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
-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岩石非均匀特性的DDA方法模拟被引量:2
- 2016年
- 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DDA)方法,根据Weibull分布函数引入岩石细观非均匀性模型,对巴西圆盘的劈裂实验进行计算机模拟。在非均匀性模型中考虑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强度参数的非均匀性。非均匀圆盘和均匀圆盘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非均匀模型的引入使得细观尺度下采用线性本构能够得到岩石的宏观非线性力学响应,并且非均匀性的引入使得岩石表现出更低的宏观强度特性。通过对比只考虑弹性模量、泊松比的非均匀性和同时考虑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强度的非均匀性的模拟结果,发现考虑强度非均匀性的巴西圆盘宏观强度更低且裂纹的产生更加分散。研究工作有助于对岩石非均匀和非线性特性的理解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 杨正甯尤军罗明倪克松
- 关键词:岩石非均匀性非线性
- 基于光学遥感与InSAR技术的潜在滑坡与老滑坡综合识别——以滇西北地区为例被引量:12
- 2022年
- 我国滇西北区域地质灾害频发,主要灾害类型为滑坡,对该区域进行滑坡类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是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传统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手段较为单一,且依赖大量的人力,调查效率较低。利用WordView2、Sentinel-1A、ALOS-2几种遥感卫星数据,进行Stacking-InSAR等技术的处理,得到多种光学卫星影像和InSAR处理的地表形变图,建立滇西北区域潜在滑坡与老滑坡的光学解译标志和InSAR识别标志,并进行多次目视解译和人工交互式解译。依据解译、识别成果,总结识别方法并进行野外调查验证。共识别潜在滑坡与老滑坡696处,为今后滇西北区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提供新的调查思路和技术参考。
- 吴明辕罗明刘岁海
- 关键词:滇西北遥感INSAR
- 水电工程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及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提升地质灾害智能化防治水平,在全面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危害性及风险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集地表变形和降雨量监测内容为一体,具备实时监控、项目管理、设备信息、报警信息等功能,支持远程数据采集、基础信息查询、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响应管理和移动应用,能实时监测重大地质灾害的地表位移、降雨量、裂缝位移和土壤墒情等因子。将该系统应用于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工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管理,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可靠,数据传输便捷稳定,实现了高效分析处理滑坡灾害监测数据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远程实时监测滑坡稳定状态。研究成果解决了以往监测碎片化和信息化不足的问题,提高了监测预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升了地质灾害智能化管控水平。
- 覃事河段斌周相罗明李美萍
- 关键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 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发育对比研究
- "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诱发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一次特大地震。通过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截至2011年5月,地震极重灾、重灾39县地质灾害点已达13732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5·12...
- 张瑛成余粮李长顺廖维罗明
- 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 文献传递
- 会理县邹家湾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 2023年
- 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邹家湾子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勘察方法对滑坡的发育特征、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查,继而对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再基于FLAC3D软件从天然和暴雨两种工况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数值计算显示:滑坡体在天然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为1.25,滑坡体最大水平位移量为4.5 cm,最大竖向位移量为3 cm,有小范围的应力集中现象,滑坡体变形收敛;而暴雨工况下滑坡的安全系数为0.9,滑坡体最大水平位移量超过10 cm,最大竖向位移量超过6.4 cm,有大范围的应力集中现象,滑坡体变形不收敛。预测天然工况下滑坡体发生小变形且处于稳定状态,滑坡体不会突然发生滑动,然而强降雨将诱发滑坡体复活。
- 彭培雄刘岁海罗明韩民赛
-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分析FLAC3D安全系数
- 滑坡预测预报研究与进展被引量:4
- 2023年
- 滑坡是全球范围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如何对滑坡发生的时空进行准确地预测预报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回顾了人类研究滑坡预测预报的研究历史,分析了各阶段的研究重点,简要介绍了五种常见的滑坡监测方法,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总结了国内外滑坡预测预报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滑坡预测预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韩民赛刘岁海罗明蒋韬孙大振
- 关键词:滑坡
- 川中遂宁地区红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四川红层区居民用水主要为就近开采的地下水,水质参差不齐,研究红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宜井区选择,红层水源地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在遂宁船山区采集的70组浅层地下水水样,采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例关系等方法,分析了红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研究得出:区内地下水中阴离子以HCO3-(164.00~571.91 mg·L-1)为主,其次是SO42-(13.96~1 000.00 mg·L-1),阳离子以Ca2+(45.70~313.00 mg·L-1)为主,其中孔隙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SO4-Mg型,裂隙水以HCO3-Ca,Mg型与HCO3-Ca型为主;地下水中离子成分主要由岩石风化产生,来源于地层中的方解石、白云石、石膏、芒硝等矿物的风化溶解,蒸发浓缩、地下水酸碱环境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成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以Ⅲ~Ⅳ类为主,污染物主要为TDS、Fe3+等原生污染,也存在NO3-、NO2-等人类活动污染;红层宜井区主要为平坝、丘坡坡脚及沟谷一带,为避免污染指标超标,井深不宜超过25m,远离养殖场、农厕等地下水易受人类活动污染的环境,防止鱼塘、农田等地表水进入井中。
- 成胜许模罗明杨艳娜黄思霜
- 关键词:水化学特征红层
- 滇西大理至瑞丽铁路龙陵段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发育规律被引量:5
- 2012年
- 大理—瑞丽铁路龙陵段地处云南高原滇西峡谷区,处于怒江与伊洛瓦底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地貌复杂、峡谷深切,新构造运动十分强烈,地震活动频繁。该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份,降雨强度大且集中。复杂的地质环境及降雨、人类活动等外部因素使该地区成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常冲毁稻田、山林,发生毁坏桥梁公路、毁坏房屋及人员伤亡的事故。阐述了大理—瑞丽铁路龙陵段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形成条件及发育规律,为大理—瑞丽铁路工程规划建设和测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
- 熊昌利陈亮魏昌利贾小川罗明杨学俊罗改
- 关键词:滇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
- 乌东德水电站磨槽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被引量:3
- 2019年
- 2017年7月乌东德施工区连降暴雨,导致7月7日凌晨暴发了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到水电站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泥石流的发育特征,研究了磨槽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根据实测资料计算了泥石流的静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磨槽沟泥石流为暴雨沟谷型泥石流,在强降雨条件下,流域内陡峻的地形地貌与丰富的物源为泥石流暴发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充分考虑了雨强、坡降、物源三者对磨槽沟泥石流的影响基础上,选取泥石流的三要素评估法对危险性做出评价。结果显示磨槽沟泥石流危险性很大,与实际较为符合。
- 徐嘉罗明刘岁海
- 关键词:泥石流发育特征
-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高位泥石流风险评价研究
- 泥石流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出现的一类特殊泥石流,与一般意义上的泥石流相比具有物源及其丰富、物源分布位置高、沟道纵坡降大、隐蔽性强、破坏性极大等特征.为深入认识汶川地震灾区高位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及潜在风险,论文针对汶川地...
- 张瑛廖维魏昌利罗明李长顺
- 关键词:地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