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行距
  • 3篇行距配置
  • 3篇株行距
  • 3篇株行距配置
  • 3篇机采
  • 2篇棉花
  • 2篇机采棉
  • 2篇冠层
  • 2篇冠层结构
  • 2篇采棉
  • 1篇性状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冠层特征
  • 1篇成铃

机构

  • 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3篇李建峰
  • 2篇康鹏
  • 2篇王聪
  • 2篇张旺锋
  • 2篇梁福斌
  • 1篇田景山

传媒

  • 1篇棉花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棉花机采模式下株行距配置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研究机采棉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调整棉花株行距配置,达到适宜机采、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的目的。【方法】选用棉花杂交种鲁棉研24号、常规品种新陆早6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适宜机采的一膜3行等行距低密度、一膜6行宽窄行高密度及一膜3行等行双株高密度3种配置方式,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棉花生育进程、果枝始节高度、脱叶率、吐絮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等行距低密度下,两种基因型棉花花铃期(开花-吐絮)生长发育较快,其中杂交棉鲁棉研24号果枝始节高度较宽窄行高密度及等行双株高密度高6.3%、2.8%;喷施脱叶催熟剂6 d后,棉株脱叶率较宽窄行高密度高9.8%~11.4%,棉铃吐絮率较宽窄行高密度高8.7%~12.1%;单铃重较宽窄行高密度及等行双株高密度高4.0%~8.0%、6.3%~17.4%;等行距低密度下,杂交棉鲁棉研24号收获籽棉产量最高。【结论】等行距低密度下,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符合机械化采收要求,杂交棉鲁棉研24号能充分发挥单株结铃数多及铃重较高的优势而获得高产。
李建峰梁福斌陈厚川王聪张旺锋康鹏
关键词:机采棉株行距农艺性状
机采模式下株行距配置对棉花冠层特征及成铃特性的影响
【目的】本试验在适宜机采的种植模式下,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冠层结构与成铃特性的影响,明确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高产优质的影响机理,探索出适宜的机采棉花优质株行距配置方式与优化棉花冠层结构、成铃及提升原棉品质的栽培技...
李建峰
关键词:棉花株行距配置冠层结构
新疆机采模式下棉花株行距配置对冠层结构指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7
2017年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采棉花冠层结构指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田间条件下,选用棉花杂交种鲁棉研24号和常规品种新陆早6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适宜机采的1膜3行等行距(76 cm+76cm+76 cm)低密度、1膜6行宽窄行(66 cm+10 cm)高密度及1膜3行等行距(76 cm+76 cm+76 cm)双株高密度3种配置方式进行试验。【结果】等行距低密度下,棉花生育前期生长旺盛,叶面积指数与光吸收率迅速增加至最高值;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及光吸收率下降幅度分别为10.4%~13.6%、3.7%~4.2%,低于其他两种处理,且干物质积累量较高。等行距低密度下杂交棉产量最高。【结论】等行距低密度下杂交棉实现高产的生理基础主要是: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及光吸收率增长迅速,干物质积累较快;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及光吸收率下降缓慢,能维持较高水平,光合生产能力较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
李建峰王聪梁福斌陈厚川田景山康鹏张旺锋
关键词:机采棉株行距冠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