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珊

作品数:4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土壤
  • 2篇陕北黄土区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区
  • 2篇沟壑
  • 1篇地貌
  • 1篇养分
  • 1篇养分流
  • 1篇养分流失
  • 1篇容重
  • 1篇土壤大孔隙
  • 1篇土壤结构
  • 1篇土壤孔隙
  • 1篇土壤侵蚀
  • 1篇土壤容重
  • 1篇内陷
  • 1篇坡面
  • 1篇侵蚀地
  • 1篇侵蚀地貌
  • 1篇丘陵

机构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金珊
  • 3篇贾玉华
  • 3篇郭成久
  • 3篇董爽
  • 1篇肖波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陕北黄土区切沟内陷穴发育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对陕北黄土区六道沟流域切沟内陷穴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探讨陷穴的发育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陷穴主要形态类型有浅碟形、漏斗形、竖井状以及葫芦状,其断面形态接近于圆形或椭圆形,陷穴形态规模相对偏小,处于成熟期的比例达72.8%;陷穴长轴、短轴和深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长轴和短轴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陷穴主要发育位置为沟道中上游及支沟沟头处,多与黄土桥和跌水相伴而生;切沟为陷穴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条件,陷穴亦可促进切沟进一步发展。上述结果完善了切沟内陷穴的发生发育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为深入认识陷穴侵蚀机理,进一步研究陷穴侵蚀状况、陷穴与切沟发育关系以及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等提供了基础。
金珊贾玉华郭成久董爽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黄土沟壑区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大孔隙特征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切沟沟底、沟缘和坝地侵蚀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同,通过采集三种地形条件的原状土柱,利用CT扫描手段揭示土壤大孔隙随地形和深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三种地形条件对土壤大孔隙参数具有显著影响;与已有结果相比,地形条件对土壤大孔隙参数的影响弱于植被的作用;(2)不同土层(厚50 mm)大孔隙参数差异显著,沟缘土壤大孔隙度均值和变异系数在102 mm深度具有上下分异明显的特点;(3)大孔隙数分别与黏粒含量和饱和导水率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沟底土壤大孔隙的连通性较沟缘和坝地更好。沟底和沟缘土壤的大孔隙通道主要受植物根系作用影响,坝地土壤大孔隙受长期淤积和水分渗透作用影响,上述因素造成三种地形条件土壤大孔隙特征产生差异。
鞠忻倪贾玉华甘淼金珊肖波
关键词:黄土高原CT扫描土壤结构土壤孔隙
土壤容重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为深入了解土壤容重对黑土区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试验基地,采用室内人工模拟天然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容重条件下的黑土坡面养分流失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是影响坡地溶质迁移以及坡面降雨产流产沙的重要因素。土壤容重在0.8~1.3g/cm^3间变化时,随泥沙流失的养分与径流水样中养分的流失呈现出相似规律。随着容重增大,径流系数变大,产流时间提早,入渗率减小,溶质(N、P、K)的流失量增加。在产流初期,径流强度增加显著,径流硝态氮衰减速率快,10min内基本达到本底值,同一时段径流水样中PO_4^(3-)-P和K^+浓度升高,而产流后期,溶质浓度含量由于土壤发生面蚀甚至沟蚀而随容重呈相反变化。土层湿润锋深度随容重增大而变浅,容重为0.8g/cm^3时,湿润锋可达15cm,容重为1.4g/cm^3时,仅淋失到地表11cm深处,且表层土壤容重对硝态氮在土层中流失的影响大于对速效磷和速效钾流失的影响。当容重增大至1.4g/cm^3时,土壤结构坚实,养分浓度有所降低,流失量小,土壤流失情况减弱,说明采用适当的耕作措施改变表层容重可有效控制土壤侵蚀的发生。通过数学模拟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幂函数是较为适于模拟黑土区溶质流失变化过程的模型。
沈奕彤郭成久金珊董爽
关键词:土壤容重模拟降雨养分流失
陕北黄土区流域分水线土壤干层分布被引量:10
2017年
陕北黄土区切沟密集,地形支离破碎,地形与植被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状况较为复杂。通过长期定位观测深剖面土壤含水量,分析了流域分水线深层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干层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季0~3 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生长季后1.2 m以上土层亏缺水分得到补充,但该深度以下土壤水分含量未得到恢复,其中2.6~6.4 m深度范围缺水严重,流域分水线土壤水分含量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各观测点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分布曲线、极值出现深度和干层深度范围不同,剖面干层随各分水线走向表现出不连续分布的特点;分水线干层平均起始深度为2.03 m,厚度为0.4~8 m,干层土壤含水量均值为9.03%,干层厚度与起始深度和干层土壤含水量均呈负相关关系。比较而言,陕北黄土高原干层发育严重程度较突出。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土壤水资源分布及土壤水库功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董爽李同川郭成久贾玉华贾玉华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地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