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滨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体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作用下体外分化的形态学表现,为成体脊髓源性N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无血清悬浮培养,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脊髓源性NSCs,随后以含血清培养基贴壁诱导分化培养7 d,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抗巢蛋白(Nestin)鉴定NSCs,以抗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s的分化情况。选取第3代NSCs,向培养基中添加EPO,使EPO的终浓度为10 IU/ml,并设不添加EPO的对照组,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并计数各组神经元/细胞总数得出百分率。结果 SD大鼠脊髓组织体外悬浮培养可获得大量神经球,所获得的神经球均表达Nestin蛋白,以含血清培养基贴壁诱导分化培养,可检测出MAP2和GFAP阳性细胞;EPO组诱导分化后,表达MAP2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SD大鼠脊髓体外培养可获得NSCs,EPO可促进成体脊髓源性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 李小波张辉王少滨刘杰余涛杜怡斌尹宗生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元分化
- EPO/EPOR信号通路对成体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信号通路对大鼠成体脊髓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成年SD大鼠脊髓细胞,在培养基DMEM/F12中进行培养,取第3代NSCs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组的培养液中再加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 PO),同时在培养液中使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SCs上EPOR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NSCs的分化现象。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NSCs中均有EPOR蛋白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EPOR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实验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PO能激活EPO/EPOR信号通路,从而提高成体脊髓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
- 王少滨张辉李小波刘杰杜怡斌尹宗生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分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 EPO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运动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200~230 g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脊髓损伤(SCI)组和EPO组,每组10只。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不伤及脊髓。SCI组和EPO组行椎板切除及脊髓打击术。术后EPO组腹腔注射rh-EPO,SCI组和Sham组采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应用BBB评分评估大鼠术后第1、3、7、14天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HE染色观察术后第14天脊髓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测定新生神经元的增殖情况。结果术后第1、3天SCI组和EPO组之间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14天EPO组BBB评分明显高于SCI组(P〈0.05,P〈0.01)。SCI组可见大量胶质瘢痕、空洞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EPO组上述改变较SCI组减轻。Sham组、SCI组和EPO组新增殖神经元数目逐渐增多,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rhEPO的治疗可减轻脊髓内炎症反应、刺激脊髓新生神经元的增殖和促进大鼠SCI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王康康张辉方晓王少滨李小波刘杰尹宗生
- 关键词:脊髓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