PRMH)、SPFS伴直肠前突(RC)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06、0.698;诊断SPFS伴小肠疝(EC)或乙状结肠疝(SC)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288;MRI在诊断SPFS伴内脏下垂(SP)时有优势,检出病例6例,X线排粪造影未检出相应病例。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诊断SPFS,且在诊断SPFS伴PD、PRMH、SPFS伴RC有较高一致性,多参数盆底动态MRI分辨率更高,可以作为诊断盆底痉挛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复合型病变的补充。
丁俞江王永兵李刚谢禹昌陆燕王煜莹
关键词:盆底痉挛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