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冬梅

作品数:1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秦岭细鳞鲑
  • 7篇细鳞鲑
  • 4篇课程
  • 3篇养殖
  • 3篇教学
  • 2篇实践课
  • 2篇实践课程
  • 2篇视网膜
  • 2篇水产
  • 2篇子二代
  • 2篇网膜
  • 2篇抗氧化
  • 1篇蛋白
  • 1篇底质
  • 1篇形态学
  • 1篇性别鉴定
  • 1篇畜粪
  • 1篇亚种
  • 1篇研究式
  • 1篇研究式教学

机构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贵州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陕西省动物研...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陕西省水产研...

作者

  • 16篇熊冬梅
  • 6篇王立新
  • 5篇刘海侠
  • 3篇凌飞
  • 2篇郭超
  • 2篇张林
  • 2篇叶欢
  • 1篇吴金明
  • 1篇姜海波
  • 1篇周继术
  • 1篇王继隆
  • 1篇刘小林
  • 1篇王慧
  • 1篇安苗
  • 1篇袁明
  • 1篇王在照
  • 1篇王立强
  • 1篇张建禄
  • 1篇席杰军
  • 1篇李瑞娇

传媒

  • 4篇家畜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河北渔业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当代水产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岭细鳞鲑稚鱼对底质颜色、光照强度及光色的选择行为被引量:9
2023年
光照、底质颜色是影响鱼类行为、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稚鱼对光照及底质颜色环境偏好,本研究以秦岭细鳞鲑子代为实验鱼[平均全长为(3.31±0.67)cm;平均体重为(0.42±0.18)g]开展了秦岭细鳞鲑稚鱼对底质颜色、光照强度及光照颜色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稚鱼个体与群体均对黑色底质偏好明显;个体对3种光照强度(弱光区为1~5lx,过渡区为5~10lx,强光区为10~25lx)均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强光(10~25 lx)有明显趋避性;在相同光照强度(1~3 lx)下,个体对4种光照颜色(黄、红、绿和蓝)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绿光有明显趋避性(P<0.05)。秦岭细鳞鲑个体和群体对光照强度和光照颜色的差异性表现可能与其信息传递特征或环境反应机制不同有关,而个体和群体均偏好黑色底质,其偏好光照强度为1~10lx,对绿光具有趋避性,这可能与该物种生活环境特征相关。本研究结论可进一步为秦岭细鳞鲑苗种培育和增殖放流环境选择提供参考。
张林张林宋荣群熊冬梅熊冬梅李瑞娇姜海波邵俭
关键词:底质光照秦岭细鳞鲑稚鱼
秦岭细鳞鲑视觉器官早期发育组织学观察
2024年
在长期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 Li, 1966)人工繁育过程发现其对光敏感且强光易致死,特别是在早期发育阶段。为解析该现象的生理原因,提高规模化人工繁育效率,本研究通过组织学方法对秦岭细鳞鲑视觉器官的发生及视网膜发育特性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秦岭细鳞鲑受精后177 h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 HPF),胚胎进入器官分化期,视杯已经形成;213HPF,原始视网膜和晶体囊形成,立方上皮构成角膜;357HPF,晶体囊已经发育为晶状体,色素细胞层染色加深;452HPF,巩膜出现,视网膜分化为4层(色素上皮层、外核层、内核层和视神经节细胞层);受精卵经508h破膜为初孵仔鱼,晶状体分化完全具有与成体相同的构造,视网膜也已经分化为8层,且可见色素层明显的色素颗粒,巩膜由弹力纤维和软骨组织构成,虹膜呈单层环状,脉络膜出现。5日龄(days after hatching, DAH)仔鱼出现少量的视锥细胞,视觉细胞层为纯视锥细胞结构。10 DAH,视网膜分化为完整10层结构, ON/SC为1.27>1,视觉细胞层开始出现少数的视杆细胞,内核层分化为清晰的3层,具备初始视觉成像系统;12 DAH时ON/G为1.07>1,视网膜网络汇聚程度偏低,神经节细胞能接受视细胞传递信号;16 DAH时视网膜明适应的色素指数(PI)均值为0.75,而暗适应的色素指数(PI)均值显著减少为0.55(P<0.05);21DAH(仔鱼期),视杆细胞增多,角膜分化为完整的5层结构;41 DAH (稚鱼期),虹膜分化完成,脉络膜完善,视觉器官各个部位已经发育完全。秦岭细鳞鲑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显示其具有较强的光敏感性,因此,在秦岭细鳞鲑早期培育过程中适当降低环境光照可减少应激反应,进而提高驯养成活率。本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细鳞鲑资源增殖与养护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张林郭星辰宋荣群王桢璐叶欢熊冬梅李志刚邵俭
关键词:秦岭细鳞鲑视网膜组织学早期发育
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3年
2013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该文件从我国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坚持生态优先、养捕结合和控制近海、拓展外海、发展远洋”的生产方针。随后,2019年初经国务院批复,农业农村部联合多个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文件,强调我国将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之一,水产养殖业不断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据渔业统计年鉴记载全国水产品产量由2010年的5,373.00万t增长到2021年的6,690.29万t,增幅达24.52%,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在丰富我国城乡居民“菜篮子”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水产科技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
熊冬梅王立新刘海侠袁明
关键词:水产品产量水产品市场水产养殖专业海洋渔业海洋经济发展
北方青贮玉米一年两收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方青贮玉米一年两收的栽培方法,包括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任一早熟青贮玉米品种种子,根据历年的日均气温记录,确定日均温度达到12~16℃的日期,并在该日期前30~35天在人工温室中用育苗盒进行播种育苗;在早熟青...
席杰军熊冬梅 刘欢欢 何树斌 高雅晴 石文敏 许岳飞 郭金栗
千河流域秋季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解千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状况,2017年9月按照河流采样点布置标准,在干流、支流的上中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匀处,以及河口处等河段共设置10个采样点,采用常规和电捕方法调查分析了千河流域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以及鱼类,采用河段长度法评估鱼类资源量,利用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状况。本次调查共采集浮游植物6门96种,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为0.53~2.22、生物量0.58~5.62 mg/L,密度0.23×10^(5)~6.00×10^(5) cells/L;浮游动物共2种,桡足类的剑水蚤Cyclops sp.和美丽猛水蚤Nitocra sp.,其中各样点中生物量最高为28×10^(-3) mg/L,密度最高0.04 ind./L;底栖生物2门15种,底栖生物生物量为0.07~3.59 g/m^(2);高等水生植物2种,分别为荆三棱Scirpus gagara和水葱Scirpus validus;鱼类共采集到3种,为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其估算资源量分别约为16160尾、124689尾、53682尾。水生生物资源在各采样点差异大,群落结构简单。本研究结果为流域内的水生生物研究积累了本底资料。
杨丹丹李君轶吴金明王丰问思恩熊冬梅邵俭
关键词: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生物量生物多样性
研究式教学模式在鱼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介绍研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从增强实验课堂教学趣味性、将实验教学与大学生科创结合以及开展鱼类学相关学术报告几方面,阐述了研究式教学模式在鱼类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最后针对研究式教学模式介绍了鱼类学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包括设计并撰写综合性实验、实验基本技能考核、实验成绩为平时成绩(30%)+实验基本技能(40%)+设计并撰写综合性实验(30%)。
熊冬梅刘海侠凌飞郭超
关键词:研究式教学
用于鉴别秦岭细鳞鲑性别的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鉴别秦岭细鳞鲑性别的分子标记引物、试剂盒及其应用,属于鲑科鱼类性别鉴定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秦岭细鳞鲑雌雄个体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发现秦岭细鳞鲑雄性具有2处特异性突变位点,然后根据这2处的突变序列侧翼区...
熊冬梅张鑫淼邵俭杨秋锦刘小忠
秦岭细鳞鲑子二代与野生群体肠道组织结构、消化酶、抗氧化酶及肠道菌群研究
2025年
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 Li, 1966)亚成体在不同群体的消化系统特性,并为其规模化人工繁育和资源养护利用提供参考,运用组织学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了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子二代[Bt,体长(15.40±0.82) cm,体质量(51.50±11.90) g]与自然生境野生群体[WBt,体长(18.17±2.57) cm,体质量(85.68±34.85) g]肠道组织、消化酶、抗氧化酶及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特征。结果显示:Bt和WBt肠道组织结构一致,均有肠腺组织;其中,WBt的肌层厚度显著高于Bt (p<0.05)。两者在肠道消化酶活性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Bt显著高于WBt (p<0.05)。Bt与WBt的肠道菌群优势菌门相似,均以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而两者的优势菌属差异较大,Bt的优势菌属为产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狭义梭菌属_18 (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8)和鞘氨醇单胞菌属(Novosphingobium),而WBt的优势菌属为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和ZOR0006。BugBase表型预测结果显示,Bt中革兰氏阴性菌、好氧菌、移动元件菌、潜在致病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丰度更高,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的丰度较低。研究表明,秦岭细鳞鲑野生群体在肠道发育、消化吸收能力、抗氧化应激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方面均优于子二代群体,而子二代的肠道菌群引发致病性的风险较低。
宋荣群王桢璐郭星辰王艺舟熊冬梅叶欢李志刚邵俭
关键词:秦岭细鳞鲑消化酶抗氧化酶肠道菌群
大鲵皮肤水溶性蛋白质成分分析及活性鉴定
2021年
该试验旨在研究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皮肤水溶性蛋白成分及其活性,揭示大鲵皮肤黏液的蛋白组分,鉴定具有潜在功能活性的蛋白质。通过物理和化学刺激的方法收集大鲵皮肤黏液,制备大鲵皮肤黏液水溶性蛋白样品,并通过SDS-PAGE垂直电泳、细菌凝集试验、氧化物清除效率试验以及蛋白质谱Label-free分析大鲵皮肤黏液水溶性蛋白的成分以及活性。结果表明:大鲵皮肤黏液中含有多种水溶性蛋白,分子量介于10~300 kDa之间,其中50 kDa分子量以上蛋白条带较为丰富,在100 kDa分子量以上含有较多蛋白,14 kDa以下蛋白含量较少。大鲵皮肤黏液水溶性蛋白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ST)2种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大鲵皮肤黏液水溶性蛋白对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2种细菌具有较强的凝集作用,暗示大鲵皮肤水溶性蛋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蛋白质谱Label-free分析表明这些蛋白是由66种蛋白质组成;通过分子注释有20种蛋白与免疫抗病功能相关,2种蛋白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研究揭示大鲵皮肤黏液水溶性蛋白含有66种蛋白,分子量介于10~300 kDa,活性鉴定结果显示大鲵黏液水溶性蛋白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
宋为嘉杨辉王慧陈永庆耿硕熊冬梅杨菁李忠虎王立新
关键词:水溶性蛋白活性鉴定抗氧化活性
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3
2022年
为将国家“绿水青山”的生态目标融入到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授课形式多样化以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将生态保护理念即时地融入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局理念,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使命感,探索符合水生生物学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期学生在维持渔业绿色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刘海侠郭超王立新熊冬梅吴朗周继术
关键词:水生生物学生态意识立德树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