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顺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腹部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和MRI征象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胸腹部局灶型Castleman病(LCD)的CT、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CD的CT和MRI影像资料,包括肿块的位置、大小(最长径)、形态、边缘、钙化、内部密度或信号、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滋养血管及周围淋巴结卫星灶等情况。结果 纵隔4例,腹腔4例,腹膜后12例,大小1~9cm(平均4.5cm);边缘光滑15例(75%),边缘不清1例,部分不清4例;肾形或类肾形15例(75%),类圆形4例,不规则形1例;6例钙化(30%)为斑块、分支状或弧形;14例(70%)平扫为较均匀密度或信号改变,4例MR平扫为较均匀信号,T1WI呈低或略低信号,T2WI抑脂呈略高或等信号,DWI略高信号,所有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伴后期持续强化;滋养血管11例(55%);周围淋巴结卫星灶14例(70%)。结论 肾形外观,质地均匀、持续且明显强化是胸腹部LCD一定特征表现,滋养血管、周围卫星灶及病灶内钙化存在可提示LCD诊断。
- 徐玉琴张来顺王春曾蒙苏徐鹏举
-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磁共振成像
- 螺旋CT及MRI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螺旋CT/MRI影像表现特征,探讨螺旋CT/MRI在该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住院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0例,观察患者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及CT/MRI影像学表现,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对患者行视神经管的减压手术病理确诊,40例患者均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研究显示,螺旋CT检查确诊37例,诊断符合率92.5%,MRI检查确诊35例,诊断符合率87.5%,两组结果对比不具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查显示患者视神经管骨折部位包括蝶鞍型骨折、管前型骨折、半管型骨折和全管型骨折,MRI检查显示患者视神经损伤包括移位、水肿、出血和萎缩。结论:CT/MRI检查对了解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性质、范围及程度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判断患者视神经病变的情况,分辨率高,联合诊断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 戴振火张来顺唐淑慧陈跃平杨小军
-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螺旋CTMRI检查
- 复方杜仲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被引量:1
- 2017年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或脱)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我院长期使用复方杜仲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本研究主要探讨复方杜仲片对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含水量产生的影响,
- 陈天顺陈鲁峰张来顺王庆敏林向前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方杜仲片
- MRI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各种方法对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6例17处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经MRI诊断为脑静脉畸形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过磁共振常规T1WI、T2WI、T2FLAIR、DWI和T1WI增强扫描,其中部分病例做过SWI、MRV扫描。结果DVA位于幕上区有12个,幕下区5个;引流静脉在T1WI、T2WI、T2FLAIR均表现流空低信号,髓静脉大部分为细条状或丝瓜囊状长T1、长T2信号、T2FLAIR低信号;DWI、SWI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区域均为斑点状或细条状低信号;TIWI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见髓静脉呈轮辐状或树枝状汇入引流静脉;MRV直观而形象地显示引流静脉及其引流方向,类似于脑血管造影表现,但对髓静脉的显示不及增强扫描。16例患者中6例合并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MRI常规扫描结合T1WI增强扫描及MRV可明确诊断脑DVA及其并发症,可替代脑血管造影检查。
- 徐玉琴陈跃平张来顺蒋永建唐淑慧汤华娟
- 关键词:颅脑磁共振成像血管畸形