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朝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砾岩
  • 2篇地质
  • 2篇断裂带
  • 2篇三叠
  • 2篇组构
  • 2篇组构特征
  • 2篇裂带
  • 2篇金子
  • 2篇角砾
  • 2篇角砾岩
  • 2篇磁组构
  • 2篇磁组构特征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背景
  • 1篇新生代
  • 1篇新太古代
  • 1篇岩相

机构

  • 9篇安徽省地质调...
  • 3篇西北大学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安徽省公益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作者

  • 9篇王朝
  • 7篇储东如
  • 3篇徐锦龙
  • 2篇夏军
  • 2篇管后春
  • 2篇李阳
  • 1篇张赞赞
  • 1篇李斌
  • 1篇李阳
  • 1篇刘家云
  • 1篇夏立元
  • 1篇吴雪峰

传媒

  • 2篇资源环境与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华东地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新太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年龄、成因及构造意义
2024年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幕式生长与多期改造,在新太古代晚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并伴随新生陆壳增生。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新发现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开展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成因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发育明显的核幔结构和震荡生长环带,Th/U比值高,为岩浆成因锆石,其LA-ICP-MS U-Pb年龄为(2557±24)Ma,指示其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具有高SiO_(2)(69.03%~70.05%)、高Al_(2)O_(3)(14.71%~15.63%)、低MgO(0.92%~1.43%)特征,K_(2)O/Na_(2)O比值为0.95~1.06,铝饱和指数为1.08~1.12,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岩石富集Rb、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Zr、P、Y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低(∑REE=81.25×10^(-6)~123.74×10^(-6)),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La/Yb)N比值为52.71~72.13),显示Eu正异常(δEu=1.36~2.40),综合说明其属于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I型花岗岩。蚌埠隆起新太古代晚期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该地区在该时期发生过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契合华北克拉通地壳生长和演化历史,佐证了2.5 Ga是华北克拉通陆壳生长重要阶段。
李斌王朝管后春雷丁尔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新太古代蚌埠隆起
淮北平原中更新世以来古气候和沉积环境演变:来自涡河流域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对毗邻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第四系标准孔岩芯进行粒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淮北平原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和沉积环境变迁。研究表明淮北平原中更新世气候在暖湿与干冷(温凉)频繁交替中总体经历了从暖湿趋于干冷,与中国东部季风区北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变化趋势属同相位演变,而与受控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源区古气候演变模式总体呈反相位。晚更新世,气候总体经历了干冷(即温干—严寒—干冷)、温湿、转向干冷,却表现出与以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源区气候演化格局更相似,而与中国北方气候总体上由暖湿向干旱化转变步调不一致。进入全新世,淮北平原与中国南北方气候均回暖,降水相应增多。涡河流域GBK1标准孔区域沉积环境总体上经历了中更新世早中期从半深湖演化到浅湖、滨湖,到晚期湖泊快速收缩直至消失,演化为泛滥平原或河流;晚更新世以来主要为河流和泛滥平原。淮北平原区域气候变化总体上对全球变化有着积极的响应,或许因其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边缘,致使其气候又具区域独特性。
管后春陈岩滨王朝
关键词:地球化学中更新世古气候沉积环境淮北平原
安徽沿江地区中三叠世砾岩成因再讨论
2017年
中三叠世周冲村组砾岩作为研究金子运动存在与否的重点之一,其成因争议较大。本次研究发现安徽沿江地区该段砾岩存在多种成因,而并非前人认为的属单一的膏溶或岩溶成因。下部砾石以斜坡重力流、膏溶、岩溶及洞穴垮塌成因为主,上部砾石以搬运成因为主,且周冲村组沉积相与上覆黄马青组沉积相迥异,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沉积转换界面。
王朝储东如刘家云徐锦龙
关键词:中三叠世砾岩
江南断裂带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及晚新生代活动特征——来自磁组构的记录被引量:2
2022年
作为研究区域断裂构造的新兴手段,磁组构在应变指示计较少的弱应变地区应用广泛。本文在详细调查江南断裂带(泾县段)露头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对该断裂带的岩石磁组构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发现样品中磁化率椭球体最大轴K_(max)为259°∠8°和102°∠12°、最小轴K_(min)为358°∠48°和193°∠5°,反映江南断裂带主要受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指示其活动以近南北向逆冲挤压为主,兼具弱左行剪切运动。依据断裂活动性质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岩石磁组构指示的是江南断裂带晚新生代的活动特征,时限可能为中新世‒早更新世。构造岩磁组构特征为江南断裂带新生代构造活动研究提供了微观依据。
王朝李阳储东如汪雅菲王松吴雪峰
关键词:磁组构特征印支期
安徽沿江地区中晚三叠世沉积演化及其与印支早期金子运动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安徽沿江地区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发育较为完整,印支构造变形表现最为强烈。印支晚期南象运动已成为公认的事实,而早期金子运动存在与否及其地质界面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关键界面的考查、角砾岩特征及成因,以及岩相古地理的演化的分析,初步认为安徽沿江地区印支运动早期金子运动确实存在,其构造界面位于周冲村组与黄马青组之间,以平行不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为表现形式,其构造样式以构造抬升为主,盆地边界以宽缓的褶皱变形为辅。该运动与南象运动(大规模的褶皱造山)共同控制了沿江地区构造格架的形成和发展。
徐锦龙储东如夏军汪雅菲王朝
关键词:角砾岩岩相古地理
皖南地区汤口断裂带磁组构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断裂带的区域构造应力特征是研究其活动性的重要依据。在应变指示较少的地区,磁组构是研究区域构造应力的有效手段。在安徽1∶5万后山幅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汤口断裂带进行系统的岩石磁组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沉积地层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岩石磁化率椭球体以"扁球形"为主,显示其在原生沉积组构的基础上叠加了弱变形组构。磁化率椭球体的最大轴Kmax沿NEE-SWW向、最小轴Kmin沿NNWSEE向,反映汤口断裂带晚期受NNW-SEE向的挤压应力,兼较弱的NEE-SWW向拉张应力作用,说明喜山期汤口断裂带为近EW向正断拉张,兼具左行平移,时限为中新世—早更新世。
王朝储东如李阳张赞赞吴雪峰
关键词:磁组构特征构造应力磁性矿物
下扬子地区汤口断裂带构造特征、期次及动力学探讨
2023年
汤口断裂带是下扬子地区一条北东—北北东向的控岩、控矿断裂,该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对认识下扬子地区燕山期以来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该断裂带至少经历了4期构造变形,分别是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逆冲挤压、早白垩世中期—古新世的伸展拉张、始新世—渐新世的右行平移和中新世—中更新世的左行走滑。根据断层面擦痕的矢量反演以及断裂的野外切割关系,我们认为汤口断裂带多期次构造变形对应的区域应力场分别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北西—南东向伸展、近东西向挤压和近南北向挤压。燕山期以来汤口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主要与华南陆块多板块汇聚挤压的构造环境有关,包括伊泽奈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的先俯冲碰撞、后拉张以及新生代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北碰撞后产生的多方向应力作用。
王朝李阳陶威沈仕豪邓佳良王耀储东如
关键词:动力学背景
安徽沿江地区中三叠统角砾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安徽沿江地区中三叠统角砾岩极其发育,岩性、形态、岩石组合类型多样,但成因尚无定论,多被解释为膏溶角砾岩。通过对多地若干条剖面调查,发现用简单的膏溶角砾岩来解释这套复杂的砾岩有所不妥。根据岩石特征及组合辨识出5类不同成因机制的角砾岩:滨岸缓坡砾屑岩、膏溶角砾岩、岩溶角砾岩、冲积扇砾岩和构造角砾岩。滨岸缓坡砾屑岩和冲积扇砾岩均发育于同生期,前者与所处的滨岸缓坡位置密切相关;后者与构造隆升区的各类岩石受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有关,在突发性事件的诱导下,母岩剥离而形成的沉积物随雨水坡面流冲刷、搬运作用由山顶和斜坡向山谷快递移动,快速沉积形成,代表了印支运动早幕活动的加强期,指示了印支运动早幕是以抬升运动为主、褶皱运动为辅。膏溶角砾岩、岩溶角砾岩与印支运动早幕无明显的关联性,可能与印支运动晚幕—燕山运动的构造活动及淡水淋浴作用的结果。前者砾石成分相对单一,发育于干旱蒸发的高水位体系域内,可能为原先含膏白云岩、白云岩与石膏互层,后由于构造抬升,石膏层受到淡水的作用溶蚀,造成了岩层空疏—垮塌,在原地堆积形成;后者砾石成分较为复杂,其形成与构造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前期的构造破碎为后期渗流水和潜流水提供了岩溶作用空间。构造角砾岩应为构造活动的产物,应与印支运动早幕无关,而为北西、北东向张性断裂破坏的结果,其成因可能与印支运动晚幕或燕山运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徐锦龙储东如夏军王朝
关键词:角砾岩中三叠统
皖南地区北东向断裂左行走滑时代及构造背景讨论被引量:1
2021年
皖南地区地处扬子板块的东部,晚中生代发育多期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及构造变形。其中北东向断裂作为控制构造格架的重要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演化。前人多集中于探讨断裂的活动期次,对于各期活动时限的研究存在争论,这恰恰是制约深入研究皖南地区乃至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的关键。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发现北东向断裂的左行走滑表现为高角度平移断层,古构造应力场反演指示其形成于NNE-SSW向挤压环境,锆石U-Pb年代学及地层切割关系指示皖南地区左行走滑时代为早白垩世末期。结合前人古生物、地层等方面研究,认为皖南地区左行走滑活动时限应在121~110 Ma。该期活动或与早白垩世末期伊泽奈崎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有关。
王朝储东如汪雅菲王松吴雪峰夏立元
关键词:晚中生代左行走滑年代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