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云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英语为母语留华学生“了_1”和“了_2”的习得顺序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作者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习得"了1"和"了2"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的正确用法和使用偏误加以归类和分析,指出习得者的习得顺序是先习得"了1"后习得"了2"。研究显示运用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了1"和"了2"习得顺序,并分析了"了1"和"了2"习得顺序的原因和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 王青云彭家法
- 关键词:习得顺序教学建议
- 论副词“就”“才”和语气助词“了”的共现被引量:3
- 2012年
- 文章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副词"就"和"才"是否可以与句尾语气助词"了"共现的现象进行了考察,发现了副词"就"与"了"共现的现象比"才"与"了"共现的现象出现得更加频繁。从时间方面考虑,是由于"就"表示一个事件的实际发生时间早于预期的时间,可以和"了"共现,而"才"则表示一个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晚于预期时间,故不能共现;从语气方面考虑,"就"多用来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了"共现,而"才"则用来强调确定的语气,较"了"所表达的肯定语气更加强烈,故不能共现。
- 王青云
- 关键词:共现
- 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词“了2”的习得比较初探
- 2013年
- 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词语"了"的一部分使用偏误加以调查和归类,并运用"最小树假设"分析了造成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使用偏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 王青云
- 关键词: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