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鹏 作品数:10 被引量:59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技术初步实践:MitraClip治疗二尖瓣反流多中心早期结果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MitraClip系统中国上市后在国内患者中的早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应用MitraClip系统完成经导管缘对缘手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2例,中位年龄70(47~86)岁,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为3+级患者10例(27.8%),4+级患者26例(72.2%)。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毕即刻二尖瓣反流程度较前至少下降2+级,术后3 d二尖瓣反流程度≤2+级患者占91.7%。术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术后二尖瓣前向流速、峰值压差均较术前增快,术后3 d二尖瓣跨瓣平均压差较术毕即刻有所增加(P<0.001)。术中2例患者出现急性心包积液,穿刺引流后好转。结论MitraClip系统在中国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二尖瓣反流,与国外研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早期结果令人满意。 高漫辰 段福建 张戈军 谢涌泉 王首正 胡晓鹏 胡晓鹏 胡海波 骆志玲 潘家华 张旌 张旌 熊辉 宋会军关键词:二尖瓣反流 MITRACLIP 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的结果对比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夹层和Ⅲ型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eBakeyⅠ型患者47例(Ⅰ型组),DeBakeyⅢ型患者83例(Ⅲ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早期结果、中期生存和再干预情况。结果术后30 d,全组死亡9例(6.9%),其中Ⅰ型组5例(10.6%),Ⅲ型组4例(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3,P=0.370)。Ⅰ型组和Ⅲ型组术后早期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38.3%比51.8%;χ^2=2.199,P=0.138)、5年生存率[(81.7±5.9)%比(87.2±4.2)%;χ^2=0.483,P=0.487]和5年免于再干预结果[(84.5±6.7)%比(85.5±4.8)%;χ^2=0.010,P=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外科治疗DeBakeyⅠ型和Ⅲ型夹层合并TAAA的早期和中期结果相似,今后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马明星 常谦 于存涛 舒畅 钱向阳 孙晓刚 马琼 魏波 胡晓鹏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胸腹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行迷宫手术和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壁严重钙化二例 被引量:2 2013年 1临床资料
病例一:男性.66岁,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AF),于1995年在外院行经典迷宫手术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2002年患者再次出现心慌、气短表现,检查提示:人l丁生物瓣毁损,二尖瓣中大量反流。2006年因AF,长间歇,放置永久起搏器。2009—06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二尖瓣置换术。术中发现整个左心房被增厚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所覆盖,质硬,局灶钙化, 潘世伟 胡晓鹏 张旌 孙寒松 胡盛寿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钙化 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患者156例,ARF诊断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病组织标准。依据是否发生术后ARF分为ARF组和无ARF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F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男性111例(71.2%)、女性45例(28.8%),年龄19~65岁,平均(40.4±10.9)岁。其中主动脉夹层者130例(83.3%)、动脉瘤者22例(14.1%)、假性动脉瘤者4例(2.6%),合并马凡综合征58例(37.2%),CrawfordⅠ型者6例(3.8%)、CrawfordⅡ型者128例(82.1%)、CrawfordⅢ型者20例(12.8%)、CrawfordⅣ型者2例(1.3%),主动脉破裂者3例(1.9%),急诊手术6例(3.8%)。术后30 d死亡9例(5.8%),永久脊髓损伤8例(5.1%)。术后36例(23.1%)发生ARF,18例(11.5%)需要透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37,95%CI=1.113~6.250,P=0.028)、术中悬浮红细胞用量≥6 U(OR=5.508,95%CI=2.144~11.930,P=0.000)和二开止血(OR=3.529,95%CI=1.298~9.590,P=0.013)为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术中悬浮红细胞用量≥6 U和二开止血是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后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明星 常谦 于存涛 舒畅 钱向阳 孙晓刚 魏波 胡晓鹏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瘤 急性肾功能衰竭 迷宫术后和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壁严重钙化二例 目的:报道迷宫术后和射频消融术后造成心房壁严重损伤方法与结果:病例一:男性,66岁,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AF),于1995年在外院行经典迷宫手术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2002年患者再次出现心慌、气短表现,检查... 潘世伟 胡晓鹏 张旌 孙寒松 胡盛寿改良三尖瓣成形术对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改良Cosgrove-Edwards(CE)三尖瓣成形术对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I)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2002-08至2007-12,连续对51例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合并中量以上反流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矫治。2004年以前的患者,采用经典的CE三尖瓣成形术(CE组,n=14);2004年后的患者,采用CE改良术(改良CE组,n=37)。51例患者根据术中发现,单纯三尖瓣瓣环扩大的为非风湿者(n=37),同时合并风湿性改变的为风湿者(n=14)。术后50例存活患者获得远期随诊,平均术后随诊时间为(47.08±22.08)个月。结果:三尖瓣成形效果的比较①改良CE组与CE组比较,术后三尖瓣瓣环直径[(26.2±1.7)mm vs(27.7±2.0)mm]、三尖瓣成形环的尺寸(28.1±2.1 vs 29.5±1.5)均缩小,术后1周左右残余三尖瓣中量反流的发生率降低(2.7%vs 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风湿者与非风湿者三尖瓣成形结果比较:术前既往瓣膜手术史的发生率高(50.0%vs 13.5%),舒张期三尖瓣流速增加[(1.4±0.4)m/s vs(0.9±0.2)m/s],肺动脉收缩压降低[(54.6±22.2)mmHg vs(72.5±22.6)mmHg,1 mmHg=0.133 kPa],三尖瓣瓣环直径[(37.0±6.2)mm vs(48.2±8.3)mm]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三尖瓣成形术即选择性小号人工瓣环成形方法,对于继发性TI治疗效果良好;同时继发性TI是一种进行性病变,对其矫治,也应个体化,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潘世伟 胡盛寿 王巍 郑哲 胡晓鹏 孙寒松 许建屏 李鹏 汪胜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 成形术 马凡综合征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及早中期结果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MFS)合并胸腹主动脉瘤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MFS组(n=58)和非MFS组(n=9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早期结果和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MFS组患者较非MFS组更年轻(32比45岁,t=9.603,P=0.000),有家族史者更多(19%比0,χ^2 =19.996,P=0.000),男性和吸烟者比例更低(55.2%比80.6%,χ^2=11.489,P=0.001;13.8%比46.9%,χ^2=17.686,P=0.001)。两组在急诊手术比例、预防性脑脊液引流、手术时间、术中循环管理方式、术中用血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FS组的术后30 d死亡率明显低于非MFS组(0比9.2%,χ^2log-rank=5.616,P=0.018)。两组在脊髓损伤、肾功能衰竭、呼吸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FS组平均随访时间43个月(3~114个月),5年生存率(89.2±4.6)%,非MFS组平均随访时间50个月(0~111个月),5年生存率(83.8±4.1)%,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log-rank=2.719,P=0.099)。MFS组5年免于再干预率为(72.7±8.4)%,非MFS组为(95.2±2.3)%,MFS组再干预率明显高于非MFS组(χ^2log-rank=5.034,P=0.025)。结论 MFS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低于非MFS患者,中期生存情况与非MFS患者相似,但再干预率明显高于非MFS患者,术后密切随访非常重要。 马明星 常谦 于存涛 舒畅 钱向阳 孙晓刚 魏波 胡晓鹏关键词:马凡综合征 胸腹主动脉瘤 国产瓣膜成形软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分析国产瓣膜成形软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为合理选择人工瓣环大小提供依据。方法 2002年4月至2009年11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对6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男55例,女11例;年龄11~69岁(44.62±15.94岁)]应用国产瓣膜成形软环施行二尖瓣成形术。在选用人工瓣成形环大小时遵循以下原则:先用测瓣器测量二尖瓣前叶瓣环距离,若测得该距离大于30号,则选用至少小2个号的人工瓣成形环;若测得瓣环在30号以内,则选用小1个号的人工瓣成形环。术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观察二尖瓣成形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出院时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少量至中量反流1例,少量反流11例,其余54例患者二尖瓣关闭正常或仅有微量反流;二尖瓣前向流速1.40±0.30 m/s,无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象。随访51例,随访时间2个月~7年(24.60±25.90个月)。随访期间有38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二尖瓣中量反流1例,少量至中量反流5例,少量反流9例,二尖瓣关闭正常或有微量反流23例;二尖瓣前向流速1.50±0.40 m/s;无二尖瓣狭窄、SAM征象和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现象;随访期间左心房内径(43.19±10.48 mm vs.48.59±9.40 mm,t=4.524,P=0.000)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2.64±7.35 mm vs.62.69±8.77 mm,t=7.607,P=0.000)均较术前减小。结论应用国产瓣膜成形软环,通过放置较小号人工瓣环行限制性二尖瓣瓣环成形术,在二尖瓣修复成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确,而且有很好的时间持续性。 潘世伟 胡盛寿 胡晓鹏 孙寒松 许建屏 王巍 宋云虎 郑哲 汪胜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脱垂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和预后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发生率及其治疗、预后.方法:2009-12至2012-09,连续58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患者平均年龄(... 胡晓鹏 武恒朝 王坚 孙寒松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隐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和预后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隐性肺动脉栓塞(PE)的发生率及其治疗、预后。方法2009年12月至2012年9月,连续58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接受单纯非体外循环CABG。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患者平均(61.4±9.3)岁。常规取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术后当天胸腔积液少于50mFh后,给予普通肝素20mg静脉注射,6h1次。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术后5~7天行64排冠状动脉cT检查旁路血管通畅情况并观察有无急性肺动脉栓塞(PE)。结果无住院死亡。术后共10例患者冠状动脉CT示急性PE,发生率为1.7%,均无明显胸闷气短等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特殊,无明显低氧血症。急性PE累及双侧肺动脉叶段分支6例,仅累及右肺动脉叶段分支4例。9例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1例未经特殊治疗。随访6~18个月,10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8例患者经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后复查CT示急性PE完全消失。结论急性PE是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少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均为隐性PE,不易诊断。冠状动脉CT检查是发现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急性PE的敏感方法。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急性PE预后较好,经华法林抗凝治疗后PE可完全消失。 胡晓鹏 武恒朝 王坚 吕滨 孙寒松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性肺动脉栓塞 冠状动脉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