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军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凹陷
  • 4篇地温梯度
  • 4篇苏北盆地
  • 4篇盆地
  • 4篇热史
  • 4篇热史恢复
  • 4篇高邮凹陷
  • 3篇判识
  • 3篇成藏
  • 3篇成藏期
  • 1篇地热流
  • 1篇地温场
  • 1篇地温场特征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气藏
  • 1篇热流
  • 1篇金湖凹陷
  • 1篇不整合
  • 1篇不整合界面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李亚军
  • 4篇李儒峰
  • 2篇陈莉琼
  • 2篇宋宁
  • 1篇方晶

传媒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热史恢复与成藏期判识
在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系统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主要构造带进行古地温梯度计算和热史恢复。确定了高邮凹陷主要构造单元古地温梯度:镜质体反射率计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为35.6℃/km,北斜坡西为...
李亚军李儒峰陈莉琼宋宁
关键词:高邮凹陷地温梯度热史恢复成藏期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现今地温场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高邮凹陷作为苏北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凹陷之一,其地温场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凹陷内16口系统测温井和53口试油探井的温度资料,计算、分析并得出了凹陷主要层组底界温度和地温梯度的平面特征。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从E2s到K2t地温有规律地增高;定深温度由深凹向斜坡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同一层组底界温度均表现出深凹带高于斜坡带、北斜坡东高于北斜坡西的特点;温度出现"凹高坡低"的现象与埋深关系密切,深度是决定地层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凹陷内温度总体变化正常。E2s-E2d地温梯度为23.0~30.2℃/km,E1f-K2t为28.9~36.3℃/km,E1f-K2t地温梯度高于E2s-E2d,分析为E1f和K2t3套烃源层(E1f4、E1f2、K2t2)泥岩含量高,其岩石热导率低,致使E1f-K2t的地温梯度高。高邮凹陷从E2s到K2t均有油气藏分布,总体上油气藏均分布在温度大于60℃区域,个别油气藏分布在小于60℃区域,主要受到汉留和真2等断层的影响,使侧向运移加大,油气运移到浅部所致。
李亚军李儒峰
关键词:高邮凹陷地温场地温梯度油气藏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热史与成藏期判识被引量:12
2011年
在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系统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金湖凹陷西斜坡和卞闵杨构造带进行古地温梯度计算和热史恢复。根据镜质体反射率计算出西斜坡的古地温范围介于45.6~128.4℃,古地温梯度为45.5℃/km;卞闵杨构造带古地温为26.4~120.3℃,古地温梯度为42.7℃/km。根据磷灰石裂变径迹计算出西斜坡古地温梯度为40.7℃/km,卞闵杨构造带为45.8℃/km。对比分析得出凹陷内不同构造带均具有古地温梯度大于今地温梯度的规律,西斜坡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10.4~15.2℃/km,卞闵杨构造带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12.4~15.3℃/km。对西斜坡和卞闵杨构造带典型井进行热史模拟,得出古地温梯度随着凹陷地层年代变新而降低,三垛构造事件所导致的抬升剥蚀之前,凹陷已达到最大古地温。成熟度史反映出金湖凹陷埋深在1 000 m处Ro为0.4%,烃源岩进入低熟阶段,在1 900 m处Ro为0.65%,温度达到90℃,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阶段。将金湖凹陷西斜坡典型单井埋藏史—热史与包裹体均一温度综合分析,判识出成藏期介于47~41.5 Ma,确定了三垛期为金湖凹陷主成藏期。
李亚军李儒峰陈莉琼宋宁方晶
关键词:金湖凹陷地温梯度热史恢复成藏期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主要不整合及其对热史影响研究
探讨了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三垛事件产生的不整合及其对热史影响。以取样分析测试和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为基础,对高邮凹陷现今地温场和大地热流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地层底界地温从E2s2到K2t1不断增高;同一层段地温呈现出“凹高坡低”...
李亚军
关键词: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不整合界面大地热流热史恢复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热史恢复与成藏期判识被引量:18
2010年
在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包裹体均一温度系统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主要构造带进行古地温梯度计算和热史恢复。确定了高邮凹陷主要构造单元古地温梯度:镜质体反射率计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为35.6℃/km,北斜坡西为43.9℃/km,北斜坡东为33.2℃/km;磷灰石裂变径迹计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为31.4℃/km,北斜坡西为39.3℃/km,北斜坡东为50℃/km;包裹体均一温度计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为29℃/km,北斜坡西为42.5℃/km,北斜坡东为32.3℃/km。对比分析现今地温梯度得出:深凹带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0~7℃/km;北斜坡西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10~15℃/km;北斜坡东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4~21℃/km,今古地温梯度变化规律为深凹带变化小,斜坡带变化大。将典型单井埋藏史-热史与包裹体均一温度综合分析,判识高邮凹陷深凹带成藏期介于46~37Ma,北斜坡成藏期介于40.9~37.5Ma,具有深凹带早于北斜坡的规律,判定出三垛期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主要成藏时期。
李儒峰陈莉琼李亚军宋宁
关键词:高邮凹陷地温梯度热史恢复成藏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